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芥子涂方对哮喘治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探讨白芥子涂方在哮喘治疗中的免疫调剂作用机制.方法:构建SD大鼠哮喘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白芥子涂方敷贴非穴位组、白芥子涂方敷贴肺俞穴组、阳性对照组(氨茶碱敷贴肺俞穴),给药14 d,收集血清、肺、脾、胸腺、肝脏及肾脏组织.评估淋巴细胞增殖及巨噬细胞活化,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器官指数、形态学及皮肤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CD)细胞数,检测CD90及H2-Ab1表达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白芥子涂方敷贴穴位组及氨茶碱敷贴可以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P<0.01),增加IgA、IgG、IgM、IFN-γ及IL-2(P<0.01),但降低IL-4及MBP水平(P<0.01).此外,白芥子涂方敷贴肺俞穴组贴及氨茶碱敷贴肺俞穴组皮肤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减少,细胞肿胀数降低,支气管管腔内黏液分泌降低,气道水肿及闭塞减少,肺间质炎性浸润伴充血情况减少.皮肤组织中CD1a+CD83-未成熟DC细胞减少,而CD1a+CD83+成熟DC细胞增加,皮肤组织中CD90及H2-Ab1表达显著性增加.结论:白芥子涂方穴位敷贴治疗可促进皮肤组织中髓系树突状细胞发生形变、迁移,并促进抗原的呈递作用,可以激活机体免疫功能,且对机体不良反应低,能发挥调节机体Th1/Th2的失衡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离子导入和超声导入增强白芥子涂方巴布剂治疗哮喘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传统中药外用制剂的透皮速率和剂量小,影响药效发挥.本文制备白芥子涂方巴布剂,考察离子导入(iontophoresis)和超声导入(sonophoresis)作为物理促渗透技术,增强其治疗哮喘的作用.用醇提法获得白芥子、延胡索和甘遂活性成分,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获得细辛挥发油,将其制备成载药量为17%的白芥子涂方巴布剂.用Franz扩散池法和豚鼠皮肤进行白芥子涂方巴布剂的经皮渗透实验,以芥子碱硫氰酸盐累积透过量和稳态透皮吸收速度作为指标,考察离子导入和超声导入方法的促渗透效果.结果发现超声导入促渗透效果优于离子导入;建立豚鼠哮喘模型,在豚鼠背部涂敷白芥子涂方巴布剂,发现施加离子导入和超声导入可明显促进白芥子涂方有效成分的吸收,并增强药效;病理检查发现超声导入和离子导入方法明显改善炎症;与模型组相比,无论是否施加物理促渗手段,各给药组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E,Ig E)水平均明显降低,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明显升高,以巴布剂/超声导入组最明显,已接近健康动物.综上,离子导入和超声导入技术可作为促进白芥子涂方巴布剂透皮吸收和药效的有效手段,其中超声导入方法更为优良.物理促渗透技术为中药透皮制剂的使用提供了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芥子涂方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白芥子涂方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以及疗效与皮肤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所纳入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于三伏天期间进行贴敷,第1年基线期所有患者在(肺俞、心俞、膈俞)对照穴位上进行低剂量药物穴位贴敷,第2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安慰剂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继续在对照穴位上进行低剂量药物穴位贴敷,安慰剂组在肺俞、心俞、膈俞进行低剂量药物穴位贴敷,试验组在肺俞、心俞、膈俞进行正常剂量药物穴位贴敷,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后患者哮喘发作次数、肺功能以及皮肤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 基线期试验组、安慰剂组、对照组3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期试验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慰剂组、对照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5年、2016年初伏前比较,3组患者肺功能(MMEF、FEF25、FEF50、FEF75)无明显差异;2017年初伏前,试验组肺功能明显改善(P<0.05~0.01),优于安慰剂组、对照组(P<0.05~0.01).与基线期穴位贴敷相比,试验期试验组患者贴敷部位皮肤刺激性强度明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慰剂组、时照组患者贴敷部位皮肤刺激性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芥子涂方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哮喘患者的小气道功能,从而减少哮喘的发作,其疗效与贴敷后出现皮肤刺激性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芥子涂方乳化型膏贴剂的制备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白芥子涂方药材提取工艺和乳化型膏贴基质配比.方法 分别以白芥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甘遂中大戟二烯醇提取量,以及延胡素中延胡索乙素、细辛中细辛酯素提取量作为考察指标,选择L9(34)正交实验,考察各因素对乙醇回流提取工艺和超临界二氧化碳(CO2)萃取工艺的影响.选用石蜡、单甘酯、凡士林、甘油为乳化型膏贴基质配料,选择黏性、软硬度、熔化性、均匀度为考察指标进行综合评分,采用L9(34)正交实验优选基质配制比例.结果 回流提取过程中,乙醇浓度对白芥子和甘遂提取均有显著影响(P<0.05),乙醇用量显著影响甘遂中大戟二烯醇浸出(P<0.05),二者合并提取优选工艺条件为加13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1次,每次1 h.超临界CO2萃取过程中,仅萃取釜压力对延胡索和细辛的提取效果产生显著影响(P<0.05).确定优选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95%乙醇为夹带剂,用量为药材用量3倍.基质成型过程,石蜡与凡士林用量是影响基质成型的关键因素(P<0.05),石蜡、单甘酯、凡士林和甘油的优选配比为2:4:2:1.结论 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白芥子涂方药材优选提取条件,以及乳化型膏贴基质配比.按优化处方制备的白芥子涂方乳化型膏贴剂具有载药量大、乳化性能好、促进药物透皮释放的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芥子涂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及对FEF25、FEF50、FEF75变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白芥子涂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防治效果及用力呼出2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75)的变化.方法 选择医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206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103例,对照组在缓解期未接受任何防治干预,观察组在2017年三伏天期间接受白芥子涂方防治干预,随访一年观察两组患者的防治效果及FEF25、FEF50、FEF75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哮喘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哮喘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EF25、FEF50、FEF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FEF25、FEF50、FEF75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成人哮喘生存质量量表(AQLQ)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干预前两组的AQL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QL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芥子涂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防治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小气道功能,缓解哮喘发作状况,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贴敷方药白芥子散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根据古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天人相应"等养生治疗原则,并结合现代透皮给药系统理论,选择相应药物,在特定腧穴上进行贴敷的治疗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刺激穴位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使药物在穴位被吸收,具有药物和穴位双重作用,是针灸学与方药相结合的产物[1].白芥子散是穴位贴敷的主要用方,古称"白芥子涂方",最早见于清代张璐著《张氏医通》[2],现又称三伏贴、消喘贴、止咳定喘贴等,目前该方药已广泛用于防治哮喘的辅助治疗和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痹证、胃脘痛等其他虚寒性疾病或体虚感冒.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及资料,就白芥子散的历史沿革、方药组成、质量现状、药理研究、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白芥子散的质量控制、物质基础、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与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