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对脓毒症患者28d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 探讨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水平与脓毒症患者 28d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 2020 年 1 月—2023 年 4 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根据入院28d后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41 例)和生存组(78 例).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SM)按 1∶1 的比例对死亡患者进行匹配,每组 41 例,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PD-1 表达水平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剂量反应关系及诊断价值.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 匹配后两组患者除PD-1 水平外,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慢性肝病、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CRP、乳酸、PCT、PD-1 水平均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剂量反应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当 PD-1≤22 ng/mL 时,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风险几乎不随PD-1 水平升高而升高(HR=1.002,95%CI:1.000~1.005,P=0.623);但当 PD-1>22 ng/mL时,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风险随 PD-1 水平升高而明显升高(HR=1.006,95%CI:1.003~1.008,P<0.001).PD-1 表达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0.803).线图模型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 0.817,C-index 为0.806,校准曲线拟合度良好,临床决策曲线阈值概率在 0.04~0.95 范围内有较高的净获益值,表明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较高、准确度良好、有效性较好.结论 T细胞表面PD-1 表达水平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9与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探讨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与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表达在脓毒症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脓毒症患者30例作为脓毒症组,非脓毒症重症患者31例为非脓毒症组,同期体检的健康成人23例为对照组.追踪随访脓毒症组患者28d转归,分为存活组16例和死亡组14例.分析比较3组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及血清BMP9与GDF15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发病及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BMP9及GDF15在脓毒症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结果:与非脓毒症组和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清BMP9表达明显增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清GDF15表达明显增高(P<0.05).脓毒症死亡组患者血清BMP9、GDF15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均<0.05).Logistic回归示血BMP9、C反应蛋白(CRP)、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是脓毒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GDF15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BMP9联合CRP诊断脓毒症的AUC为0.845,特异性83.9%,灵敏度73.3%,诊断效能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相当(AUC 0.809,特异性83.9%,灵敏度70.0%).GDF15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对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的AUC为0.898,特异性80%,灵敏度100%,预测效能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 Ⅱ)评分相当(AUC 0.687,特异性93.9%,灵敏度53.3%).结论:脓毒症患者BMP9和GDF15表达明显增高,BMP9联合CRP对脓毒症诊断价值较高.GDF15联合NLR对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效能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术中甲状旁腺素快检联合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对疑似甲状旁腺肿物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探讨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联合术中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快检对甲状腺癌合并疑似甲状旁腺肿物的诊断效能。 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甲状腺外科76例彩超或CT检查发现甲状腺癌合并颈部疑似甲状旁腺肿物的患者资料,其中男28例,女48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周行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平面加局部断层显像,术前抽血检测PTH,术中钳夹肿物血管后快检PTH,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各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一致性分析。以钳夹肿物血管后测定甲状旁腺浓度较术前减少比例a值绘制ROC曲线。 结果: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联合术中PTH快检诊断疑似甲状旁腺肿物的灵敏度、准确率为(96.5%、93.4%),优于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法(77.6%、78.9%)和术中快检方法(86.2%、82.8%),且与病理检验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1。两种方法联合对疑似甲状旁腺肿物检出率显著高于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法、术中快检法,而 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法和术中快检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钳夹肿物血管后减少比例a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74,标准误差为0.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95% CI 0.631~0.918);根据ROC所得结果,以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性-1)为纵坐标、a值为横坐标作图,得到约登指数最大为0.584,该点对应的a值为0.52。0.52为DCP值,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6.2%、72.2%、82.9%。 结论:99Tc m-MIBI SPECT双时相显像联合术中PTH快检对甲状腺癌合并疑似甲状旁腺肿物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与病理诊断有完全的一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融合模型在术前预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MRI及临床特征的融合模型在术前预测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6年6月—2019年3月经病理证实为宫颈鳞癌并于术前行MRI检查的168例患者的资料。按照7∶3的比例,采用完全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训练组115例和验证组53例。由两名影像科医师在MRI图像上手动勾画三维容积感兴趣区(VOI),并进行一致性分析。根据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阴性(LN-)和阳性(LN+),临床及影像资料也对应分组。分别基于每例患者的T 2WI、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增强T 1WI(cT 1WI)序列图像上均提取3 111个影像组学特征,然后对训练组采用以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LASSO)回归为主的四步法进行特征选择和影像组学标签的构建,并进行分层分析。通过多变量逻辑回归筛选独立临床危险因素并联合影像组学标签构建影像组学融合模型,并制作列线图。采用ROC曲线、校正曲线、决策分析曲线(DCA)评估列线图的预测性能及临床效益。 结果:训练组和验证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基于T 2WI、ADC和cT 1WI合并特征降维后共得到6个影像组学特征( P值均<0.05),其中包括3个小波类特征参数和3个LoG类特征参数,均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单序列影像组学标签在训练组中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63和0.829,显示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合并上述序列构建的影像组学标签对应的AUC值0.859,其诊断效能优于其中任意单一序列,并在验证组得到验证。联合影像组学标签和MRI评价淋巴结状态构建的列线图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均显示出良好的鉴别能力和校正性能,对应的AUC分别为0.865和0.861。在独立验证组中的决策曲线示,当风险阈值>10%时,采用影像组学方法预测LN+的净收益优于将所有患者都看作LN+或LN-,也优于MRI评价淋巴结状态。 结论:通过联合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标签和MRI评价淋巴结状态建立的融合模型可作为术前评估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一种辅助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无创炎症诊断模型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分析无创炎症诊断模型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医院收治的98例NAFLD合并HBV感染患者,检测其肝硬度值(LSM)、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率(APRI)、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率(GPR)及基于4因子纤维化指数(FIB-4),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NAFLD合并HBV感染肝纤维化临床的诊断效能。结果:98例患者中,S0期7例,S1期47例,S2期21例,S3期14例,S4期9例;包括明显肝纤维化35例、肝硬化9例。不同分期组患者性别、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年龄:S0期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超声弹性成像在鉴别大网膜病变性质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和助力式弹性成像单独及联合应用在大网膜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8例大网膜病变患者的弹性声像图,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网膜良性病变组和网膜恶性病变组,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网膜厚度以及杨氏模量值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Emean、Emin、Emax)和弹性评分(1~4分),对两种弹性成像单独及联合应用时诊断网膜恶性病变的效能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网膜良恶性病变组杨氏模量值Emean、Emin、E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Emean-ROC曲线下面积为0.91,以Emean≥28.94 kPa作为诊断网膜恶性病变的界点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1.36%、82.99%、88.28%;网膜良恶性病变的弹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弹性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83,以弹性评分≥3分作为诊断网膜恶性病变的界点时,助力式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5.18%、91.49%、87.50%。两种弹性成像技术联合应用后诊断网膜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83%、80.85%、89.06%。 结论:两种弹性成像技术在网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各有优缺点,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在鉴别网膜病变性质时有较高的敏感性,而助力式弹性成像有较高的特异性,且真实性相对较好,两者联合应用也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18F-FDG PET/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效能分析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探讨 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对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诊断效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84例SPN患者[男39例,女45例;年龄34~81(平均61.1)岁]的 18F-FDG PET/CT显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分析良、恶性结节间SUV max差异,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诊断结节良、恶性的SUV max最佳界值,分析其诊断效能。 结果:病理证实共54例恶性结节,30例良性结节,病灶SUV max分别为5.48±4.08和1.70(0.73, 3.33)( U=443.50, P=0.001)。84例中58例为实性结节,26例为亚实性结节。亚实性结节组中良、恶性结节的SUV 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U=56.00, P>0.05)。对58例实性结节SUV max进行ROC曲线分析,诊断良、恶性的最佳界值为1.85,对应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06%(33/34)、62.50%(15/24)、82.76%(48/58)、15/16、78.57%(33/42)。 结论:恶性SPN较良性SPN 18F-FDG摄取高;应用SUV max1.85诊断实性结节良恶性有较高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亚实性结节SUV max的良恶性诊断价值有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miRNA-133b和miRNA-150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探讨miRNA-133b(miR-133b)和miRNA-150(miR-150)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30例NSCLC患者,收集患者术前清晨空腹外周血10 ml以及术后新鲜癌组织、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3 cm)、正常肺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以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清晨空腹外周血10 ml。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及NSCLC患者各组织中miR-133b、miR-150的相对表达量。分析NSCLC患者血清miR-133b、miR-150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miR-133b、miR-150诊断NSCLC的效能。结果:NSCLC患者中,miR-133b在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5±0.17、0.68±0.11、0.69±0.12,癌组织中miR-133b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均 P<0.01);miR-150在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9±0.14、1.13±0.13、1.09±0.12,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miR-150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98, P=0.051),癌组织中miR-150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肺组织( t=3.06, P=0.003)。NSCLC患者血清miR-133b相对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低(0.43±0.11比0.55±0.16, t=3.68, P<0.05),miR-150相对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高(1.14±0.13比1.04±0.12, t=-3.18, P<0.05)。NSCLC患者血清中miR-133b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P=0.003),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型、TNM分期均不相关(均 P>0.05)。NSCLC患者血清中miR-150表达水平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不相关(均 P>0.05)。根据ROC曲线,NSCLC患者血清中miR-133b、miR-150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0.726,二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11。 结论:NSCLC患者癌组织和血清中miR-133b表达水平均降低,miR-150表达水平均升高,二者在NSCLC患者的癌组织与血清中的表达趋势一致。miR-133b可能与NSCLC的恶性程度和侵袭、转移有关。miR-133b、miR-150可能成为诊断NSCLC的分子标志物,二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18F-FDG PET/CT对皮肌炎抗MDA5抗体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分析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的肌肉FDG代谢、肿瘤发生率以及肺间质性改变在 18F-FDG PET/CT的影像特征及其鉴别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 18F-FDG PET/CT检查的75例(34例抗MDA5抗体阳性,41例抗MDA5抗体阴性)皮肌炎患者[男21例、女54例,年龄(52.3±14.3)岁]和30名健康对照者[男10名、女20名,年龄(53.5±11.8)岁]的影像和临床资料,测定并计算肌肉SUV max及肌肉SUV max平均值(mSUV max);统计皮肌炎患者合并肿瘤性病变的情况;测定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肺炎病灶的SUV max。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NK检验和 χ2检验分析数据;行ROC曲线分析肌肉mSUV max鉴别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的诊断效能。 结果:健康对照者、抗MDA5抗体阳性和抗MDA5抗体阴性皮肌炎患者的肌肉mSUV max分别为0.39±0.05、0.66±0.21和0.87±0.29( F=39.93, P<0.001);皮肌炎患者的肌肉mSUV max均高于健康对照者( q值:6.76、12.63,均 P<0.001);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高于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 q=5.79, P<0.001)。ROC AUC为0.74,当肌肉mSUV max取最佳阈值0.75时,在皮肌炎中鉴别出抗MDA5抗体阳性的准确性为74.7%(56/75)。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中,恶性肿瘤6例(14.6%,6/41);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中,无恶性肿瘤病例(0/34; χ2=5.41, P=0.020)。抗MDA5抗体阴性伴发间质性肺炎11例(26.8%, 11/41),抗MDA5抗体阳性伴发间质性肺炎33例(97.1%, 33/34; χ2=37.81, P<0.001);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肺炎FDG代谢高于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SUV max:3.65±1.83和2.38±1.27; t=2.13, P=0.039)。 结论: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患者的肌肉FDG代谢高于健康对照者,但低于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肿瘤性病变发生率低于抗MDA5抗体阴性患者。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炎的比例和严重程度均高于阴性患者。 18F-FDG PET/CT对于鉴别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具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密度指数与斑块参数及血流储备分数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斑块周围脂肪密度指数(FAI)与血流储备分数(FFR)及斑块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5月至2019年1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放射科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113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共141个斑块)的资料,其中男78例,女35例,年龄40~83(63±9)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和有创FFR检查。测量斑块及管腔的定量指标(如斑块长度、体积)和定性指标(如斑块性质、高危斑块)以及斑块周围的脂肪密度指数。以斑块周围是否FAI≥-70 HU,将患者和斑块分为FAI阳性组(47例,56个斑块)与FAI阴性组(66例,85个斑块)。分析比较两组间年龄、斑块长度和体积、最小管腔面积(MLA)、CCTA狭窄程度等参数,以及斑块类型、高危斑块数量和特征、心肌缺血(即FFR<0.75)的例数和斑块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肌缺血与年龄、斑块长度、MLA、FAI等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各指标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FAI阳性组最小管腔面积较FAI阴性组显著减小[(2.00±1.33)mm 2比(4.13±2.41)mm 2, P<0.001]。FAI阳性组心肌缺血的病例比例和血管比例高于FAI阴性组(21.3%比4.5%;23.2%比8.2%)(均 P<0.05),高危斑块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2%比16.1%, P=0.451)。FAI对预测心肌缺血具有一定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666, P=0.021],且具有增量价值(0.915比0.951, P= 0.033)。 结论:FAI较高者MLA更小,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更高,同时FAI对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和增量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