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脐小切口肌瘤分碎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探讨经脐小切口肌瘤分碎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患者67例,采用将肌瘤装入一次性腹腔镜手术切除组织收集器,经脐小切口手术刀分碎后取出。67例患者均经脐部小切口顺利取出肌瘤,腹盆腔及穿刺孔均未见肌瘤组织碎片残留,收集器无渗漏,术前术后腹盆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未见子宫平滑肌梭形细胞或恶性肿瘤细胞。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64例,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2例,子宫平滑肌瘤囊性变1例。子宫肌瘤重量110~420(227±106)g;手术时间58~274(107±45)min;取出标本时间8~27(18.4±10.6)min;缝合脐部切口时间4~11(7.8±4.6)min;术后24、48、72 h切口疼痛数字评分(NRS)分别为4~6(4.5±1.2)分、2~4(2.7±1.1)分、1~2(1.6±0.4)分;Hollander切口愈合评分3~5(4.6±0.5)分。术后脐部切口美观,愈合好。经脐小切口肌瘤分碎术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标本取出方法,有助于减少医源性肿瘤播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术式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及对炎症反应和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及对炎症反应和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丽水市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356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经脐组(72例)和传统组(284例),经脐组行经脐手术刀肌瘤分碎术,传统组行传统电动肌瘤分碎术.比较经脐组和传统组患者手术情况、疼痛和切口愈合评分、炎症反应指标、卵巢储备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脐组未见收集袋内亚甲蓝稀释液渗漏,腹盆腔和穿刺孔也未见残留的肌瘤组织碎片;传统组可见残留1~13个肌瘤组织碎片,中位数8个.经脐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标本取出时间[(104.57±26.98)min、(18.48±4.62)min]均长于传统组[(97.71±20.34)min、(16.75±4.0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81、3.121,均P<0.05).经脐组和传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经脐组(64.18±10.59)ml、(3.13±1.45)d,传统组(64.67±10.28)ml、(3.42±1.26)d]无明显差异(t=0.359、1.690,均 P>0.05).经脐组和传统组患者术后 24 h、48 h、72 h 疼痛数字评分和 Hollander 切口愈合评分[经脐组(4.46±0.69)分、(2.75±0.38)分、(1.53±0.26)分、(4.97±0.58)分,传统组(4.39±0.71)分、(2.69±0.33)分、(1.51±0.28)分、(4.92±0.67)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51、1.335、0.549及0.580,均P>0.05).经脐组和传统组患者术后24 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经脐组患者TNF-α、CRP及IL-6水平[(23.15±4.08)ng/ml、(21.24±3.43)mg/L及(8.32±1.53)pg/ml]均显著低于传统组[(25.69±4.33)ng/ml、(24.87±3.89)mg/L 及(9.17±1.6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97、7.236及3.941,均P<0.05).经脐组和传统组术后6个月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较术前均升高,且经脐组FSH、LH水平[(19.09±2.07)U/L、(19.05±2.24)U/L]均低于传统组[(21.61±2.33)U/L、(22.82±2.35)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75、12.271,均P<0.05);经脐组和传统组雌二醇(E2)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经脐组E2水平[(253.33±14.18)pmol/L]高于传统组[(236.17±15.79)pmol/L]E2水平(t=6.861,P<0.05).经脐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传统组(1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6,P<0.05).结论 经脐手术刀肌瘤分碎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相较于传统电动肌瘤分碎术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手术产生的炎症反应,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经脐手术刀肌瘤分碎术与电动肌瘤分碎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经脐手术刀肌瘤分碎术与传统电动肌瘤分碎术的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9年12月12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60例采用经脐手术刀肌瘤分碎术(观察组),60例采用电动肌瘤分碎术(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腹盆腔及切口肌瘤组织碎片残留数量、手术时间、标本取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和48 h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Hollander切口愈合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经脐手术刀分碎完成后,均未见取物袋内亚甲蓝液体渗漏,腹腔镜检查腹盆腔也未见亚甲蓝液体和肌瘤组织碎片;对照组见肌瘤组织碎片数1~15个,中位数9个.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114.5±24.3)min vs.(93.4±21.7)min,t=49.809,P=0.000],标本取出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23.8±12.7)min vs.(16.9±5.2)min,t=17.174,P=0.000].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和48 h疼痛NRS评分、Hollander切口愈合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富于细胞子宫平滑肌瘤观察组3例,对照组2例,子宫平滑肌肉瘤对照组1例,其余患者均为良性子宫平滑肌瘤.120例术后随访8~79个月,术后发生切口疝观察组2例,对照组1例;2组5例富于细胞子宫平滑肌瘤术后随访16~52个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对照组1例子宫平滑肌肉瘤术后5个月PET-CT提示腹盆腔、肝包膜下多发结节、肿块影伴18F-脱氧葡萄糖代谢异常增高,再次行经腹双侧卵巢、大网膜切除、腹盆腔种植灶减灭术和化疗,术后生存期16个月.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采用经脐手术刀肌瘤分碎术安全可行,有助于减少医源性肿瘤的种植和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