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髓内固定与股骨头置换治疗合并冠状位骨折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比较髓内固定和股骨头置换治疗合并冠状位骨折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017 年 7 月至 2022 年 2 月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 5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髓内固定组(n = 27)和股骨头置换组(n = 23),髓内固定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TriGen InterTAN hip fracture nailing system,InterTAN)内固定,股骨头置换组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住院至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资料具有可比性;统计两组病例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VAS 评分、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前与术后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变化值,以及术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 Harris 评分,并发症等进行比较.所有患者随访时间 6~24 个月.结果 两组病例在手术操作时间、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前与术后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变化值、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比较,髓内固定组(250.90±70.11)ml,股骨头置换组(314.80±61.4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两组病例术后 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组内比较 VAS 评分,髓内固定组术前(7.10±1.10),术后(4.90±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股骨头置换组术前(7.20±1.06),术后(4.40±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两种手术均能有效缓解疼痛;两组病例术后 Harris 评分在术后 1 个月比较,髓内固定组(37.40±5.17),股骨头置换组(46.10±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术后 3 个月比较,髓内固定组(57.10±8.17),股骨头置换组(64.70±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股骨头置换功能改善优于髓内固定,术后 6 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明显改善患者功能.两组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髓内固定组共 4 例(14.8%),股骨头置换组共 3 例(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29,P = 0.857).结论 合并存在冠状位骨折的转子间骨折行 PFN/PFNA/InterTAN 髓内固定和股骨头置换均能获得良好效果;冠状位骨折的存在可增加手术难度;股骨头置换早期功能恢复优于髓内固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髓内固定亦能获得较好的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PFNA 与InterTan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联合交锁髓内钉(InterTa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PFNA组、InterTan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血常规、D-二聚体(D-D)、疼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结果]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均少于InterT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5/50),高于InterTan组的4.00%(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61,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HCT、Hb水平低于术前(P<0.05),D-D水平高于术前(P<0.05),InterTan组HCT、Hb水平低于PFNA组(P<0.05),D-D水平高于PFNA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Barthel 评分高于术前(P<0.05),InterTan 组高于 PFNA 组(P<0.05).InterTan 组、PFNA 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InterTan的疗效与PFNA相当,术前需要综合评估患者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但InterTan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股骨近端髓内钉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方法之一,目前有关髓内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Gamma 3和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目的: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宣城市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2例,其中男15例,女27例,年龄65-90岁,22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内固定治疗,20例采用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和末次随访髋关节评分.试验获得宣城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5)伦审研第(17)号].结果与结论: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手术时间短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组[(69.4±11.5),(90.0±9.7)min,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组[(70.6±10.0),(86.5±11.1)mL,P<0.05];②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3±0.5),(4.1±0.4)个月,P>0.05];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术后有3例发生患肢大腿疼痛,1例发生髋内翻畸形;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组术后有1例发生患肢大腿疼痛,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8.2%,5.0%,P>0.05);④两组末次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90.3±2.8,91.5±2.4,P>0.05);⑤两组均未发生与内固定材料相关的断裂不良反应;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与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都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内固定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股骨近端联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动力髋螺钉固定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联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InterTan)与动力髋螺钉(DHS)髓外固定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InterTan组(n=33)与DHS组(n=29).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4周的股骨头旋转率,临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InterTan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患肢负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少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周股骨头旋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患者术后4周固定钉滑脱量少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患者临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terTan固定术与DHS固定术均能有效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帮助患者恢复髋关节功能,利于其早期下床活动.与DHS固定术比较,InterTan固定系统设计更优,可减少固定钉滑脱量,控制股骨头旋转,避免固定钉切出,促进临床骨折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