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痛悼念我国著名口腔医学专家戚道一教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我国著名口腔医学专家、口腔颌面外科专家,中国共产党党员,国际牙医学院院士,原中华医学会口腔科学会常务委员兼秘书,中华口腔医学会原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口腔科原科主任戚道一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6月4日晨7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级创伤急救中心建设经验分享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使创伤患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在国家卫健委关于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文件精神的指引下,笔者所在医院迅速行动落实2级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并于2019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具体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卫健委办公厅下发的[ 2018 ]477号函,关于进一步提升创伤救治能力的通知,江西省随即成立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办公室,制定江西省1、2、3级创伤急救中心评审细则 [1],本院严格按照江西省2级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标准要求进行改建,新设外科诊查室1间、清创缝合室1间、留观病床10张、抢救床8张、外科病床25张,EICU病床8张、急诊专用手术室(2间),建立直升机停机坪,同时按功能区添置所有相应医疗设备。另外医院成立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委员会,院领导担任创伤急救中心主任,本人担任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外科专业工作27年),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急诊外科医生12名,含神经外科、普外科、胸外科、骨科等专业,配备急诊科护士56名,医院同时成立急诊科党支部,通过党建全面引领创伤急救中心工作。主要救治流程包括:安装紫云系统,运用院前院内协同救治信息平台 [2],创伤急救中心优先分诊,并提前做好接诊准备,建立以实体化的急诊外科团队为核心的多学科协作创伤救治团队,实行团队化救治 [3]。患者到达时,第一时间按照中国创伤救治培训(CTCT)要求的ABCDE原则进行快速评估和复苏 [4],创伤救治团队快速决策,将患者直接送急诊手术室、急诊EICU或创伤病房。应用急诊信息系统,将患者从预检分诊到离开急诊科过程中的各个诊疗时间节点进行实时记录 [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重症医学科发展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重症医学科的发展现状,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重症医学规范化、同质化发展,也为学科建设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电话数据核实的方式,对内蒙古自治区三级、二级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调查性研究。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09年下发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及学科发展趋势制作调查问卷,包括医院基本信息、ICU基本信息、人员配置、医疗质量管理、技术技能、设备配置等6个方面的内容。问卷发放时间为2022年9月。由各医院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填写问卷。结果:截至2022年10月24日共发放问卷101份,回收问卷85份,问卷回收率为84.16%,其中有效问卷71份,共计71个综合ICU。①内蒙古自治区综合ICU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呈东西部相对较弱,整体分布不均的特点,其重症医学科的发展仍有所欠缺。②医院基本信息:人口和经济制约ICU的发展进程,西部地区综合ICU床位均数仅为中部地区半数(张:39.0比86.0),东部地区居中(平均83.6张),数量相对不均。③ ICU基本信息:调查71个综合ICU中,三级医院44个,二级医院27个。三级医院ICU床位数占总床位数比明显低于二级医院〔(1.59±0.81)%比(2.11±1.07)%, P<0.05〕,明显低于《指南》要求的2%~8%;三级、二级医院ICU床位使用率〔(63.63±22.40)%、(44.65±20.66)%, P<0.01〕均低于《指南》要求(应以75%为宜)。④ ICU人员配置:三级医院医生共376人,护士共1 117人;二级医院医生共122人,护士共331人。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医生职称、医生学历和护理人员职称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三级医院医生以中级职称为主(主治医师占41.49%),二级医院医生以初级职称为主(住院医师占43.44%);三级医院医生学历普遍高于二级医院(博士:2.13%比0,硕士:37.24%比8.20%);三级医院仅护士人员比例低于二级医院(17.01%比24.47%)。三级、二级医院ICU医生/ICU床位比〔(0.64±0.27)%、(0.59±0.34)%〕、ICU护士/ICU床位比〔(1.76±0.56)%、(1.51±0.48)%〕均达未到《指南》0.8 : 1和3 : 1以上的要求。⑤ ICU医疗质量管理:与二级医院相比,三级医院实施一对一耐药菌护理的比例(65.91%比40.74%)、实施多模态镇痛镇静的比例(90.91%比66.67%)、个人数字助理(PDA)条码扫描使用比例(43.18%比14.81%)均明显升高(均 P<0.05)。⑥ ICU技术技能:在各项技术技能中,三级医院支气管镜检查、血液净化治疗、空肠营养管放置和床旁超声项目开展比例均高于二级医院(84.09%比48.15%,88.64%比48.15%,61.36%比55.56%,88.64%比70.37%,均 P<0.05)。其中,空肠营养管放置、床旁超声和体外膜肺氧合的开展情况,三级医院以独立完成为主,二级医院则倾向于合作完成。⑦ ICU设备配置:基本仪器设备中,三级、二级医院呼吸机总数/ICU床位比〔0.77%(0.53%,1.07%)、0.88%(0.63%,1.38%)〕、输液泵/ICU床位比〔1.70%(1.00%,2.56%)、1.25%(0.75%,1.88%)〕均未达到《指南》要求,设备配比不足,尚未满足发展基本需要。 结论:内蒙古自治区综合ICU发展已趋向成熟,但在发展规模、人员配比和仪器设备较《指南》仍有一定差距,并且综合ICU呈现出东西部相对较弱,整体分布不均的特点,还需要加大力度投入到重症医学科的建设中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本期中华整形人物·沈卫民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沈卫民,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外科主任,烧伤整形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资深编委陈新民教授逝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第 10~12届编委,第13、14届特约编委,中国共产党党员、原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主任、全军儿科疾病诊治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陈新民教授,因病于2023年1月12日17 时45 分在福州逝世,享年 89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人类最基本的追求就是生命健康,生命健康是人民构建美好生活的基石。如何以人民生命健康科普需求为导向,探索人民生命健康科普新模式,发展人民生命健康科普新业态,弘扬以人为本的生命健康科普观,需要深入挖掘生命健康科普源头,开拓生命健康科普路径,普惠生命健康科普受众,构建新时期人民生命健康科普体系。国家健康科普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主任、同济大学灾难医学工程研究院教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学会健康文化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立祥教授,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名誉院长、同济大学灾难医学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灾难预防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刘中民教授,围绕挖掘人民生命健康科普源头、开拓人民生命健康科普路径、普惠人民生命健康科普受众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认清人类进入生命健康科普新时期、认识人类生命健康科普新理念、认知人类生命健康科普新格局,明确人类生命健康科普发展的历史方位、指导原则及路径选择,从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生命健康科普新模式,借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生命健康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做科主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虚拟标准化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的诊断项目成本核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虚拟标准化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对常规临床生物化学诊断项目进行成本核算。方法:提取2019年1—6月上海市10家医院的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相关数据,通过对3名卫生经济专家和上述医院检验科主任的访谈,确定关键指标并构建虚拟标准化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模型。从物资损耗成本、人力成本和其他成本方面核算模型实验室的项目成本。根据检测方法原理对常规临床生物化学诊断项目进行聚类,采用配对 t检验比较同一聚类内项目的成本差异。 结果:采用速率法和干化学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成本分别为5.12元和11.63元;采用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G的成本分别为20.00元和22.26元。对214个常规临床生物化学诊断项目进行聚类分析,其中的202项被归为42个聚类,其日均检测量占总检测量的91.7%(4 493/4 900)。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速率法)、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速率法)、胆固醇(酶法)和尿酸(酶法)这4种基于酶学的同一聚类实验室诊断项目进行成本核算,结果分别为5.12元、5.10元、5.24元和5.14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诊断项目成本核算方法纳入了人力成本核算,体现出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并可基于项目聚类核算成本,可为医疗服务价格制定和医院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内分泌学科编委会工作会议纪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内分泌学科编委会工作会议于2024年5月31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内分泌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学科主任共20人参加。以下是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显微外科先驱——宋儒耀教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宋儒耀,1914年11月生,辽宁省海城市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39年,从华西大学牙医学院毕业后(图1),留华西大学任教,1941年,破格晋升外科主任。1942-1948年留学美国,师从整形外科权威罗伯特·H·艾维教授,并先后在罗切斯特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和工作。1948年,宋教授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待遇、现代化的工作条件回到祖国,归国后任华西大学颌面整形外科教授、华西大学口腔医院院长。1951年,成立"西南整形外科手术队",参加抗美援朝医疗工作。1952-1957年任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主任,1957年,成立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先后任院长兼业务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所长、名誉院长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