-
电动管型吻合器在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电动管型吻合器在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应用国产电动管型吻合器行腹腔镜结直肠外科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11例结直肠肿瘤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8例行腹腔镜Dxion术(其中1例行保护性回肠造口术),3例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中1例患者出现吻合器电力系统故障,应用备用手动装置完成吻合。全组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漏或吻合口出血等术后并发症。无中转开腹或改用传统吻合技术。1例患者于术后第2天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2.4±0.8) d,住院时间为(10.0±6.1) d。结论:结直肠肿瘤手术中应用电动管型吻合器具有吻合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肠道功能恢复迅速等优势,适用于结直肠肿瘤微创手术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动物实验的国产腔镜吻合器开模样机可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通过开展基于动物实验的国产腔镜吻合器开模样机可用性评价,获取临床医护人员关于器械可用性的真实评价与反馈,帮助研发人员及时调整方案,提升器械可用性水平.方法 搭建一个适合腔镜吻合器用于结直肠、胃、肝胆胰和肺部相关手术操作的模拟场景,招募医生用户和护士用户,采用专家评价法,从操作可用性和系统可用性角度评价手动腔镜吻合器和电动腔镜吻合器的可用性.结果 手动和电动腔镜吻合器开模样机操作可用性问卷大多数题目平均得分为3~4分,表明其操作可用性总体处于与其他国产品牌相当的水平,基本得到了用户的认可;2款吻合器系统可用性评级分别为D和B-,前者系统可用性只优于市面上26.20%的同类产品,不在可接受范围,后者系统可用性优于市面上65.61%的同类产品,在可接受范围但仍需进一步提升.结论 本研究开展的基于动物实验的国产腔镜吻合器开模样机可用性评价为快速获取用户体验、发现或减少人因工程等问题提供了一套可选择的解决方案,能够促进器械优化改进、加速国产医疗器械上市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微创腔镜手术吻合器的发展现状及应用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介绍了磁性、手动和电动3种微创腔镜手术吻合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阐述了微创腔镜手术吻合器在不同微创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了微创腔镜手术吻合器在发展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指出了微创腔镜手术吻合器未来应向全电动化、智能化、模块化及可靠度更高的方向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医用型电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设计要素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优化医用电动腔镜直线切割吻合器手柄、击发扳手、转向机构要素,以起到减轻重量,提高操作灵活性、自由度.方法 三维结构使用Pro-e绘制,Cero2.0 曲率分析模块分析,对扳手和转向机构进行二维和三维模块设计.结果 建模所得得到的击发扳手运用Cero2.0 自带曲率分析模块分析所得曲面最小曲率-0.1886,最大曲率0.0542.扳手应用塑料/钛合金透料设计,优化后击发扳手重量由0.051 kg减轻至0.031 kg.转向机构的转轮通过销钉带动连板旋转一定角度,由之前的11°增加到目前的 37°.结论 通过本次优化,减轻了吻合器的重量,提高了其操作灵活性和自由度,后续需进行临床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微创电动吻合器的创新结构设计与功能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电动吻合器,提高微创外科手术的自动化程度、便捷性和精准性.方法 在传统机械吻合器的基础上,创新设计新型电动吻合器的压榨、击发与转弯机构,实现微创外科吻合手术的电动驱动.详细分析电动压榨、击发与双螺旋转弯机构的运动过程,求解3个机构的运动函数方程式,为电动吻合器的智能控制算法提供理论基础.结果 利用ADAMS软件对电动压榨与击发过程进行仿真,验证运动方程.制作出新型电动吻合器的样机,进行离体小肠组织的吻合实验和爆破压实验,吻合口爆破压为3.7~11.67 kPa,符合临床基本要求.结论 新型电动吻合器的结构设计可以满足微创外科手术中电动压榨和击发等要求,有助于医生更加便捷、快速、有效地实现组织吻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电动吻合器电控模块的设计与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本研究旨在研制电动吻合器的电控模块配合对应的机械结构,实现对吻合器压榨动作的控制,为吻合器的电动化提供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电动吻合器系统框架,设计了电动压榨装置、电控模块的硬件和软件部分,并对选用的直流减速电机进行了基础性能研究,搭建了电动压榨实验系统,实现机电联调,为电动吻合器提供压榨动作的基础研究.结果 显示,本研究所设计的电控模块可以实现对电机的精准控制,电机转速最大时相对误差为3.068%;电动压榨装置前端执行器的闭合角度θ与主控板捕获到的电机转角α之间存在如下关系:θ=-0.02α+12.516,利用此公式可以实现对机械结构动作的精确控制.该电控模块可以实现对电动压榨装置的控制,为后续吻合器的电动控制提供设计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微创电动吻合器的优化设计、功能分析与离体实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开发一款新型电动吻合器,以解决现有产品转角不足、操作不便、难以掌握压榨强度等问题.方法 设计一款电动吻合器并加工出样机,利用三坐标影像仪搭建样机功能测试平台测量出样机的运动轨迹曲线,用拟合优度检验来评估理论曲线与测量曲线的一致程度;在前端不同弯曲角度下,吻合新鲜离体猪小肠组织,测试吻合口的吻钉成型率.结果 转弯运动与击发运动的测试曲线与理论曲线拟合优度检验理想,而压榨运动的测试曲线与理论曲线的拟合优度在转弯关节弯曲0°~30°时不理想,45°~60°时理想.性能实验中吻钉畸形率低于1.14%,表明弯曲角度对吻合效果无显著影响.结论 击发运动和转弯运动的运动学测量曲线与理论曲线一致,压榨运动曲线在不同弯曲角度时存在波动,但不影响吻合效果,电动吻合器的吻合效果符合临床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电动吻合器柔性转弯结构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设计一种应用于电动吻合器的切口式柔性转弯结构,并研究其转弯性能.方法 对切口式柔性转弯结构进行设计与建模;建立转弯结构的运动学和静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研究3组结构在对称切口等刚度和变刚度下的应力、偏转角度、顶部位移及驱动力;搭建转弯结构性能测试实验平台,对仿真结果和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弯曲过程中,转弯结构理论模型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随着对称切口刚度的优化,变刚度转弯结构的最大应力分别下降20.64%和39.20%;变刚度结构弯曲时所需拉力最小,相较于等刚度结构下降33.41%,且顶端沿弯曲平面的位移(30.8 mm)最小;3组转弯结构最大偏转角度均可达到90°.结论 转弯结构运动学和静力学模型可用于其拉力和位置变化的计算;采用对称切口变刚度的结构转弯性能优于等刚度结构;切口式柔性转弯结构符合设计要求,满足电动吻合器的转弯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