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前镇痛在口腔诊疗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超前镇痛是指在伤害性刺激诱发神经传导或神经重塑的改变发生前,预先采取镇痛干预措施阻止外周损伤冲动向中枢的传递及传导,减少外周敏化或中枢敏化以控制疼痛,从而限制疼痛的级联反应,最小化或预防术后疼痛的发生。本文主要阐述了超前镇痛的机制、方式及其在口腔诊疗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随着对舒适化诊疗要求的提高以及多模式镇痛在口腔手术疼痛管理中的普及,超前镇痛在口腔诊疗中将得到更加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诊疗性操作的镇静与麻醉方案指导意见(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舒适化医疗快速发展,诊疗性操作的镇静与麻醉在我国各级医院亦迅速的实施和普及。鉴于妇科诊疗的病种、手术方式、体位、并发症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制订本方案规范妇科诊疗性操作的镇静与麻醉,以利于镇静与麻醉下妇科诊疗工作的安全舒适和普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诊疗性操作的镇静与麻醉方案指导意见(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舒适化医疗得到了快速发展,诊疗性操作的镇静与麻醉在各级医院广泛开展。本工作组根据泌尿外科诊疗性操作的病种、术式、体位、并发症管理等方面的特殊性,从术前评估、适应证、禁忌证、镇静与麻醉方案、术中监测及相关并发症防治等方面进行梳理,进一步规范泌尿外科诊疗性操作的镇静与麻醉方案,以利于其规范化开展,进一步普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术后内脏痛的防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急性术后疼痛(acute post-surgical pain, APP)主要由躯体痛和内脏痛组成,疼痛控制不佳可演变为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CPSP),影响术后转归。手术微创化减轻了躯体痛程度,但不能减轻内脏痛。因此,内脏痛已成为微创手术APP的主因。文章重点阐述急性术后内脏痛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内脏痛觉神经介导通路及其特征、临床表现及诊疗措施等内容,旨在呼吁重视对急性术后内脏痛机制与防治策略的研究,以实现更加舒适化的术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麻醉护理专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麻醉护理即麻醉诊疗相关护理服务,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1989年原国家卫生部12号文件明确了麻醉科的一级临床科室地位 [ 2] ,但麻醉医师依然承担着"亦医亦护亦技亦工"的角色 [ 1] ,麻醉科无护理单元。20世纪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舒适化医疗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 3] ,舒适化医疗服务主体的麻醉科发展迅猛,就加强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国家层面颁布了系列文件,而颇受争议的麻醉科护士岗位设置与管理问题也逐步被厘清认可 [ 4] 。尤其是近5年来,我国的麻醉护理专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专科特色日趋显现,专业发展成绩斐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麻醉学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第294期双清论坛的解读与剖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据《The Lancet》2015年的报道显示,全球每年约3.18亿人次接受手术治疗 [ 1] ,我国年手术量在2019年已接近7 000万例次,并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长。麻醉作为手术和舒适化诊疗过程中的关键医学手段,在保障患者手术无痛和生命安全及改善术后长期转归中发挥关键作用。经过176年的发展,麻醉学已从传统的术中无痛和安全管理逐步拓展到临床麻醉、危重症监护和治疗、急慢性疼痛诊疗以及急救复苏等领域,麻醉学科的关注重点也正在从术中安全向更加关注术后长期转归的围术期医学方向转变 [ 2, 3]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诊疗性操作的镇静与麻醉方案指导意见(一)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诊疗性操作的镇静与麻醉作为舒适化医疗的主要内容,是麻醉医务工作者践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对推动麻醉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小儿麻醉相关规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各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易感人群,由于需要更多的人员照顾和护理,交叉感染风险明显增加。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如何保障患儿和医护人员自身安全,避免交叉感染,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加速患儿康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逐一介绍:(1)围术期处理:涉及到术前会诊评估、手术的必要性、手术室内安排、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患儿及医护人员的防护以及运输路线规划;(2)麻醉流程:患儿转运、术前镇静、麻醉方式选择、麻醉诱导、困难气道的鉴别和处理、术中管理以及气管拔管相关问题;(3)术后地表、物表、空气、医疗器械的消毒问题,术后患儿登记和随访;(4)手术室外气管插管术的防护和准备、气管插管操作和注意事项以及气管插管后的判断;(5)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防护和准备、置管选择、麻醉管理以及置管的相关注意事项;(6)门诊镇静中心舒适化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防护、镇静方案以及镇静流程;(7)特殊疫情时期患儿院内诊疗操作时的家属签字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年终盘点:2023年《The Lancet》发表麻醉学领域相关研究亮点精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作为包含临床麻醉、重症医学和疼痛诊疗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麻醉学包罗万象又日新月异。这要求麻醉科医师需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并随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入及时更新迭代,进而提供更为完善的围术期管理与舒适化诊疗方案。自2018年起,笔者逐年对《The Lancet》进行梳理,筛选年度麻醉学亮点精粹与同道共飨 [1,2,3,4,5]。2023年《The Lancet》发表7篇值得关注的麻醉学相关论文,内容多涉及危重患者的围术期管理与预后,探讨阿片类药物对急性颈腰痛的疗效等。本文对相关研究予以简要解读,以期对麻醉实践有所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无痛上消化道内镜诊疗术通气设备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上消化道内镜操作采用麻醉和镇静,在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同时也增加了气道梗阻、呼吸抑制以及低氧血症的风险。目前,各种通气设备相继出现,提高了无痛上消化道内镜操作的安全性。通气设备均能有效减少无痛上消化道内镜诊疗术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但如何个体化选择不同通气装置是未来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文章将通过对常用消化道内镜通气设备进行综述,包括经鼻通气设备、经口通气设备和体外通气设备,展示各种通气设备的类型,阐述每种设备的特点和优劣势,为临床选择适宜通气设备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