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内镜技术在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内镜颅底外科技术的应用肇始于神经内镜经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rs,PitNETs)切除术。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PitNETs的手术创伤小,肿瘤显露清楚、切除彻底、复发率低。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进步,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切除PitNETs的适应证不断增加,许多侵袭海绵窦、鞍上、斜坡的肿瘤应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切除也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1,2,3,4];同时,对于功能性PitNETs,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手术可安全、彻底地辨识和处理肿瘤假包膜、正常垂体和海绵窦内侧壁等毗邻结构,进一步提高了肿瘤的内分泌治愈率 [5,6,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鞍区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星形细胞瘤,发生在鞍区的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临床罕见,检索国内外文献目前仅见个案报道。本文报道1例鞍区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该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影像学表现为垂体柄区占位性病变并压迫视交叉,术前被误诊为颅咽管瘤。在神经导航辅助下,行神经内镜扩大经鼻蝶窦入路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学证实为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经常规对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且末次随访影像学上未见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血管损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鞍区解剖结构复杂且容易发生变异,经蝶窦入路手术可能导致颈内动脉损伤等重大并发症,其后果最为严重,其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应得到临床重视。与颈内动脉损伤相关的可能因素包括病变位置和性质、鞍区解剖变异及术者的手术经验等。进行完备的术前影像学评估及术中准确定位并小心仔细操作是预防颈内动脉损伤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生长激素细胞腺瘤后生化缓解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生长激素(GH)细胞腺瘤后生化缓解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行肿瘤切除术的80例垂体GH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全面的内分泌功能评估。术后根据2021版《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共识》中的生化缓解标准判断患者是否达到生化缓解,并将其分为生化缓解组和生化未缓解组。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术前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影像学评估结果、术中所见及病理学指标,将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影响垂体GH细胞腺瘤患者术后生化缓解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患者术后GH中位数为6.2 μg/L(0.4~128.2 μg/L)(1 μg/L=0.047 nmol/L),IGF-1为(407.5±191.4)ng/ml(122.9~804.6 ng/ml),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前GH中位数:52.3 μg/L(2.8~456.4 μg/L)、IGF-1:(693.6±294.2)ng/ml(163.8~1 970.0 ng/ml),均 P<0.001]。根据2021版的生化缓解标准,47例患者达到生化缓解(生化缓解组),另33例未达到(生化未缓解组)。与生化未缓解组比较,生化缓解组患者的术前GH水平低,肿瘤最大径>3.0 cm、Knosp分级为3、4级、Hardy分期为E期的患者占比均低(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H水平( OR=1.033,95% CI:1.001~1.066, P=0.046)和Knosp分级( OR=14.498,95% CI:3.534~59.317, P<0.001)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化缓解的危险因素。 结论:术前GH水平越低、Knosp分级越低的垂体GH细胞腺瘤患者行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肿瘤切除术后易达到生化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肿瘤切除术后并发术区脓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肿瘤切除术后并发术区脓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20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肿瘤切除术治疗且术后术区并发脓肿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抗生素治疗无效,其中10例行神经内镜经鼻脓肿清创术,另1例因位于鞍上第三脑室的脓肿破溃行脑室外引流术。术后1、3、6个月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复查血常规和头颅MRI。若患者无头痛、发热等症状,血常规检查正常,头颅MRI表现为术区无异常强化的占位性病变,定义为感染治愈。结果:11例患者的年龄为(51.5±11.3)岁(39~77岁),男女比例为7 ∶4;其中7例为颅咽管瘤,4例为垂体腺瘤;肿瘤切除术后均出现头痛,8例出现发热,7例出现垂体功能低下;临床症状出现的中位时间为1个月(15 d至6个月)。既往肿瘤切除术中,使用不可吸收人工硬膜修补鞍底5例,使用EC胶+明胶海绵修补鞍底1例,使用EC胶+可吸收人工硬膜修补鞍底1例,使用可吸收人工硬膜修补鞍底2例,使用自体脂肪筋膜修补鞍底1例,另1例未行修补。11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为,鞍区囊性占位6例,蝶窦内占位4例,黏膜瓣坏死伴积脓1例;病灶呈环形强化6例。11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细菌学检查结果为,革兰阴性杆菌5例(5/11),革兰阳性球菌5例(5/11),诺卡菌1例(1/11)。1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5.5±1.5)个月(1~6个月)。随访期间,行脓肿清创术的10例患者均治愈,行脑室外引流的1例患者因感染无法控制死亡。结论:术后并发术区脓肿的患者多在既往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肿瘤切除术中使用了不可吸收的人工材料进行鞍底修补,影像学多呈环形强化影;在抗生素无效的情况下及时行脓肿清创术可有效治疗该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第556例 面容改变—高血压—肾功能衰竭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本文报道1例38岁女性患者,因“血压升高5年,面容改变2年,憋喘6个月”于2019年3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外院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高血压性肾损害”,本院检查患者随机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明显升高,葡萄糖生长激素抑制试验不被抑制,垂体MRI可见大腺瘤,考虑肢端肥大症、垂体GH大腺瘤,同时合并心力衰竭、全心增大、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Ⅱ级(NYHA分级),重度肺动脉高压、恶性高血压、高血压性肾损害(CKD5期)、肾性贫血、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先给予生长抑素类似物降低GH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待心功能改善后再次评估手术风险,择期行垂体瘤手术。药物治疗方面,给予醋酸奥曲肽0.1 mg/次,每8小时1次皮下注射,溴隐亭2.5 mg/次,1次/d。2019年7月在全麻下行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鞍底重建术,术前及术后行血透治疗,术后复查GH 2.4 μg/L。符合垂体腺瘤。所以对于起病较早的难治性高血压,应特别注意筛查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混合性神经节细胞瘤-腺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目的:探讨混合性神经节细胞瘤-腺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3例混合性神经节细胞瘤-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3例患者均经鼻蝶窦入路行肿瘤切除术。术后复查头颅MRI,以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对术中留取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测。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复查头颅MRI和内分泌功能,以判断肿瘤的复发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所有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23例患者术后复查头颅MRI,其中19例(82.6%)为肿瘤完全切除,4例(17.4%)为部分切除。术后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23例患者均为混合性神经节细胞瘤-腺瘤(世界卫生组织Ⅰ级),其中3例(13.0%)为生长激素细胞腺瘤,1例(4.4%)为催乳素细胞腺瘤,6例(26.1%)为催乳素-生长激素细胞腺瘤,10例(43.5%)为静默性腺瘤,3例(13.0%)为裸细胞腺瘤。11例行神经元相关染色,其中8例(8/8)突触素表达阳性,6例(6/6)特异性神经元核蛋白表达阳性,3例(3/3)神经丝蛋白表达阳性,3例(3/3)嗜铬素A表达阳性,1例(1/1)人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阳性。2例行转录因子检测,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1均表达阳性。23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4个月(5~113个月)。随访期间,4例(17.4%)复发,其中1例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3例患者10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9.1%,总生存率为94.4%。结论:混合性神经节细胞瘤-腺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依据术后病理学结果确诊,经鼻蝶窦入路的肿瘤切除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D打印技术用于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应用效果及对血清MMP-9和IGF-1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编辑人员丨2024/5/25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在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PA)切除术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4例PA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观察组行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联合应用3D打印技术,比较两组肿瘤切除效果、围术期指标、视力改善情况、MMP-9和IGF-1水平,以及鼻腔功能的鼻气道阻力(NAR)、T&T嗅觉测试评分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肿瘤切除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86,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0、11.438、11.842,P<0.05);术后3 d、7 d时观察组血清MMP-9和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26、4.985,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NAR及T&T嗅觉测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59、8.436,P<0.05);两组视力视野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用于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可提高肿瘤切除效果,优化手术操作,减少创伤,有利于减轻疼痛,改善嗅觉功能与视力视野,并能降低血清MMP-9、IGF-1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编辑人员丨2024/3/16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的8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3d内出现尿崩症63例,为尿崩症组;未出现尿崩症26例,为非尿崩症组.比较两组患者肿瘤直径、肿瘤生长方式、肿瘤Knosp分级、MRI参数(手术前后肿瘤腔上下径变化值、手术前后垂体到鞍底距离变化值)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发生尿崩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尿崩症组肿瘤直径>3 cm、肿瘤鞍上生长、肿瘤Knosp分级3~4级、术前视力障碍、术中脑脊液漏、术后未切除假包膜的比例以及手术前后肿瘤腔上下径变化值、手术前后垂体到鞍底距离变化值均明显高于非尿崩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前后肿瘤腔上下径变化值(OR=0.497)、手术前后垂体到鞍底距离变化值(OR=2.886)是患者术后发生尿崩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手术前后肿瘤腔上下径变化值、手术前后垂体到鞍底距离变化值是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发生尿崩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及 对激素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与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及对激素水平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经手术切除的211例垂体瘤患者资料.其中,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112例(A组),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99例(B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出院前激素水平变化及术后24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肿瘤切除程度不同(Z=2.14,P=0.032),A组达到全切比例明显高于B组(79.5%vs 67.7%,P=0.037);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93.6±26.7)vs(79.8±20.2)min,t=4.26,P=0.000],A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B组[(7.9±2.5)vs(10.2±4.3)d,t=4.67,P=0.000],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5.4%vs 14.1%,χ2=4.73,P=0.030).两组术后激素水平下降程度不同(Z=2.42,P=0.016),A组出院前激素复常率明显高于B组(82.2%vs 66.7%,χ2=6.09,P=0.014),出院前A组泌乳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生长素腺瘤患者激素下降水平明显高于B组[(43.2±10.5)vs(33.5±9.1)ng/ml、(26.0±8.8)vs(20.2±7.0)pmol/L、(11.0±3.9)vs(8.7±3.2)μg/L,t=3.60、t=2.65、t=2.12,均P<0.05].两组术后24周临床症状缓解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较显微镜手术垂体瘤切除效率更高,手术并发症更少,更有助于术后激素水平的复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