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相关因素及营养支持指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相关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建设性营养支持指导意见。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91例SAP患者住院资料,统计所有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91例患者中共计49例(53.85%)存在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SAP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单因素包括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添加膳食纤维、腹内压、中心静脉压、机械通气、血液透析、血清白蛋白、使用血管活性药、使用镇静药、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及多因素包括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添加膳食纤维、腹内压、中心静脉压。结论:SAP患者受患者和医疗的内在与外在影响,护理人员应及时识别和控制危险因素,并针对肠内营养耐受性实施相应护理干预措施,促进疾病的良性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内压监测用于危重症患者空肠营养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腹内压监测用于危重症患者空肠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宁波市中医院收治的需实施空肠营养的危重症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3例、对照组61例。观察组患者根据腹内压监测情况调节空肠营养,而对照组患者常规空肠营养。比较两组患者腹内压、血乳酸、内毒素以及APACHE Ⅱ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腹内压治疗7 d(14.28±2.36)mmHg和治疗14 d(12.08±1.78)mmHg,均低于对照组的(16.05±2.55)mmHg和(15.21±2.11)mmHg( t=4.013、8.939,均 P<0.05);观察组治疗14 d血乳酸(2.19±0.73)mmol/L、内毒素(0.71±0.21)U/L和(10.02±1.5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98±0.95)mmol/L、(0.92±0.23)U/L和(13.06±1.72)分( t=11.788、5.313、10.376,均 P<0.05);观察组患者腹胀(9.52%)和胃潴留(7.94%)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8.57%)和(27.87%)(χ 2=7.930、8.437,均 P<0.05)。 结论:腹内压监测下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早期空肠营养,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降低空肠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耐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导丝引导与胃镜辅助用于上消化道特殊疾病患者肠内营养置管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导丝引导与胃镜辅助用于上消化道特殊疾病患者肠内营养置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于余姚市人民医院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上消化道特殊疾病患者120例(胃癌梗阻40例,食管梗阻39例,食管气管瘘及食管纵隔瘘26例,食管及胃外科术后吻合口瘘或吻合口狭窄1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60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实施胃镜引导下置管,研究组实施DSA联合导丝引导下置管。比较两组患者胃肠营养管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耗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操作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变化,观察患者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置管成功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65.00%)(χ 2=7.68, P=0.006);研究组患者肠内营养置管操作耗时为(28.61±3.37)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9.75±4.61)min( t=-8.92, P < 0.001);置管操作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等均较置管前显著升高( t=5.07、6.85、4.96,均 P < 0.001),且对照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均显著高于研究组( t=3.45、3.29,均 P < 0.001);研究组置管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χ 2=6.70, P=0.010)。 结论:DSA联合导丝引导技术可有效提高上消化道特殊疾病患者肠内营养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操作时间,增加患者置管耐受性,减少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期肠内营养标准化治疗流程管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标准化治疗流程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通气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依据医院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持续质量改进项目启动时间,以2018年1月1日为时间节点,将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20例患者纳入常规EN组,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23例患者纳入早期EN组。早期EN组于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存在EN禁忌证时开始早期经鼻肠管EN,根据EN耐受性评分调整输注速度或添加肠外营养,目标喂养量为104.6~125.5 kJ·kg -1·d -1,最终实现完全EN;常规EN组于患者渡过早期应激阶段、生命体征平稳、入ICU 48 h后开始EN,管理流程同早期EN组。比较两组患者撤机时浅快呼吸指数(RSBI)、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剩余碱(BE)和撤机后2 h PaCO 2、CO 2潴留率等通气指标,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再插管率等重症管理指标。 结果:早期EN组患者经过早期EN标准化治疗流程管理后,撤机时RSBI明显低于常规EN组(次·min -1·L -1:36.68±16.12比52.63±14.81, P<0.05),而pH值、PaO 2、PaCO 2和BE与常规EN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撤机后2 h PaCO 2和CO 2潴留率均明显低于常规EN组〔PaCO 2(mmHg,1 mmHg=0.133 kPa):52.48±7.62比58.32±8.43,CO 2潴留率:(10.25±2.86)%比(18.46±3.21)%,均 P<0.05〕。与常规EN组比较,早期EN组VAP发生率〔8.7%(2/23)比15.0%(3/20)〕、有创机械通气时间(h:52.64±14.81比53.78±12.75)、ICU住院时间(d:4.92±1.26比5.24±1.84)、总住院费用(万元:2.09±0.48比2.10±0.69)、再插管率〔13.0%(3/23)比20.0%(4/20)〕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早期EN标准化治疗流程管理可以改善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肌疲劳状态,且未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信息化肠内营养耐受性动态管理模式对重症患者喂养效果、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化肠内营养耐受性动态管理模式对重症患者喂养效果、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期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重症且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进行肠内营养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60例患者基于信息化肠内营养耐受性动态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喂养效果,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喂养不耐受和喂养中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第3天和第7天时的喂养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相关指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CD 3+、CD 4+和CD 4+/CD 8+)对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2 w后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2w后CD 3+、CD 4+和CD 4+/CD 8+水平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基于信息化肠内营养耐受性动态管理模式对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管理,可有效提高喂养达标率,减少喂养不耐受和喂养中断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评估与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危重症患者治疗期间,肠内营养的应用日渐广泛,但产生的一系列并发症值得人们的关注。其中,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30.5%~75%。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围绕肠内营养不耐受的评估与干预展开研究,其研究成果的应用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营养耐受性。为能提供更全面及新的研究信息,现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部按摩对鼻胃管喂养的危重患者胃肠道耐受性影响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鼻胃管喂养的危重患者应用腹部按摩对胃肠道耐受性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ENTRAL数据库。2名研究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62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部按摩可以减少危重患者的胃残余量( WMD=-45.45, 95%CI-56.62~-34.28, P<0.01),降低胃潴留发生率( OR=0.13, 95%CI 0.06~0.29, P<0.01)、腹胀发生率( OR=0.23, 95%CI 0.13~0.43, P<0.01)、呕吐发生率( OR=0.14, 95%CI 0.06~0.36, P<0.01)。 结论:对于鼻胃管喂养的危重患者,腹部按摩可以减少其胃残余量,降低胃潴留、腹胀、呕吐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重症患者的肠屏障功能损害可导致细菌和毒素移位,是肠源性感染乃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可滋养肠道,养肠固菌,有效地维护肠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为机体提供部分代谢底物,从而获得临床受益。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烧伤、严重创伤性脑损伤、腹部大手术等重症患者已有循证证据支持EEN,尚未控制的休克及严重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患者应延迟使用EEN。重症患者的EEN可口服或鼻胃管饲,启动时推荐不含膳食纤维的整蛋白型制剂,持续性经泵输入可提高EEN胃肠道耐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重症喂养流程的早期肠内营养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基于重症喂养流程的早期肠内营养(EEN)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胃肠道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选择六安市中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住院治疗的AECOPD机械通气患者30例为对照组,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的AECOPD机械通气患者3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EEN干预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重症喂养流程的EEN管理干预方法。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7 d内热量摄入量及蛋白摄入量,记录患者胃肠道耐受情况及预后情况,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第7天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结果: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6.37 ± 6.09)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5.49 ± 6.35)岁。干预后,观察组患者7 d内热量摄入量及蛋白摄入量分别为(3 513.62 ± 94.56)kJ/d、(51.06 ± 5.03)g/d,均高于对照组的(2 859.41 ± 87.23)kJ/d、(36.78 ± 3.14)g/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7.85、13.19,均 P<0.05);干预前2组患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7.16 ± 3.42)、(135.43 ± 12.64)g/L和(218.54 ± 15.38)mg/L,均高于对照组的(34.25 ± 4.01)、(127.51 ± 11.12)g/L和(201.33 ± 15.04)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02、2.58、4.38,均 P<0.05);观察组的反流误吸、肠营养中断率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和30.00%(9/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32、5.46,均 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分别为(7.62 ± 1.35)、(11.17 ± 2.04)d,均短于对照组的(8.57 ± 1.01)、(12.83 ± 2.1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09、3.04,均 P<0.05)。 结论:基于重症喂养流程的EEN管理干预能够改善AE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其胃肠道耐受情况,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期间断肠内营养在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早期间断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早期EN喂养方案,前瞻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心脏外科术后的重症患者1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EN喂养方案,观察组采用早期间断EN喂养方案。比较两组患者EN耐受性指标、喂养中断情况、营养相关结局指标及患者预后指标。结果:实施EN期间,观察组腹胀、腹泻、恶心呕吐(或反流)、喂养中断率、中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早期EN 7 d后观察组热卡达标率87.8%,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营养相关指标(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实际摄入营养液体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早期间断EN方案可改善患者喂养不耐受症状,减少喂养中断次数及时间,提高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热卡达标率,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患者预后及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