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石器时代早期石核分类方法试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石核是石制品的重要类型,对于揭示早期人类对原料的利用程度、技术发展序列和认知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石核类型的划分,中国学者经常以台面数量的多少作为标准.但是,这一分类方法忽视了石核剥片技术的多样性,难以深入揭示古人类石器技术及相关行为与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信息.目前,国际同行所使用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石核分类方法多样,其中以Mary Leakey、J.Desmond Clark、Glynn Isaac、Eric Bo(e)da、Kathleen Kuman和Ignacio de la Torre所建立和使用的分类体系最具代表性.本文对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石核类型划分进行回顾,并对上述几种石核分类体系进行评述和比较,分析各自的优劣.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国内相关研究工作进行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楔形石核概念内涵与细石核分类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5
细石叶技术是晚更新世末-全新世早期在东北亚及北美地区流行的石制品生产技术,其中楔形石核技术的研究格外引人关注,在楔形石核的内涵和研究中,存在很大分歧.本文回顾楔形石核的研究历史,就目前楔形石核最为关键的分类标准和技术内涵问题,尝试运用操作链的理念,借鉴“概念型版”的思想,建立细石叶技术分类系统,揭示楔形石核技术的内涵.楔形石核与锥形石核、船形石核等的区别不仅仅是形态上的区别,而是整个制作理念上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就细石叶技术在华北的扩散问题略作讨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西藏阿里若热沟与麦多得布地点的石制品
编辑人员丨2023/8/5
2004年,考古工作者在西藏西部阿里地区发现了一批石器地点,本文是对其中若热沟与麦多得布两处地点石制品的分类、描述与简要研究.这批材料包括了细石核、细石叶及加工精致的刮削器、尖状器等器型,属于细石器工业遗存.这些材料对于深入认识与研究西藏地区的细石器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旧石器考古类型学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3/8/5
对石制品等文化遗存的分类与类型学分析是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基础工作之一.旧石器考古类型学发端于法国,由博尔德奠定基础框架,其后多位学者针对不同地区和时段的材料提出有所区别的类型学方案.该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其主观性和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一直被质疑,一直在补充和完善,目前已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对遗址和材料做整理、分析和描述的工具.类型学对于遗址出土材料的整理、表述和信息简化、分析不可或缺,但相对于与人类生存和认知更近的石器技术、功能、原料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其重要性和受重视程度已大大降低.中国旧石器考古类型学融合了西方学术体系的一些元素并进行了本土化实践,发展出一定的区域特色.在操作链理念的指导和数字技术的支撑下,以技术解读、特征分析为目标与导向的技术类型学研究,应是解决旧石器时代考古中分类与类型学研究所遭遇的困难与问题的思路和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