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1"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321"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F)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老年OTF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OTF术后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试验组联合应用"321"健康教育模式。比较干预前、随访6个月后两组健康行为调查问卷得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分别有54、51例患者完成研究。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健康行为调查问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试验组健康行为调查问卷总分及其余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除其他行为维度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70%,2/54)低于对照组(15.69%,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669, P=0.03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教育前,且试验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321"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老年OTF术后患者中,有利于提高老年OTF术后患者骨质疏松症预防健康行为,减少OTF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分型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是一种脆性骨折,其中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最为常见。目前,OTLF已逐渐成为困扰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深入研究该疾病的防治措施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减轻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要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必须依据骨折分型。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多种OTLF分型,但各自存在不同缺陷,临床医师难以领会其中的差异,应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此,笔者对OTLF不同分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活血益骨汤辅助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骨愈合及术后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活血益骨汤辅助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VCF)患者骨愈合及术后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选择2017年10月-2021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79例老年OVC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PKP治疗,并于术后2 d带胸腰支具下床活动,术后1个月去除支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7 d活血益骨汤。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量表评估患者腰椎功能,VAS量表评估患者术后7 d及术后1个月患处疼痛程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术前及术后7 d血清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IL-6、TNF-α水平,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黏度及血浆比黏度;采用X线片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矢状面节段后凸Cobb角,双能骨密度测量仪检测股骨干骨密度(BMD);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39/40)、对照组为92.3%(36/3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0.29, P=0.590)。观察组术后3个月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 t=5.63, P<0.01),JOA评分高于对照组( t=3.93, P<0.01);观察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t=6.90, P<0.01)。观察组术后7 d骨钙素[(4.19±0.65)μg/L比(3.21±0.61)μg/L, t=6.91]水平及BMD[(0.86±0.17)g/cm 2比(0.71±0.15)g/cm 2, t=4.16]高于对照组( P<0.01),BALP[(20.07±3.19)U/L比(22.16±3.52)U/L, t=2.77]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矢状面节段后凸Cobb角低于对照组( t=2.59、2.81, P<0.01)。观察组术后7 d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低于对照组( t=2.92、6.33、4.64, P<0.01),血清IL-1、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 t=2.33、2.47、3.45, 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对照组为10.26%(4/3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2.00, P>0.05)。 结论:对行PKP治疗的老年OVCF患者给予活血益骨汤辅助治疗,可减轻术后疼痛,促进骨愈合及腰椎功能恢复,并可改善机体血液循环,降低炎症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后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后路手术短节段跨伤椎椎弓根固定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经伤椎椎弓根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疗效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骨性融合率高于对照组(96.3%和78.9%, χ2=6.929, P<0.05)。内固定失败率低于对照组(3.7%和15.8%, χ2=4.103, P<0.05)。两组患者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分升高, F时间=47.628, P<0.05,观察组JOA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 F交互=4.477, P<0.05,观察组评分整体水平高于对照组, F组间=5.638, P<0.05。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术后随时间下降, F时间=72.581, P<0.05,观察组腰椎ODI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F交互=7.421, P<0.05,观察组ODI指数整体水平低于对照组, F组间=9.276, P<0.05。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随时间下降, F时间=93.157, P<0.05,观察组VA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F交互=9.473, P<0.05,观察组VAS评分整体水平低于对照组, F组间=13.272, 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 z=2.123, P<0.05。 结论:后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术能够更好改善神经功能,减轻术后疼痛,骨性融合率高,内固定失败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后脊柱重建临床指南(2022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将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缩短预期寿命。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需要行脊柱重建治疗,在制订治疗方案时需综合考虑患者身体状况、骨折类型、临床特点及骨质疏松程度等因素,但目前对脊柱重建策略选择缺乏相关临床规范或指南。为规范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脊柱重建方法,笔者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制订了《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后脊柱重建临床指南(2022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后脊柱重建中最为重要的骨折分型、非手术治疗策略、手术治疗策略等10个相关问题提出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建议,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局部强化与常规麻醉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局部强化与常规麻醉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节段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m-ASOTL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91例m-ASOTL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55例;年龄55~80岁[(67.4±7.3)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18例,Ⅱ级52例,Ⅲ级21例。损伤节段:T 6~T 10 23例,T 11~L 2 47例,L 3~L 5 21例。患者均行PVP治疗。45例采用局部强化麻醉(强化麻醉组),46例采用局部常规麻醉(常规麻醉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心率、术中平均动脉压(MAP)、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总注射量;术前,术后1 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术后1、6及12 h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术前及术后1 d前缘椎体高度(AVH)、中央椎体高度(MVH)、椎体后凸角(VKA);骨水泥渗漏发生率。 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0个月[(15.8±2.6)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心率、术中MAP、术中透视次数及骨水泥总注射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强化麻醉组术后1 d、1个月VAS分别为(2.5±0.4)分、(1.8±0.3)分,均低于常规麻醉组的(3.5±0.4)分、(2.0±0.5)分( P<0.01);强化麻醉组术后1 d、1个月ODI分别39.8±3.3、26.5±5.0,均低于常规麻醉组的43.8±7.5、30.3±6.4( P<0.01)。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ODI均较术前降低,且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前,术后1、6及12 h 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1、6 h的MMSE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术后6 h的MMSE评分较术后1 h提高( P<0.05),术后12 h的MMSE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两组AVH、MVH及VK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强化麻醉组术后1 d的AVH、MVH分别为(22.4±4.2)mm、(22.7±3.7)mm,均高于常规麻醉组的(19.3±3.7)mm、(20.1±6.3)mm( P<0.05或0.01);强化麻醉组术后1 d 的VKA为(13.9±3.7)°,低于常规麻醉组的(15.8±4.1)°( P<0.05)。两组术后1 d的 AVH、MVH、VKA均较术前改善( P<0.05)。强化麻醉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6.7%(3/45),低于常规麻醉组的21.7%(10/46)( P<0.05)。 结论:与局部常规麻醉相比,局部强化麻醉下PVP治疗m-ASOTLF在术后早期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恢复椎体高度及减少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等方面更具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评分及分型系统的可信度检验和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检验和评价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评分及分型系统的可信度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等8家医院收治的530例OTL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2例,女318例;年龄55~90岁[(72.6±10.8)岁]。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4例,D级18例。根据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OTLICS)评分,本组患者OTLICS评分均>4分,需行手术治疗。急性症状性OTLF(ASOTLF)分型410例,其中Ⅰ型24例,ⅡA型159例,ⅡB型47例,ⅡC型31例,ⅢA型136例,Ⅲ B型8例,Ⅳ型(无神经症状)2例,Ⅳ型(合并神经症状)3例。陈旧性症状性OTLF(CSOTLF)分型120例,其中Ⅰ型62例,Ⅱ型21例,Ⅲ型17例,Ⅳ型(全身麻醉下可复位)3例,Ⅳ型(全身麻醉下无法复位)9例,Ⅴ型(全身麻醉下可复位)1例,Ⅴ型(合并神经症状)5例,Ⅴ型(全身麻醉下无法复位)2例。患者分别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体位复位+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路切开复位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后路切开复位截骨矫形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采用加权Kappa方法检验OTLICS评分、ASOTLF分型及CSOTLF分型的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可信度。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OTLICS评分观察者间平均评分一致性的百分比为93.4%,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6;观察者内平均评分一致性的百分比为93.0%,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6。ASOTLF分型观察者间平均分型一致性的百分比为94.2%,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4;观察者内平均分型一致性的百分比为92.5%,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3。CSOTLF分型观察者间平均评分一致性的百分比为91.9%,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0;观察者内平均评分一致性的百分比为91.3%,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1。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9.0±2.1)个月]。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ASOTLF分型和CSOTLF分型患者VAS、ODI较术前明显降低( P均<0.05)。其中ASOTLF分型ⅡA型、ⅡB型、ⅡC型、ⅢA型和Ⅳ型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较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Ⅰ型、ⅡA型、ⅡB型、ⅢA型、ⅢB型和Ⅳ型患者末次随访时ODI较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CSOTLF分型Ⅱ型、Ⅲ型、Ⅳ型和Ⅴ型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较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所有分型患者末次随访时ODI较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 P均<0.05)。末次随访时2例ASIA分级C级恢复至D级,其余患者均恢复至E级( P<0.01)。随访过程中未发生重要血管或神经损伤及内固定失败。发生骨水泥渗漏18例,均未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发生新发椎体骨折35例,给予对症治疗后,均恢复良好。 结论:OTLICS评分、ASOTLF分型及CSOTLF分型系统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依据该评分及分型系统对不同损伤程度患者采取阶梯化治疗可减轻疼痛、促进脊柱功能恢复并减少并发症,对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非手术治疗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分型Ⅰ型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分型Ⅰ型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15例ASOTL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67例;年龄65~92岁[(75.3±8.5)岁]。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均为ASOTLF分型Ⅰ型患者。损伤节段:T 6~T 10 10例,T 11 15例,T 12 26例,L 1 34例,L 2 18例,L 3 7例,L 4 5例。73例采用PVP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手术组),42例采用非手术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非手术组)。治疗前、治疗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罗兰·莫里斯残疾问卷(RMD)评分评估脊柱功能,采用欧洲骨质疏松症基金会生活质量问卷(QUALEFFO)评分评估生活质量。比较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13.2±4.6)个月]。治疗后1 d、1个月、3个月,手术组VAS分别为(3.9±0.6)分、(3.3±0.6)分、(2.9±0.3)分,显著低于非手术组的(6.0±0.7)分、(5.0±0.8)分、(4.2±1.0)分( P均<0.05);手术组RMD评分分别为(15.2±0.7)分、(12.6±0.7)分、(10.6±0.7)分,显著低于非手术组的(16.4±0.8)分、(14.6±0.8)分、(12.7±0.6)分( P均<0.05)。治疗后1 d、1个月,手术组QUALEFFO评分分别为(46.0±1.1)分、(41.4±0.8)分,低于非手术组的(50.3±0.8)分、(44.7±1.2)分( P均<0.05)。以上指标其余时相点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年手术组骨密度T值为(-3.0±0.9)SD,非手术组为(-2.8±1.1)SD( P>0.05)。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27/73),非手术组为33%(14/42)( P>0.05)。 结论:对于ASOTLF分型Ⅰ型骨折,PVP与非手术在抗骨质疏松和并发症发生方面疗效相当,但PVP在早期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优于非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陈旧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治疗老年Ⅳ型陈旧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CSOTLF)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JK)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95例老年Ⅳ型CSOTL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63例;年龄60~85岁[(67.4±6.5)岁]。损伤节段:T 11 17例,T 12 37例,L 1 30例,L 2 11例。患者均接受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治疗。按照术后是否发生PJK,将患者分为PJK组(30例)和非PJK组(65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骨密度(BMD)、吸烟史、致伤原因、合并症、损伤节段、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交界性后凸角(PJA)、矢状垂直偏移(SVA)、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差值(PI-LL)、骨盆倾斜角(PT)及骶骨倾斜角(SS)等术前影像学资料;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近端固定椎(UIV)位置、远端固定椎(LIV)位置、固定节段数等手术基本资料与术后PJK发生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术后PJK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BMD、术前PJA、术前SVA、术前PI-LL、PLC损伤、UIV位置、LIV位置、固定节段数与术后PJK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P均<0.05),而性别、吸烟史、致伤原因、合并症、损伤节段、ASIA分级、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PT、术前SS与术后PJK发生不相关( 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70岁( OR=32.28,95% CI 3.83~272.29, P<0.01)、BMI>28.0 kg/m 2( OR=7.88,95% CI 1.63~37.99, P<0.01)、BMD T值<-3.5 SD( OR=20.84,95% CI 2.36~183.93, P<0.01)、术前PI-LL>20°( OR=13.30,95% CI 1.54~113.87, P<0.05)及PLC损伤( OR=13.98,95% CI 1.37~142.34, P<0.05)与术后PJK发生显著相关。 结论:年龄≥70岁、BMI>28.0 kg/m 2、BMD T值<-3.5 SD、术前PI-LL>20°及PLC损伤是老年Ⅳ型CSOTLF患者行后路长节段内固定术后PJK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应重视软组织保护和脊柱矢状位平衡恢复,术后应注意控制体重及抗骨质疏松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治疗的再认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中老年中最常见的骨骼疾病,脊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最为常见的部位,而胸腰段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约占整个脊柱骨折的90%以上。为了规范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诊断和治疗,笔者在回顾近几年文献的基础上,就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诊断、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及相关热点争议问题进行阐述,为规范化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