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肠系膜上动脉左后侧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清扫肠系膜上动脉左后侧淋巴结[第14cd组淋巴结(14cd-LN)]对肿瘤淋巴结分期和TNM分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连续103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其中男性69例,女性34例,年龄[ M(IQR)]63.0(14.0)岁(范围:48.0~86.0岁)。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定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103例患者均经左侧钩突和动脉入路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组织学类型均为胰腺导管腺癌,肿瘤部位为胰头部40例、胰头偏钩突部45例、胰头偏颈部18例,肿瘤最大径为3.2(0.8)cm(范围:1.7~6.5 cm),肿瘤分化程度为中分化38例、低分化65例,淋巴结清扫数量为25(10)枚(范围:11~53枚),阳性淋巴结数量为1(3)枚(范围:0~40枚),淋巴结分期为N0期35例(34.0%)、N1期43例(41.7%)、N2期25例(24.3%),TNM分期ⅠA期5例(4.9%)、ⅠB期19例(18.4%)、ⅡA期2例(1.9%)、ⅡB期38例(36.9%)、Ⅲ期38例(36.9%)、Ⅳ期1例(1.0%)。103例胰头癌患者14cd-LN总体阳性率为31.1%(32/103),其中第14c组淋巴结和第14d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21.4%(22/103)和18.4%(19/103);14cd-LN清扫增加了淋巴结清扫数量和阳性淋巴结数量( P值均<0.01),改变了6例患者的淋巴结分期,其中5例由N0期变为N1期,1例由N1期变为N2期;同时改变了5例患者的肿瘤TNM分期,其中2例由ⅠB期变为ⅡB期,2例由ⅡA期变为ⅡB期,1例由ⅡB期变为Ⅲ期。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为胰头偏钩突部( OR=3.43,95% CI:1.08~10.93, P=0.037)和第7、8、9、12组淋巴结阳性( OR=5.45,95% CI:1.45~20.44, P=0.012)是第14c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肿瘤最大径>3 cm( OR=3.93,95% CI:1.08~14.33, P=0.038)和 第7、8、9、12组淋巴结阳性( OR=11.09,95% CI:2.69~45.80, P=0.001)是第14d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胰头癌14cd-LN阳性率较高,建议进行清扫,有助于取得更准确的肿瘤淋巴结分期和TNM分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身免疫性脑炎合并小细胞肺癌胰腺转移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 男性,55岁,因“皮肤、巩膜黄染伴上腹痛5 d”,于2021年11月10日就诊于我科。患者自述有乏力,无发热、寒战、腹胀、呕吐等表现,小便偏黄1个月余,体重未见明显改变。既往史:1年前确诊为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型自身免疫性脑炎,给予甲泼尼龙冲击联合丙种球蛋免疫治疗,规律监测病情控制可,未再诉头痛、行为异常等表现;10个月前确右肺上叶小细胞肺癌(广泛期):纵隔淋巴结转移、骨转移,序贯行6个周期依托泊苷联合洛铂方案化疗、33次累及野和缩野推量放疗,经影像学评估病情稳定后定期复查。既往有高血压病30余年,发现血糖升高7个月余,发现结核感染1年余(均未行规律监测及治疗)。体检:神志清,皮肤、巩膜明显黄染,上腹部轻压痛,余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和红细胞沉降率正常,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血清总胆红素238.8 μmol/L,直接胆红素202.2 μmol/L,白蛋白39.2 g/L;凝血指标和免疫球蛋白G分型检测正常;血清淀粉酶 437.0 U/L,脂肪酶2 002.0 U/L;血清CA19-9 304.1 U/mL,CA125 39.5 U/mL,癌胚抗原5.3 μg/L,神经源性特异性烯醇化酶45.1 μg/L,胃泌素释放肽前体741.2 ng/L;糖化血红蛋白7.1%。上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胰头区低密度、轻度强化病灶,向十二指肠腔内突出(图1),合并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扩张,胰颈-胃间隙软组织密度影,考虑恶性肿瘤并淋巴结转移;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尖段病灶最大径约10.0 mm(较前6.2 mm增大),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较前增大;头颅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主要诊断考虑:胰腺转移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梗阻性黄疸;次要诊断为:小细胞肺癌(广泛期),自身免疫性脑炎(抗NAMDAR型),高血压3级(很高危),2型糖尿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光动力疗法在耳鼻咽喉科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无需手术或放射治疗。PDT可以重复使用,不增加正常组织的损伤风险。PDT通过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帮助抵抗癌细胞。目前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类型和部位的癌症和癌前病变,比如皮肤、咽喉头颈部、食道、肺、胰腺、胆管、宫颈等。本文综述了PDT近年来在耳鼻咽喉科的应用进展,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促进PDT在耳鼻咽喉科的进一步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胰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及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PACC)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8年7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外科收治的34例PAC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腺肿瘤组织α1抗凝乳蛋白酶(α1-ACT)、极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AM5.2)、突触素(Syn)、铬粒素A(CgA)的表达,采用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对肿瘤标本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34例PACC患者中男性23例(68%),女性11例(32%),年龄25~75岁,平均54岁。首发症状为腹痛或腹胀21例(62%)、皮肤或巩膜黄染4例(12%),体检发现9例(26%)。体重指数为17.6~34.0 kg/m 2,其中<18.5 kg/m 2 3例(9%),18.5~24.0 kg/m 2 23例(68%),>24.0 kg/m 2 8例(23%)。术前检查7例(20.6%)CA19-9升高,3例(8.8%)CEA升高,7例(20.6%)AFP升高;血淀粉酶16~247 U/L,平均80 U/L。增强CT见病灶呈不规则形,表现为不均匀略低密度,可见囊变、坏死区。肿瘤位于胰头部14例(41%),胰体尾部19例(56%),胰颈部1例(3%)。肿瘤最大径1.5~15.5 cm,平均5.4 cm。术后病理Ⅰ期4例(12%),Ⅱ期14例(41%),Ⅲ期14例(41%),Ⅳ期2例(6%)。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α1-ACT和CAM5.2均表达阳性(100%),8例(23.5%)Syn阳性表达,6例(17.6%)CgA阳性表达。Ki-67指数为9%~70%,平均41%。6例患者的胰腺肿瘤组织基因测序结果显示,2例BRCA2突变(7155C>G),1例K-ras突变(35G>T),1例RET突变(200G>A),1例LKB1突变(234G>T),1例K-ras和RET双突变(35G>A、1798C>T)。30例获得随访,术后中位生存期为38.3个月。 结论:PACC是胰腺少见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肿瘤组织α1-ACT和CAM5.2阳性表达率达100%,常见BRCA2、K-ras、RET和LKB1基因突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指南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伴高级别异型增生或浸润癌效能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指南推荐方法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伴高级别异型增生(HGD)或浸润癌(INV)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胰腺切除术且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为IPMN的363例患者资料。男性230例,女性133例,年龄(61.7±10.1)岁(范围:19~83岁)。低级别异型增生(LGD)-IPMN 228例,HGD/INV-IPMN 135例。比较欧洲胰腺囊性肿瘤循证指南(EEGPCN)绝对手术指征(AI)和国际胰腺病协会(IAP)指南高危特征(HRS)的诊断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HGD/INV-IPMN的独立相关因素。结合EEGPCN相对手术指征(RI)或IAP指南令人焦虑特征(WF)及HGD/INV-IPMN相关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8 种组合(组合Ⅰ~Ⅷ)((1)CA19-9≥37 U/ml;(2)主胰管最大径5.0~9.9 mm;(3)强化附壁结节<5 mm;(4)病变相关的急性胰腺炎;(5) a病变最大径≥40 mm;(5) b病变最大径≥30 mm;(6)病变囊壁增厚或强化;(7)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2;(8)肿瘤位于胰头颈钩突部;(9)血清癌胚抗原≥5 μg/L)诊断HGD/INV-IPMN的效能。评价诊断效能的参数还包括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等。 结果:可纳入AI或HRS的HGD/INV-IPMN 患者比例分别为49.5%(92/186)和48.3%(85/176)。未纳入AI的患者,肿瘤部位、囊壁增厚或强化、CA19-9升高、NLR≥2及癌胚抗原升高与HGD/INV-IPMN相关( P值均<0.05),其中肿瘤部位(胰头颈钩突部比胰体尾, OR=3.284,95% CI:1.268~8.503, P=0.014)、囊壁增厚或强化(有比无, OR=2.713,95% CI:1.177~6.252, P=0.019)、CA19-9(≥37 U/L比<37 U/L, OR=5.086,95% CI:2.05~12.62, P<0.01)和NLR(≥2比<2, OR=2.380,95% CI:1.043~5.434, P=0.039)是HGD/INV-IPMN的独立相关因素。综合评价诊断效能,危险因素组合Ⅷ((1)(2)(3)(4)(5) b(6)(7)(8)(9)≥4/9)的准确率最高(71.0%),特异度(73.0%)和灵敏度(62.0%)适中,AUC为0.75;组合Ⅶ((1)(2)(3)(4)(5) a(6)(7)(8)(9)≥4/9)的特异度最高(83.0%),AUC为0.75;组合Ⅵ((1)(2)(3)(4)(5) b(6)(8)(9)≥3/8)的灵敏度最高(74.0%),AUC为0.72。 结论:符合EEGPCN AI的IPMN患者,建议积极手术治疗,否则建议采用本研究不同危险因素组合诊断HGD/INV-IPMN,以相对准确且简单地帮助外科医师判断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手术时机,避免LGD-IPMN患者接受过度治疗和降低HGD/INV-IPMN的漏诊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确诊的11例胰腺转移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胰腺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特征,评估经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或活检术(EUS-FNA/B)对其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EUS-FNA/B确诊的11例胰腺转移性肿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记录患者的肿瘤大小、病灶数目、转移病灶距离原发灶诊断的时间间隔、影像学及EUS征象、病理类型等,分析EUS-FNA/B成功率及诊断率。结果:11例胰腺转移性肿瘤患者年龄43~76岁,男性7例,女性4例;8例首发症状为腹痛、纳差,1例颈部淋巴结肿大,2例常规体检发现;5例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原发肿瘤病史,胰腺转移病灶距原发肿瘤确诊的中位时间间隔为24个月(-1~124个月)。EUS显示7例为单发性占位,4例为多发性结节。8例临床首次诊断为胰腺占位或胰腺肿瘤,3例考虑为胰腺转移性肿瘤。11例经EUS-FNA/B均获得组织条,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均确诊为胰腺转移性肿瘤,病理类型以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为主(4例),其次为肾细胞癌(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肺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和胃腺癌各1例。结论:胰腺不是肿瘤转移的常见靶器官,EUS-FNA/B是确诊胰腺转移性肿瘤安全性较高的微创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结肠癌根治术后8年胰腺多灶性转移新辅助治疗后行手术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 女性,59岁,因“发现胰腺占位9 d”于2022年7月14日收入青岛妇女儿童医院。2022年7月5日患者腹部CT检查结果示“十二指肠乳头旁、胰颈、钩突及胰尾见多个混杂密度影(图1),最大者位于十二指肠乳头旁,大小约2.2 cm×1.8 cm,边界不清,不均匀强化,胰体尾部胰管明显扩张”;癌胚抗原29.3 μg/L,CA19-9为14.7 U/ml。2014年10月患者被诊断为“乙状结肠癌”,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示乙状结肠中-低分化腺癌,部分呈黏液腺癌表现,可见脉管内癌栓,可见癌结节2枚,pT3N1cM0,ⅢB期。术后接受8个周期的XELOX方案(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辅助化疗后转入定期随访。入院后立即完善腹部MRI检查,结果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旁、胰腺实质内可见多发T1WI低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呈稍高信号,大者位于十二指肠乳头旁,大小约为2.2 cm×1.7 cm,增强成像可见不均匀强化,胰管不均匀增宽。患者拒绝行CT或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外周血循环DNA检测示: KRAS、 NRAS、 BRAF、 PIK3CA均为野生型, HER2、 MET均未见扩增, NTRK未见融合,微卫星分析为稳定型,肿瘤突变负荷为0.00 muts/Mb。经多学科讨论,初步诊断为:胰腺多发占位,考虑为乙状结肠癌术后胰腺转移癌,或胰头、钩突和胰尾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癌变。予4个周期的XELIRI方案(伊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化疗后,癌胚抗原持续下降至1.96 μg/L。复查腹部增强CT及MRI,结果均提示胰腺病变略缩小(图2),PET-CT检查结果提示十二指肠乳头旁、胰腺内见多个稍低密度影,最大者位于十二指肠乳头旁,大小约为2.1 cm×1.8 cm,均未见明显氟代葡萄糖摄取增高;胰腺体尾部胰管略增宽;未发现其他转移灶。于2022年10月14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脏表面、腹盆腔、腹壁、网膜均未见明显转移征象;钩突可及最大径2.0 cm的质硬肿物,胰头和胰颈部可及最大径2.5 cm质硬肿物,胰尾可及最大径1.0 cm的质硬肿物,术中送检胰颈组织冰冻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黏液性肿瘤,部分癌变,故行全胰腺切除术+脾切除术,术中清扫胃周围淋巴结、十二指肠周围淋巴结、胰腺周围淋巴结,以及肝总动脉旁8组、脾动脉旁11组、肠系膜上动脉旁14组淋巴结。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胰腺乙状结肠黏液腺癌转移(图3A),淋巴结均未见癌转移(0/23);免疫组化示:MLH1(+),PMS2(+),MSH2(+),MSH6(+),P53(20%+),CerbB-2(2+),CK7(-)(图3B),CK19(+)(图3C),SATB2(+)。患者术后第13天顺利出院,术后因新冠肺炎疫情未行辅助化疗。2023年3月和9月于我院随访,影像学及血清学检查均未见明确复发及转移征象,为无疾病证据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腺穿刺非原发实体恶性肿瘤23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乳腺穿刺病理中对非原发实体恶性肿瘤的精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23年3月行乳腺、腋窝或颈部淋巴结空心针穿刺标本,病理诊断为乳腺非原发实体恶性肿瘤的病例23例,结合其临床资料、形态学及免疫标志物表达特征分析鉴别思路和诊断线索。结果:23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6岁(29~75岁),原发与转移间隔平均时间为21个月(0~204个月)。原发部位包括卵巢(9例)、肺(5例)、胃肠道(4例)、胰腺(1例)、肝内胆管(1例)、甲状腺(1例)、鼻腔(1例)和前臂皮肤(1例)。转移性肿瘤镜下均未见原位癌成分,形态学差异大,与原发肿瘤具有相似性,但神经内分泌肿瘤、女性生殖系统来源的肿瘤与乳腺癌具有极大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的重叠。转移性肺癌细胞异型性明显,常见瘤巨细胞;女性生殖系统来源浆液性癌形态学与免疫表型可酷似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消化道转移性腺癌常具有黏液分泌特征;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形态温和貌似实性乳头状癌,但雌激素受体阴性。TRPS1通常呈阴性表达(18/23),其中卵巢(4/9)及肝内胆管(1/1)来源肿瘤呈强弱不等的阳性表达。结论:乳腺穿刺标本诊断时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影像学,认真体会病理形态学特征:如有无原位癌成分,肿瘤分化是否与免疫表型匹配,并结合恰当的免疫组织化学抗体鉴别组合,才能精准识别肿瘤的来源为非乳腺原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胰腺富血供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胰腺富血供肿瘤的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21年2月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53例(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32例、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例)胰腺富血供肿瘤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1例,女32例;年龄为(48±23)岁。53例病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19例、肾透明细胞癌胰腺转移瘤(PRCC)9例、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8例、胰腺异位副脾(IPAS)7例、浆液性囊腺瘤(SCP)6例、动脉瘤4例]行CT和MRI检查。观察指标:(1)PNET的影像学检查表现。(2)PRCC的影像学检查表现。(3)SPTP的影像学检查表现。(4)IPAS的影像学检查表现。(5)SCP的影像学检查表现。(6)动脉瘤的影像学检查表现。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量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结果:(1)PNET的影像学检查表现:19例PNET病人中,1例Von Hippel-Lindau病,8例多发内分泌肿瘤1型,10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9例病人中,16例为单个肿瘤,3例为2个肿瘤;肿瘤位于胰头部9例,胰体尾部10例;肿瘤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部分可见浅分叶,边界清楚;4例肿瘤中央有簇样钙化,15例未见钙化;肿瘤长径为(26.7±10.3)mm。19例病人中,1例胰腺萎缩、主胰管节段性扩张,18例未见萎缩,主胰管无明显扩张;2例胆管扩张,17例无胆管扩张。PNET影像学检查强化模式为“快进快出”型。(2)PRCC的影像学检查表现:9例PRCC病人中,2例为单个肿瘤,分别位于胰颈部和胰体部,7例为多个肿瘤,在胰头、颈、体尾部均可见;肿瘤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单个肿瘤长径为(18.0±5.0)mm,多个肿瘤长径为2.0~50.0 mm。9例病人中,2例胰管可见扩张,7例胰管未见扩张。PRCC影像学检查强化模式为“快进快出”型。(3)SPTP的影像学检查表现:8例SPTP病人均为单个肿瘤,肿瘤位于胰头部4例,胰体尾部4例;肿瘤大部分可见分叶,边界清楚;2例肿瘤未见钙化,6例肿瘤内可见钙化;2例肿瘤未见囊变坏死,6例肿瘤内见囊变坏死;3例肿瘤内未见出血,5例肿瘤内见出血;肿瘤长径为(51.6±11.8)mm。8例病人胰管均未见扩张,邻近脏器受压推移。SPTP影像学检查强化模式为“渐进”型。(4)IPAS的影像学检查表现:7例IPAS病人均为单个肿瘤,位于胰尾部;肿瘤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1例肿瘤为囊实性,密度不均,为胰尾部副脾合并表皮样囊肿,6例肿瘤为实性,密度均匀;肿瘤长径为(25.5±8.5)mm。7例病人胰管均未见扩张,周围结构清晰。IPAS影像学检查强化模式为“渐进”型。(5)SCP的影像学检查表现:6例SCP病人均为单个肿瘤,位于胰颈部1例,位于胰体尾部5例;肿瘤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2例肿瘤为囊性,4例肿瘤为实性;肿瘤长径为(35.5±15.4)mm。6例病人中,2例胰管扩张,4例胰管未见扩张。SCP影像学检查强化模式为“快进快出”型。(6)动脉瘤的影像学检查表现:4例动脉瘤病人均为单个肿瘤,位于胰体部1例,为十二指肠上动脉瘤,位于胰尾部3例,为脾动脉瘤;肿瘤呈圆形,边界清楚;1例肿瘤未见钙化,3例肿瘤边缘钙化;肿瘤长径为(11.3±2.5)mm。4例病人胰管未见扩张。动脉瘤影像学检查强化模式为“快进快出”型。结论:胰腺富血供肿瘤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表现多样,PNET、PRCC、SCP及动脉瘤强化模式为“快进快出”型,SPTP、IPAS强化模式为“渐进”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胰腺转移性肺腺癌的CT和MRI表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11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6例胰腺转移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CT和MRI资料。6例患者行肺癌肺叶切除术(右肺上叶3例、左肺上叶2例、左肺下叶1例),分别在术后13~83个月发现胰腺转移(异时性转移)。6例患者中,5例为单发,1例2个病灶,共7个病灶,均边界模糊;1个病灶位于胰头颈部,6个病灶位于胰体尾部;病灶在CT平扫时为低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均呈轻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病灶在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呈轻度不均匀或环形强化;4例伴有胰管轻度扩张。本研究发现胰腺转移性肺腺癌大多数为胰腺体尾部单发结节,边界模糊,CT、MRI增强扫描呈“乏血供”表现,且不伴有明显胰管扩张、无明显血管侵犯及无囊变坏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