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喂养流程的早期肠内营养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7小时前
目的:探讨重症营养喂养流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炎症指标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本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AECOPD并发呼吸衰竭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行常规早期肠内营养(EN),B组根据重症营养喂养流程实施早期EN,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后2周营养状况、炎症指标、心肺功能变化,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结果:营养支持2周后,B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增加幅度分别为(9.91±0.60)g/L、(7.6±0.58)g/L、(30.07±4.65)mg/L、(15.43±1.18)g/L明显高于A组(5.69±0.80)g/L、(4.20±0.47)g/L、(15.97±3.05)mg/L、(6.70±0.49)g/L,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血浆乳酸(LA)降低幅度分别为(39.07±5.55)mg/L、(1.24±0.22)ng/L、(1.11±0.13)mmol/L明显高于A组(18.94±3.18)mg/L、(0.58±0.17)ng/L、(0.70±0.09)m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后2周N端-型脑尿肽前体(Nt-proBNP)、射血分数(LVE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者气管插管前及拔除气管插管后24 h血氧分压(PaO 2)、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PaO 2)/吸入氧分数(FiO 2))升高幅度分别为(25.17±1.71)mmHg、(231.53±5.39)%明显高于A组(12.17±1.59)mmHg、(164.60±5.66)%,B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降低幅度(25.26±1.66)mmHg明显高于A组(20.11±1.08)mmHg,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天数分别为(10.17±0.46)d、(15.70±0.23)d低于A组(12.30± 0.64)、(17.93±0.52)d,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常规早期肠内喂养相比,AE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基于重症患者喂养流程的早期肠内营养可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减轻炎性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7小时前
-
早期肠内营养标准化治疗流程管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7小时前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标准化治疗流程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通气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依据医院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持续质量改进项目启动时间,以2018年1月1日为时间节点,将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20例患者纳入常规EN组,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23例患者纳入早期EN组。早期EN组于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存在EN禁忌证时开始早期经鼻肠管EN,根据EN耐受性评分调整输注速度或添加肠外营养,目标喂养量为104.6~125.5 kJ·kg -1·d -1,最终实现完全EN;常规EN组于患者渡过早期应激阶段、生命体征平稳、入ICU 48 h后开始EN,管理流程同早期EN组。比较两组患者撤机时浅快呼吸指数(RSBI)、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剩余碱(BE)和撤机后2 h PaCO 2、CO 2潴留率等通气指标,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再插管率等重症管理指标。 结果:早期EN组患者经过早期EN标准化治疗流程管理后,撤机时RSBI明显低于常规EN组(次·min -1·L -1:36.68±16.12比52.63±14.81, P<0.05),而pH值、PaO 2、PaCO 2和BE与常规EN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撤机后2 h PaCO 2和CO 2潴留率均明显低于常规EN组〔PaCO 2(mmHg,1 mmHg=0.133 kPa):52.48±7.62比58.32±8.43,CO 2潴留率:(10.25±2.86)%比(18.46±3.21)%,均 P<0.05〕。与常规EN组比较,早期EN组VAP发生率〔8.7%(2/23)比15.0%(3/20)〕、有创机械通气时间(h:52.64±14.81比53.78±12.75)、ICU住院时间(d:4.92±1.26比5.24±1.84)、总住院费用(万元:2.09±0.48比2.10±0.69)、再插管率〔13.0%(3/23)比20.0%(4/20)〕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早期EN标准化治疗流程管理可以改善AECOPD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肌疲劳状态,且未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7小时前
-
信息化引导下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处置流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持续无创辅助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7小时前
目的:探讨信息化引导下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ENAD)处置流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持续无创辅助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对照混合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需要持续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的39例COPD患者。以2022年1月28日完成危重患者ENAD管理软件研发为时间节点,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1月28日收治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29日至7月31日收治的19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接受一致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案。对照组实施以肠内营养不耐受处置流程为核心的常规ENAD处置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信息化引导下ENAD处置流程,通过系统软件主动抓取ENAD患者信息,提醒医护团队完善腹泻相关检查并提供备选处置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止泻时间、喂养中断率及针对腹泻干预7 d后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血生化指标、血电解质代谢异常发生率、日持续无创辅助通气时间与气管插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除基础脉率存在差异外,在性别分布、年龄及入院时生命体征、基础营养状态、动脉血气分析、血生化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当出现ENAD后,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更早获得止泻〔d:3.00(2.00,3.25)比4.00(3.00,5.00), P<0.01〕,且喂养中断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53%(2/19)比65.00%(13/20), P<0.01〕;针对腹泻干预7 d后,观察组患者能量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kJ·kg -1·d -1:66.28(43.34,70.36)比47.88(34.60,52.32), P<0.01〕,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b(g/L):119.79±10.04比110.20±7.75,Alb(g/L):36.00(33.75,37.25)比31.00(30.00,33.00),PAB(mg/L):155.79±25.78比140.95±14.97,均 P<0.05〕,日持续无创辅助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h:14(12,16)比16(14,18), 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mmHg(1 mmHg≈0.133 kPa):66.00(62.00,70.00)比68.00(67.50,70.05), P<0.05〕;而两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血电解质代谢异常发生率、因急性呼吸衰竭需要气管插管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信息化引导下ENAD处置流程可使发生ENAD的COPD持续无创辅助通气患者更早获得止泻,并能够改善患者蛋白质能量代谢与呼吸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7小时前
-
贵州省黔西南州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生和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态度、实践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7小时前
目的:了解贵州省黔西南州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母乳喂养情况及医生和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态度、实践现状,为母乳喂养质量改进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编制NICU母乳喂养知识、态度、实践调查问卷,问卷分为知识、态度和实践3个维度,分别有7(总分7分)、9(总分45分)和7个条目(总分35分),得分越低表示母乳喂养认识越薄弱;并设置最影响母乳喂养因素的5个条目。于2023年11月25日至30日对贵州省黔西南州9家医院新生儿科的有执业资格证书且在本科室工作满1年的医生和护士开展调查。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和 χ 2检验比较不同级别医院、同级别医院医生和护士在NICU母乳喂养知识、态度、实践维度的得分情况。 结果:(1)9家医院中3家为三级甲等(简称三甲)医院,实际纳入调查的医生占医生总数的95.6%(43/45),护士占护士总数的96.5%(110/114);6家二级甲等(简称二甲)医院,实际纳入调查的医生占医生总数的95.0%(38/40),护士占护士总数的97.6%(83/85)。(2)9家单位均为爱婴医院,院内均有母乳喂养宣传资料,其中6家医院NICU开展母乳喂养,全州2021年至2023年NICU母乳喂养率平均为25.8%。(3)同级别医院内,医生参加过母乳喂养培训的比例均高于护士[三甲医院:69.8%(30/43)与40.0%(44/110), χ 2=10.97, P=0.001;二甲医院:47.4%(18/38)与24.1%(20/83), χ 2=6.55 ,P=0.010],但比例均较低。(4)三甲医院中,医生态度维度总分高于护士[(35.35±4.75)与(33.18±5.60)分, t=-2.03, P=0.044]、实践维度总分也高于护士[(26.98±3.00)与(25.60±3.75)分, t=-2.17, P=0.032];二甲医院中,医生知识维度总分高于护士[(4.92±1.44)与(4.20±1.45)分, t=-2.52, P=0.013]。三甲医院医生态度及实践维度总分均高于二甲医院医生,三甲医院护士知识、态度及实践维度总分均高于二甲医院护士( P值均<0.05)。(5)知识维度中,三甲医院医生得分最低的条目为“母亲乙型肝炎新生儿生后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后可母乳喂养”,三甲医院护士以及二甲医院医生和护士得分最低的条目为“母乳喂养持续时间长短对新生儿结局影响更大”;态度维度中,三甲和二甲医院医生和护士得分最低的条目均为“您认为母乳喂养流程比早产儿配方奶喂养麻烦”;实践维度中,三甲医院医生和护士得分最低的条目均为“您院有足够的母乳喂养知识培训”,二甲医院医生和护士得分最低的条目分别为“您有更多机会能参加各种母乳喂养相关培训”,以及“患儿生后积极救治稳定后,应该尽早开始母乳喂养”。(6)最影响母乳喂养因素依次为患儿父母不配合母乳喂养(50.0%,137/274)、医生和护士人力资源相对不足(21.9%,60/274)以及母乳喂养管理制度没有制定或落实(18.3%,50/274)等。 结论:本地区县市级医院NICU母乳喂养率偏低,医护人员对母乳喂养认识相对不足,尤其是护士。应加强医护人员母乳喂养各项培训,提高对NICU母乳喂养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7小时前
-
成人重症患者经鼻肠管喂养的护理实践总结
编辑人员丨7小时前
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重症患者经鼻肠管喂养的护理临床实践证据,为纠正喂养不耐受、营养不达标提供护理依据。方法:按照"6S"证据模型,检索2015年1月31日—2019年9月30日加拿大安大略护理学会、Cochrane Library、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国际指南图书馆、医脉通、PubMed、CINAHL、Embase、UpToDate、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涉及重症患者经鼻肠管喂养护理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最佳实践、系统评价、证据总结及原始研究。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取和汇总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其中,2篇指南来源于美国重症医学会和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3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4篇证据总结,10篇RCT研究,3篇类实验研究,1篇诊断性试验研究。总结临床适应性证据24条,涉及10个方面内容,即鼻肠管置入指征、导管材质、置入体位、置入方式、确认方法、喂养方法、固定、不耐受、导管堵塞、留置时限等。结论:本研究为重症患者经鼻肠管喂养提供了管理流程与循证证据,有利于促进护理人员安全实践与深入的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7小时前
-
基于重症喂养流程的早期肠内营养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7小时前
目的:探究基于重症喂养流程的早期肠内营养(EEN)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胃肠道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选择六安市中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住院治疗的AECOPD机械通气患者30例为对照组,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的AECOPD机械通气患者3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EEN干预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重症喂养流程的EEN管理干预方法。比较干预后2组患者7 d内热量摄入量及蛋白摄入量,记录患者胃肠道耐受情况及预后情况,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第7天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结果: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6.37 ± 6.09)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5.49 ± 6.35)岁。干预后,观察组患者7 d内热量摄入量及蛋白摄入量分别为(3 513.62 ± 94.56)kJ/d、(51.06 ± 5.03)g/d,均高于对照组的(2 859.41 ± 87.23)kJ/d、(36.78 ± 3.14)g/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7.85、13.19,均 P<0.05);干预前2组患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37.16 ± 3.42)、(135.43 ± 12.64)g/L和(218.54 ± 15.38)mg/L,均高于对照组的(34.25 ± 4.01)、(127.51 ± 11.12)g/L和(201.33 ± 15.04)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02、2.58、4.38,均 P<0.05);观察组的反流误吸、肠营养中断率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和30.00%(9/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32、5.46,均 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分别为(7.62 ± 1.35)、(11.17 ± 2.04)d,均短于对照组的(8.57 ± 1.01)、(12.83 ± 2.1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09、3.04,均 P<0.05)。 结论:基于重症喂养流程的EEN管理干预能够改善AE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其胃肠道耐受情况,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7小时前
-
早产儿基于提示喂养流程的制订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7小时前
目的:制订早产儿基于提示喂养流程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首先系统检索并汇总早产儿基于提示喂养最佳证据,采用专家函询法并结合临床实践最终制订早产儿基于提示喂养流程,并将该流程应用于临床。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的住院的早产儿82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喂养管理。2022年4—9月住院的早产儿86例为观察组,遵循早产儿基于提示喂养流程给予喂养管理。比较2组早产儿喂养效率、全经口喂养过渡时间、胃管留置日数、住院时间及喂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意见权威系数分别为0.863和0.875,专家意见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156和0.202,显著性检验均 P<0.05。观察组全经口喂养率为59.84%(5 256/8 784),混合喂养率为12.26%(1 077/8 784),管饲喂养率为27.90%(2 451/8 784),与对照组的52.20%(4 698/9 000)、14.68%(1 321/9 000)、33.12%(2 981/9 0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05.21, P<0.05)。观察组全经口喂养过渡时间、胃管留置日数、住院时间分别为(5.14 ± 1.67)、(6.13 ± 1.62)、(12.77 ± 1.37)d,与对照组的(6.22 ± 1.59)、(7.17 ± 1.55)、(13.72 ± 1.72)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 4.29、4.26、3.97,均 P<0.05)。观察组呛奶、缺氧及呕吐发生率分别为9.30%(8/86)、6.98%(6/86)、11.63%(10/86),均低于对照组的23.17%(19/82)、19.51%(16/82)、34.15%(28/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5.99、5.80、12.16,均 P<0.05)。 结论:早产儿基于提示喂养流程的应用,可缩短全经口喂养过渡时间,促进喂养进程,减少喂养不良导致的并发症,保障早产儿喂养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7小时前
-
肠内营养规范化流程在重症患者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7小时前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规范化流程对重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万方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关于肠内营养规范化流程对重症患者干预效果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到2019年5月31日,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1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肠内营养规范化流程可以提高重症患者第7天热卡达标率[ OR=8.18,95% CI(4.91,11.45), P<0.01],减少喂养不耐受症状的发生率[ OR=0.36,95% CI(0.23,0.57), P<0.01],但肠内营养规范化流程在缩短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和降低病死率并未显示明显优势,合并效应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肠内营养规范化流程可以有效提高重症患者第7天热卡达标率,减少胃肠不耐受症状的发生率;但不能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降低病死率,尚需开展深入研究进行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7小时前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母乳采集存储知识行为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8小时前
目的:评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护士母乳采集和存储方面的知识行为现状,并探讨影响护士知识和行为的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4月选取河南省3所三甲医院NICU护士175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NICU护士母乳采集存储的知识行为调查问卷对NICU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75份,回收175份,回收率为100%。结果:175名NICU护士母乳采集存储知识行为的标准总得分为(59.69±8.24)分,处于较低水平,其中,知识维度标准得分为(43.11±9.74)分、行为维度标准得分为(33.58±5.14)分。85.1%(149/175)的NICU护士未接受过专门的母乳采集存储培训,NICU护士对母乳采集存储工作环境感知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母乳采集存储工作环境感知得分、是否接受过母乳采集存储培训为NICU护士母乳采集存储知识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5)。 结论:NICU护士在母乳采集存储方面的知识行为有待改善,尤其在诸如母乳解冻、存储温度等问题上有待提升。护理管理者应制定客观、统一的母乳采集存储制度、流程,并加强对护士的相关培训,以提高护士的母乳采集存储工作环境感知度,强化相关知识,改善母乳采集存储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8小时前
-
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家庭参与式照护在NICU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8小时前
目的:探讨联合家庭参与式照护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护理的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NICU收治早产儿120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早产儿及其家属纳入对照组,将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早产儿及其家属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观察组以临床护理路径为指导,制订和规范家庭参与式护理标准流程,并加以实施。比较两组早产儿住院时间及喂养情况,并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量表(NBNA)、早产儿家长照顾能力问卷、照护过程测量表(MPOC-20)评价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照顾者照顾能力、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早产儿NBNA评分、日摄奶量、纯母乳喂养比例、照顾者照护知识、照护技术、照护能力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达全肠道营养时间、喂养不耐受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配合家庭参与式照护有利于提高NICU早产儿神经行为能力,降低住院时间,改善早产儿喂养情况,并提高早产儿照顾者照顾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8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