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饮行业网约配送员工作有关肌肉骨骼疾患的工效学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餐饮行业网约配送员工作有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的工效学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10月,对哈尔滨市南岗区、香坊区和松北区的137名餐饮行业网约配送员进行了WMSD的问卷调研和振动测试。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餐饮行业网约配送员WMS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37名研究对象中,发生WMSD者93名(67.9%),颈部(35.8%,49/137)和肩膀(35.8%,49/137)是WMSD发生率最高的部位。研究对象人体全身振动(WBV) A(8)和手臂振动(HAV) A(8)分别为0.43(0.16,0.87)m/s 2和2.25(1.22,6.35)m/s 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AV A(8)高是餐饮行业网约配送员WMSD发生的危险因素( OR=3.053,95% CI:1.126~8.280);每日骑行时长≤6 h和工作年限12~18月是餐饮行业网约配送员WMSD发生的保护因素( OR=0.175,95% CI:0.052~0.581; OR=0.152,95% CI:0.040~0.567)。 结论:餐饮行业网约配送员WMSD发生率较高,主要与HAV、每日骑行时长和工作年限有关。亟须加强对餐饮行业网约配送员交通工具、安全头盔等作业工具的优化设计,并实施工效学干预,以提高餐饮行业网约配送员的职业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网约配送员道路交通伤害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5
近年来,随着外卖行业的不断发展,涉网约配送员的交通事故频发,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较大威胁,但目前针对网约配送员群体的道路交通伤害(road traffic injuries,RTIs)的研究较少.网约配送员以电动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其驾驶行为与普通骑行者有较大区别,道路交通伤害的影响因素多且复杂.本文在阐述国内外近年来网约配送员道路交通伤害现状的同时,主要从个体因素、车辆因素、道路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管理因素5个方面对国内外网约配送员道路交通伤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减少网约配送员交通伤害、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合肥市网约配送员道路交通伤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 了解合肥市网约配送员道路交通伤害(road traffic injuries,RTIs)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降低合肥市网约配送员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5-7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合肥市网约配送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涵盖基本情况、焦虑、社会支持自评、道路交通伤害和道路交通安全行为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合肥市网约配送员RTIs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网约配送员463名,其中42人受伤(9.1%),受伤发生地点集中在非机动车道(76.2%),发生月份集中在4-6月(69.0%),发生具体时间则集中在16:00-19:59时间段(45.2%),受伤部位以上肢(35.7%)及下肢(33.3%)为主,受伤性质以挫伤/擦伤为主(57.1%),主要以门诊作为伤后处理方式(4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提示,网约配送员入行时长≥1年(OR=0.41,95%CI:0.18~0.91,P=0.029)、配送时无逆行(OR=0.45,95%CI:0.22~0.94,P=0.033)、社会支持得分高(OR=0.39,95%CI:0.16~0.97,P=0.042)是发生RTIs的保护因素,网约配送员已婚/再婚(OR=2.18,95%CI:1.07~4.42,P=0.031)是发生RTIs的危险因素.结论 合肥市网约配送员RTIs发生率高,对网约配送员提供多方位情感支持,加强对网约配送员交通安全意识及工作经验的培养,有利于改善网约配送员RTIs发生现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汕头市金平区食品网约配送员道路交通伤害的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了解汕头市金平区食品网约配送员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情况,为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使用纸质与电子问卷(问卷星)结合的方法对汕头市金平区的食品网约配送员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该群体道路交通伤害详细情况.应用描述性分析、x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食品网约配送员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汕头市食品网约配送员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为6.85%(30/438),伤害发生率为4.11%(18/438).在食品网约配送员最近一次道路交通事故中,事故发生的地点以混合车道(33.33%)、路口(26.67%)为主.发生事故的情形多为正面相撞(40%).受伤部位主要为下肢(55.56%)、头面/颈部(33.33%)和躯干(11.11%);受伤性质主要为挫伤、擦伤(44.44%)和扭伤/拉伤(38.89%).购买意外保险可能是食品网约配送员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危险因素(OR=1.62,95%CI:0.76~3.47,P<0.05);城镇户口可能是食品网约配送员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保护因素(OR=0.28,95%CI:0.11~0.70,P<0.05).结论 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存在于食品网约配送员的配送过程中,这主要受到户口性质以及是否购买意外保险因素的影响.交管部门与配送平台应加强管理,以减少食品网约配送员的道路交通伤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基于上海市医院急诊数据的青年人电动自行车骑行者道路交通伤害特征及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基于上海市医院急诊病例数据的电动自行车道路伤害流行特征,为开展道路交通伤害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3月-7月,在上海市三家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对213名因道路交通伤害就诊的电动自行车骑行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事故发生的三间分布特征和事故发生主要原因.结果 事故发生时段以07:00-09:00为主,占25.40%;受伤人群以工厂操作员、办公室职工和网约配送员为主,分别占29.58%,15.02%和11.27%;分别有45.07%和27.70%的事故发生在非机动车道和路口;路窄拥挤是最常见的道路不良环境;不戴头盔和使用手机是常见的危险行为,分别占74.18%和43.31%;定性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手机""转弯"和"突然改变行驶模式"是最常被提及的关键词.结论 电动自行车相关道路交通伤害在人群分布、事故原因方面存在其显著特征,各部门和组织应合作完善道路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规范配送行业标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针对电动自行车的法律法规,减少闯红灯、醉酒骑车或不戴头盔等危险行为发生;针对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培养道路使用者的良好出行习惯、促进电动自行车骑行者规范骑行,均有助于降低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