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肉红心猕猴桃‘东红’果实在不同贮藏方式下的生理和品质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黄肉红心新品种‘东红’为材料,对其果实在常温和低温贮藏方式下的生理及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果实硬度在2种贮藏方式下均呈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固酸比和糖酸比等4个品质指标均表现为先快速上升后维持在较高水平(低温贮藏下)或继续小幅上升(常温贮藏下)的趋势.总酸含量整体上均呈现逐渐下降之势,至果实软熟时稳定在0.9%的水平.维生素C含量却在常温贮藏下基本呈逐渐上升之势,而在低温贮藏下大致表现为先上升后轻微下降.果实失重率和腐烂率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在常温贮藏时上升较快,而在低温贮藏时上升非常缓慢.总体而言,‘东红’果实主要的生理和品质指标在常温贮藏2~3周后或低温贮藏9周后发生明显转变,果实进入可食用阶段;并且继续低温贮藏15周内还能较好地保持果实品质,耐贮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红肉猕猴桃再生体系的建立及DNA条形码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产于河南省栾川县的野生红肉猕猴桃(Actinidia sp.)叶片为外植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并对其进行不定芽分化、不定芽增殖、无菌苗生根等方面的研究,建立了该品种再生体系;同时运用DNA条形码技术,以ITS、matK、SQ1、ML为目标序列,对其亲缘关系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在MS+0.5 mg·L-16-苄氨基嘌呤(6-BA)+2.0 mg·L-12,4-二氯苯氧乙酸(2,4-D)培养基中,愈伤组织分化率达100%;在MS+4 mg·L-16-BA+0.2 mg·L-1萘乙酸(NAA)培养基中,49 d后,不定芽分化率达88.89%;在MS+3.5 mg·L-16-BA+0.2 mg·L-1NAA+0.2 mg·L-1赤霉素(GA3)中,不定芽增殖率达100%,增殖系数为7.85;在1/2MS+0.2 mg·L-1吲哚丁酸(IBA)培养基中,不定芽生根率达到92.59%,且根系发达;移栽到珍珠岩与田间土壤体积比为1:4的生根基质中,14d后移栽成活率达到94%;DNA条形码分析结果显示产于河南省栾川县的红肉猕猴桃属于猕猴桃属净果组片髓系的软枣猕猴桃(A.argut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53个猕猴桃品种(品系)亲缘关系的SCoT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现有主流猕猴桃品种的遗传背景相对单一,亲本来源地理分布狭窄,亲缘关系不清晰.为充分利用杂种优势,该研究以广西植物研究所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收集的53个猕猴桃品种(品系)叶片为材料,使用SCoT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10条引物在53份猕猴桃供试材料中共扩增出110条条带,各引物扩增的条带在8~15条之间,引物平均扩增条带数为11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01条,引物平均扩增多态性条带数为10.1条,多态性比例为91.81%.(2)聚类分析显示猕猴桃品种(品系)没有按类型、倍性或选育地等形成明显有规律的聚类关系.但相对来说,同一杂交后代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比亲本与后代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更近;芽变品种与原品种并没有表现出特别近的遗传距离,说明芽变材料的突变可能在基因组或染色体层面发生了较大范围的重组、复制或丢失;'楚红'桂红'湘吉红'和'龙藏红'4个红肉品种与'红阳'亲缘关系明显较远,说明其可能由不同亲本衍生而来;初步验证了'桂海四号'可能为'Hort16A'亲本之一的推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