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创面敷料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自1969年拉里·汉奇发现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 , BG)以来,人们对主要用于骨再生的不同类型的BG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最近,BG在血管生成、免疫原性和细菌抗感染方面的有益作用得到了验证,BG的适用性已扩展到软组织修复和创面愈合。英国邓迪大学理工学院Shahin Homaeigohar和德国厄兰根-纽伦堡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生物材料研究所Meng Li和Aldo R. Boccaccini在《Burns & Trauma》发表综述《Bioactive glass-based fibrous wound dressings》,强调BG纤维材料在创面愈合中的新兴作用和意义,讨论了相关的促进愈合机制,并介绍不同类型的BG纤维敷料的组成和形式、优点及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株硅酸盐细菌的鉴定及其紫外线诱变育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从油用牡丹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硅酸盐细菌,将其编号为CLM8.采用火焰光度法对该菌株在30℃、160 r/min条件下发酵培养7d的发酵上清液中水溶性钾素含量进行测定,最高含量达到0.9 μg/mL,故将CLM8定性为硅酸盐菌株.综合CLM8的显微观察特征、生化特征和16S rRNA序列的克隆分析结果,确定菌株CLM8为成团泛菌属中的一个种,暂命名为Pantoea sp.CLM8.为提高野生菌株CLM8的解钾活性,通过对其紫外线诱变选育,筛选得到活性较高的突变株CLM8-B,其在30℃、160 r/min条件下发酵培养过程中,发酵上清液中水溶性钾素含量最高达到1.7μg/mL,是出发菌株CLM8的1.9倍.CLM8可作为油用牡丹及其它作物生物钾肥开发的备用菌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硅酸盐细菌代谢产物对矽肺防治作用的初步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硅酸盐细菌代谢产物防治矽肺的可行性.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模型对照组35只(分为7个亚组,每亚组5只)、治疗组35只(分为7个亚组,每亚组5只);空白治疗组5只.正常对照组在正常环境中喂养;模型对照组于HOPE-MED 8050动式染毒柜中进行二氧化硅染尘,同时喂养普通饲料;治疗组的二氧化硅染毒方法等同模型对照组,但染毒后将硅酸盐细菌代谢产物原液经雾化后吸入给药,各亚组每次雾化给药30 ml.在实验第1d、3d、1w、2w、4w、8w、12w处死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各亚组,在实验开始后第12w处死正常对照组和治疗对照组,对所有动物进行大体解剖和肺部组织学观察.结果 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体重增长均较正常对照组缓慢,但治疗组体重增长优于模型对照组.组织学观察可见模型对照组大鼠矽肺严重,光镜检查见肺内大量泡沫细胞;治疗组病变较轻,光镜下检查见肺内泡沫细胞,但相比模型对照组较少.结论硅酸盐细菌代谢产物可以减轻二氧化硅造成的肺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土壤中解钾菌K02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5
解钾微生物是能够在土壤或纯培养条件下,将含钾矿物如长石、云母等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矿物态钾分解,并产生水溶性钾的微生物.利用以钾长石粉为唯一钾源的硅酸盐细菌选择性培养基,采用梯度稀释分离法平板划线对番茄土壤中的钾细菌进行筛选.利用原子吸收火焰分光光度法测定钾细菌培养液中可溶性钾的含量,筛选高效解钾菌株.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GenBank比对,同时利用clustalx和MEGA 4.0等相关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对解钾能力最强的菌株K02进行鉴定,初步鉴定该解钾菌为胶质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利用单因素试验法对K02菌株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初步确定菌株K02最佳培养基组分以解钾复筛培养基为基础,其碳源、氮源及无机盐以可溶性淀粉1%、酵母膏0.2%、K2 HPO40.05%为最佳;菌株K02最佳发酵条件: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48 h,培养基装量为50mL/250 mL,培养基初始pH值为7.5,接菌量为5%,这一结果为解钾菌肥的研制和生产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