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犬尿氨酸代谢通路对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犬尿氨酸代谢通路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成骨分化的影响,为研究牙周炎微环境对牙周组织再生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年6至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口腔综合科收集19例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组)和19例牙周健康者(牙周健康组)的非刺激性唾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两组受试者唾液中犬尿氨酸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对牙周炎组和牙周健康组的牙龈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与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的表达情况。收集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前磨牙5颗(来自2022年7至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2~18岁的5例就诊患者),从离体牙上提取PDLSC,使用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对照组)或含有20 μmol/L犬尿氨酸的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犬尿氨酸组)培养7 d,对成骨诱导的PDLSC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ALP活性测定。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PDLSC成骨相关基因ALP、骨钙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Ⅰ,COL-Ⅰ)mRNA表达和犬尿氨酸通路相关基因AhR、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cytochrome P450 family,CYP)1A1、1B1 mRNA的表达。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RUNX2、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AhR蛋白表达情况。培养21 d时,用茜素红染色评估对照组和犬尿氨酸组PDLSC矿化情况。结果:牙周炎组唾液中犬尿氨酸[8.26(0,19.60)nmol/L]及犬尿喹啉酸[11.4(3.34,13.52)nmol/L]含量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分别为0.75(0,4.25)、1.92(1.34,3.88)nmol/L]( Z=-2.84, P=0.004; Z=-3.61, P<0.001)。牙周炎组牙龈组织中IDO(18.33±2.22)和AhR的表达(44.14±13.63)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组(分别为12.21±2.87、15.39±5.14)( t=3.38, P=0.015; t=3.42, P=0.027)。ALP活性测定显示,与对照组(329.30±19.29)相比,犬尿氨酸组PDLSC ALP活性(291.90±2.35)显著下降( t=3.34, P=0.029)。RT-qPCR结果显示,犬尿氨酸组PDLSC ALP、骨钙素和RUNX2表达(0.43±0.12、0.78±0.09、0.66±0.10)均较对照组(1.02±0.22、1.00±0.11、1.00±0.01)显著下降( t=4.71, P=0.003; t=3.23, P=0.018; t=6.73, P<0.001),AhR、CYP1A1 mRNA表达(1.43±0.07、1.65±0.10)均较对照组(1.01±0.12、1.01±0.14)显著升高( t=5.23, P=0.006; t=6.59, P<0.001),两组间COL-Ⅰ、CYP1B1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犬尿氨酸组OPN、RUNX2表达(0.82±0.05、0.87±0.03)与对照组(1.00±0.00、1.00±0.00)相比均显著下降( t=6.79, P=0.003; t=7.95, P=0.001),AhR表达(1.24±0.14)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0)( t=3.04, P=0.039)。 结论:牙周炎患者犬尿氨酸通路异常激活,不仅能上调AhR相关通路,还能抑制PDLSC的成骨向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小RNA-643靶向下调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11B1促进小儿骨肉瘤增殖的临床分析及细胞与小鼠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643调控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11B1(CYP11B1)对小儿骨肉瘤增殖的临床与机制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18例小儿骨肉瘤患者,年龄(12.04±2.68)岁,男12例,女6例,同期收集18例性别和年龄配对的健康儿童。应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转染细胞株,共分为五组:空载组,正常生长组,miR-643模拟物组,miR-643抑制剂组,CYP11B1抑制剂组,每组重复3次。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miR-643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YP11B1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增殖与毒性(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能力,小鼠体内实验探究miR-643对肿瘤体积的影响。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与健康者(0.53±0.06)比较,骨肉瘤患者(3.24±0.81)血清miR-643表达水平显著增高( P<0.05)。在24、48、72 h时,与空载组[吸光度(A)值0.36±0.04、0.44±0.03、0.56±0.05]和正常生长组(0.35±0.06、0.45±0.04、0.58±0.07)比较,miR-643模拟物组(0.51±0.05、0.75±0.07、0.93±0.06)MG-63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强( P<0.05),miR-643抑制剂组(0.24±0.05、0.28±0.06、0.33±0.06)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 P<0.05)。与空载组[(7.65±0.47)%]和正常生长组[(7.80±0.51)%]比较,miR-643模拟物组[(3.12±0.22)%]MG-63细胞的凋亡能力显著下降( P<0.05),miR-643抑制剂组[(24.32±2.25)%]凋亡能力显著增高( P<0.05)。与空载组(1.04±0.06)和正常生长组(0.98±0.05)MG-63细胞CYP11B1蛋白水平比较,miR-643模拟物组(0.41±0.04)和CYP11B1抑制剂组(0.45±0.05)均显著下降( P<0.05),miR-643抑制剂组(1.64±0.13)显著增高( P<0.05)。皮下注射稳定转染sh-miR-643的MG-63细胞小鼠的肿瘤平均体积为[(621.74±38.63) mm 3],显著低于对照组[(1104.36±57.01) mm 3, t=4.017, P<0.01]。 结论:miR-643可促进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其机制与调控靶基因CYP11B1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增强创伤后小鼠巨噬细胞的芳香烃受体表达对炎症因子水平和杀菌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中芳香烃受体(AhR)的表达规律并分析增强创伤后PM的AhR表达对炎症因子水平和杀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40只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小鼠周龄、性别、品系下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对照组、创伤后2 h组、创伤后6 h组、创伤后12 h组,每组10只。将后3组小鼠构建骨折+失血的严重创伤模型,对照组小鼠不做处理。分别在未创伤和创伤后2、6、12 h时,提取对照组、创伤后2 h组、创伤后6 h组、创伤后12 h组小鼠原代PM(提取细胞下同),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AhR的蛋白和mRNA表达,采用转录组测序分析AhR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基因表达。取20只小鼠分为对照组、创伤后6 h组,每组10只,提取PM后,采用免疫沉淀法检测AhR泛素化水平。取12只小鼠,分为单纯二甲基亚砜(DMSO)组、创伤后6 h+DMSO组、单纯MG-132组、创伤后6 h+MG-132组,每组3只,并行相应处理后,提取PM,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hR蛋白的表达。取20只小鼠构建创伤后6 h模型并提取PM,分为空载腺病毒(Ad-NC)组和AhR过表达腺病毒(Ad-AhR)组,部分细胞转染相应腺病毒36 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hR的蛋白表达;将剩余Ad-NC组细胞分为单纯Ad-NC组、Ad-NC+内毒素/脂多糖(LPS)组,将剩余Ad-AhR组细胞分为单纯Ad-AhR组和Ad-AhR+LPS组,并行相应处理12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样本数为6)。取20只小鼠提取PM并分为对照+Ad-NC组、创伤后6 h+Ad-NC组、对照+Ad-AhR组、创伤后6 h+Ad-AhR组,并行相应处理后,采用平板涂布法检测细胞内载菌量(样本数为6)。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与对照组(1.16±0.28)比较,创伤后2 h组(0.59±0.14)、创伤后6 h组(0.72±0.16)、创伤后12 h组(0.71±0.17)PM中AhR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 P<0.05)。对照组、创伤后2 h组、创伤后6 h组、创伤后12 h组PM中AhR的mRNA表达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hR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包括 AhR、AhR抑制因子、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1b1、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11a1 、热休克蛋白90、芳香烃受体-相互作用蛋白、热休克蛋白70相互作用蛋白。除创伤后2 h组PM的热休克蛋白90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其他分子的表达水平在创伤后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创伤后6 h组PM中AhR泛素化水平升高。与单纯DMSO组比较,创伤后6 h+DMSO组PM中AhR的蛋白表达量下降,单纯MG-132组PM中AhR的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与创伤后6 h+DMSO组比较,创伤后6 h+MG-132组PM中AhR的蛋白表达量上调。转染36 h,与Ad-NC组比较,Ad-AhR组PM中AhR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处理12 h,与Ad-NC+LPS组比较,Ad-AhR+LPS组PM上清液中IL-6、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 t值分别为4.80、3.82, P<0.05)。对照+Ad-NC组、创伤后6 h+Ad-NC组、对照+Ad-AhR组、创伤后6 h+Ad-AhR组1×10 6个PM的胞内载菌量分别为(3.0±1.8)、(41.8±10.2)、(1.8±1.2)、(24.2±6.3)集落形成单位。与创伤后6 h+Ad-NC组比较,创伤后6 h+Ad-AhR组PM的胞内载菌量明显减少( t=3.61, P<0.05)。 结论:严重创伤后小鼠PM中AhR发生泛素化降解导致其蛋白表达降低,增强创伤后巨噬细胞AhR的表达可降低LPS诱导的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且提升创伤后巨噬细胞的杀菌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桑黄对肺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中药桑黄治疗肺炎的活性成分,分析桑黄治疗肺炎的有效成分和靶点.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软件搜索中药桑黄的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得到基因名称(Gene Name);通过GeneCards找出肺炎对应的靶点,将桑黄和肺炎的靶点进行比对,得到关键靶点.利用Cytoscape 3.9.1软件绘制出桑黄化学成分-肺炎-靶点网络图;通过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图,采用Cytoscape软件中ClueGo插件对桑黄关键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生物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桑黄主要活性成分有21种,(E)-4-(3,4-dihydroxyphenyl)but-3-en-2-one成分所含靶点最多,包括细胞色素P450家族(CYP450)、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等.筛选出桑黄的化合物靶点358个,其中217个基因为桑黄-肺炎共同靶点,与肺炎有关的关键基因包括含铜胺氧化酶 3(AOC3)、DNA连接酶1(LIG1)、谷氨酰胺肽酶(ENPEP)、乙醛脱氢酶2(ALDH2)、组蛋白甲基化酶8(PHF8)、基因-溶质载体家族11成员2(SLC11A2)和CYP50等.GO和KEGG富集分析,桑黄主要通过17条代谢途径发挥作用,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中的微小RNA(miRNA)、化学致癌-受体激活、前列腺癌、癌症中蛋白多糖和脂质、动脉粥样硬化及化学致癌物-活性氧(ROS)等相关途径.结论:(E)-4-(3,4-dihydroxyphenyl)but-3-en-2-one是桑黄成分中对肺炎治疗最有效的化学物质,其作用机制主要与CYP450家族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CYP11B1基因c.1157C>T纯合突变导致11β-羟化酶缺陷症临床及家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11β-羟化酶缺陷症患者1例的临床特征及其家系的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11B1(CYP11B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法检测患者CYP11B1全基因序列及其7名家系成员的可疑突变位点.结果 患者,女,25岁,临床症状复杂,表现为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查体:身高151 cm,唇上小须,阴蒂肥大.实验室检查:17-羟孕酮、脱氢表雄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均升高,皮质醇、血钾降低,中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阳性,CT示双侧肾上腺增粗.基因检测发现CYP11B1基因第7号外显子处c.1157C>T(p.Ala386Val)纯合突变,患者的父母、外婆和小姨均为该突变携带者.结论 本家系患者是由CYP11B基因c.1157C>T(p.Ala386Val)突变所致11β-羟化酶缺陷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泡巨噬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泡巨噬细胞(AM)差异表达基因(DEG)及其在COPD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下载基因表达数据集(GEO)数据库中COPD患者AM研究芯片和测序数据,应用R软件中limma和Degseq2包获取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PPI)及关键基因(hub基因)分析,预测DEG可能参与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结果 通过整合3个数据集,共获得AM的43个DEG,功能预测发现43个DEG主要与趋化因子、细胞因子、补体、细胞色素P450等相关,其主要涉及显著低表达的CXC趋化因子配体9(CXCL9)、CXCL11等及显著高表达的细胞色素P450家族1亚家族B成员1(CYP1B1).结论 COPD患者AM的DEG与免疫和炎症的分子机制相关,可能参与COPD慢性炎症的发病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