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载药囊泡化肿瘤靶向治疗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细胞外囊泡在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转化应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载药囊泡化肿瘤靶向治疗术"是中国原创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其以肿瘤细胞来源的微囊泡作为载体,包裹或负载临床常用小分子化疗药物,通过药物靶向递送、趋化和激活中性粒细胞、逆转巨噬细胞极化表型及促进肿瘤抗原提呈等多重作用机制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有效杀伤.历经十余年的抗肿瘤机制探究、临床前评估及临床试验,该技术已成功完成临床转化,获批临床应用.为进一步推动"载药囊泡化肿瘤靶向治疗术"在临床的规范和科学应用,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细胞外囊泡及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技术和临床专家,经过多次商讨与修订,最终撰写了《"载药囊泡化肿瘤靶向治疗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本共识就"载药囊泡化肿瘤靶向治疗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该技术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其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建议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细胞外囊泡装载阿霉素对人肝癌细胞PLC/PRF/5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装载阿霉素对人肝癌细胞PLC/PRF/5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以"直接共同孵育"合成装载阿霉素的细胞外囊泡,即载药囊泡,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动态光散射仪测定粒径,蛋白免疫印迹技术鉴定CD 63、HSP 70及TSG 101的表达,液相-质谱联用仪计算载药率,体外药物释放实验模拟体内载药囊泡的药物缓释,采用PKH67染色观察细胞对载药囊泡的摄取,采用MTS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载药囊泡对人肝癌细胞PLC/PRF/5增殖及凋亡影响。结果:载药囊泡在透射电镜下呈大小不一的椭圆样双层膜结构;动态光散射仪观察直径为(115.9±5.2)nm;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表达CD 63、HSP 70及TSG 101;载药囊泡包封率为0.77%;体外释放实验显示载药囊泡能缓慢释放药物;PKH67示踪实验显示16小时内肝癌细胞能够摄取载药囊泡;MTS实验结果显示,经载药囊泡处理72小时后,肝癌细胞PLC/PRF/5的活性为(54.9±3.2)%,显著低于阿霉素组的(77.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载药囊泡组处理48小时后细胞凋亡率为(47.9±7.0)%,高于阿霉素组的(38.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载药囊泡能够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肿瘤细胞来源的载药囊泡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囊泡,也称为微颗粒,是细胞活化或凋亡过程中由细胞膜包裹细胞内容物以“出芽”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的囊泡状结构,其直径为100~1000nm,肿瘤细胞来源的载药囊泡是将肿瘤细胞来源的囊泡经过特殊处理,使其能够与常规化疗药物有机结合,形成以囊泡为载体的载药微颗粒.载药囊泡细胞亲和力高、生物相容性高、靶向性和特异性高、免疫原性低,能够将药物有效传递到靶细胞,逆转肿瘤干细胞耐药性,重塑免疫微环境,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目前肿瘤细胞来源的载药囊泡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