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吉尼亚链霉菌物理诱变及外源添加氯化镧对VGM产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利用物理诱变结合链霉素抗性筛选维吉尼亚霉素(VGM)高产菌株维吉尼亚链霉菌,并考察外源添加稀土元素氯化镧对维吉尼亚链霉菌发酵的影响.方法 一方面,以链霉素为筛选剂建立孢子致死突变标志的微波及紫外诱变两种筛选模型,采用管碟法获得抑菌圈直径较大的作为初筛菌株,再通过摇瓶复筛进一步确定高产菌株.另一方面,在发酵培养基中外源添加3~30mg/L的氯化镧,考查其对链霉菌合成VGM的影响.结果 比较两种筛选模型,基于链霉素的微波诱变效果较好,正突变率高达32.83%;并获得一株高产菌株MW 178(146.72± 11.80)μg/mL,较出发菌株(21.24± 1.34)μg/mL提高了约6倍.在发酵初始时,外源添加10mg/L氯化镧,VGM的产量由146.72μg/mL提高到180.01μg/mL,提高了约22.69%.结论 采用微波诱变结合链霉素抗性筛选的方法可以获得VGM高产突变株;在发酵初始时,外源添加适量氯化镧可以显著提高VGM产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维吉尼亚链霉菌P450-105D1在大肠杆菌中 自诱导表达和雄烯二酮的羟化活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雄烯二酮是甾体药物生产的重要中间体,其C9位羟基化产物9-羟基雄烯二酮也是多种重要甾体药物的合成前体,具有重要的临床药用价值.微生物转化生产9-羟基雄烯二酮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将维吉尼亚链霉菌IBL14中svu005与pET28a质粒融合,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使用优化的自诱导培养基诱导表达其产物细胞色素P450-105D1(CYP105D1)蛋白,以雄烯二酮等多种甾体作为底物进行微生物羟化.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8a-svu005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使用ZYM培养基,自诱导表达的活性蛋白产量(0.0916 nmol/L)显著高于传统的IPTG诱导方式的产量(0.0367 nmol/L).表达产物CYP105D1可以羟化雄烯二酮,经HPLC检测,产物为9-羟基雄烯二酮.发现了微生物转化合成9-羟基雄烯二酮的新途径,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