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前镇痛在口腔诊疗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超前镇痛是指在伤害性刺激诱发神经传导或神经重塑的改变发生前,预先采取镇痛干预措施阻止外周损伤冲动向中枢的传递及传导,减少外周敏化或中枢敏化以控制疼痛,从而限制疼痛的级联反应,最小化或预防术后疼痛的发生。本文主要阐述了超前镇痛的机制、方式及其在口腔诊疗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随着对舒适化诊疗要求的提高以及多模式镇痛在口腔手术疼痛管理中的普及,超前镇痛在口腔诊疗中将得到更加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疼痛管理对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效果、提升患者术后满意度具有重要价值。随着超前镇痛、预防性镇痛等镇痛理念的出现,围手术期全过程疼痛管理和多模式镇痛已成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最重要的方案。应用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等传统药物进行镇痛仍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以股神经阻滞、收肌管阻滞、关节周围多模式药物混合液注射等为代表的各类局部阻滞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体系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引导下连续隐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超前镇痛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隐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隐神经阻滞组+全身麻醉)、B组(股神经阻滞组+全身麻醉)和C组(单纯全身麻醉组),每组40例。比较三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S躁动量表和Ramsay镇静量表评分、术后恢复及镇痛情况。结果:A、B组术后6、12、24、48 h VAS静态评分和动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术后6、12、24、48 h膝关节活动度大于B组和C组[(74.8 ± 8.1)°比(68.4 ± 8.2)°和(63.2 ± 7.0)°、(77.4 ± 10.9)°比(73.0 ± 10.0)°和(68.6 ± 8.3)°、(82.6 ± 10.4)°比(77.4 ± 9.6)°和(73.2 ± 8.3)°、(91.8 ± 6.1)°比(86.8 ± 6.6)°和(82.8 ± 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组术后6、12、24、48 h RS躁动量表评分和Ramsay镇静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首次下床时间短于B组[(20.9 ± 3.0) h比(27.4 ± 3.5) h],行走距离长于B组[(7.1 ± 1.6) m比(5.2 ± 1.3) 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隐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单侧TAK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可促进定向力及膝关节活动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酒石酸布托啡诺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酒石酸布托啡诺是阿片受体的激动-拮抗剂,与传统的阿片类药物相比,在发挥良好镇痛镇静作用的同时,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文章通过简介酒石酸布托啡诺的药理学特性,综述该药物在超前镇痛、分娩镇痛以及全身麻醉诱导期和苏醒期多个方面相关研究情况,为未来布托啡诺的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布洛芬超前镇痛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布洛芬超前镇痛对国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疼痛的影响,以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40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2例)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例)就诊的82例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布洛芬组与对照组各41例,分别于术前15 min口服300 mg布洛芬缓释胶囊和安慰剂。两组患者于术后3 d内均按计划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通过数字评定量表统计患者在拔牙术后30 min、4 h、6 h、8 h、24 h、48 h、72 h的疼痛评分,并记录术后4~6 d额外镇痛药使用量。结果:82例患者均符合试验方案。试验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过敏等不良事件。布洛芬组患者术后4、6、8 h的疼痛评分[2.0(1.0,4.0)、2.0(1.0,4.0)、2.0(1.0,4.0)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3.0,5.0)、5.0(2.5,6.0)、5.00(2.0,6.0)分]( Z=-3.73, P<0.001; Z=-3.38, P<0.001; Z=-2.11, P=0.035)。两组患者术后30 min、24 h、48 h和72 h的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布洛芬组与对照组分别有26.8%(11/41)和56.1%(23/41)的患者于术后4~6 d额外服用镇痛药,布洛芬组患者术后额外用药量[0.0(0.0,1.0)粒]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3.0)粒]( Z=-2.81, P=0.005)。 结论:术前15 min口服300 mg布洛芬缓释胶囊,并在术后连续用药3 d的疼痛管理方案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镇痛药物使用总量。综合考量其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推荐布洛芬作为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一线药物,提升患者诊疗的舒适性是切实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低阿片联合隐神经阻滞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低阿片联合隐神经阻滞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21年1—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多模式低阿片镇痛方案组(观察组)和传统镇痛方案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1)超前镇痛:手术前3 d口服塞来昔布200 mg、1次/d,进行认知功能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评估;(2)术中镇痛:待假体安装完毕后,选择膝关节周围注入镇痛药(罗哌卡因200 mg、吗啡5 mg、肾上腺素0.25 mg和地塞米松5 mg/100 ml生理盐水,又称"鸡尾酒"溶液);(3)术后镇痛:手术结束后在超声引导下行连续隐神经阻滞(0.2%罗哌卡因2 ml/h),并根据康复训练的程度自控调整神经阻滞的药量。对照组:术前及术中无特殊处理,术后采用传统静脉自控镇痛模式(PCIA),配方如下:舒芬太尼(2 μg/kg)+氟比洛芬酯(200~300 mg)+托烷司琼(5~10 mg)。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6、12、24、48 h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评分;术后首次主动直腿抬高时间、下地时间、术后3、7、14 d的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4 d、1、3、6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术前1 d、术后48 h血浆P物质(SP)及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术后6、12、24、48 h NRS评分较低( t=27.705,27.532,21.739,25.780,均 P<0.05),术后首次主动直腿抬高时间、下地时间较早,术后3、7、14 d膝关节活动度(ROM)较好( t=35.496,43.716,3.766,5.216,6.009,均 P<0.05),术后14 d、1、3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较高( t=19.247,32.337,22.651,均 P<0.05),但术后6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血清SP、IL-6浓度分别为(431.0±11.3)ng/L、(11.9±2.7)ng/L,较对照组术后(442.5±15.6)ng/L、(14.4±2.9)ng/L均较低( t=5.362,4.144,均 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住院天数较短( χ2=4.630、 t=3.311, P=0.031、0.002),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多模式低阿片联合隐神经阻滞镇痛方案可以显著降低行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围术期疼痛,提高术后早期下地活动能力,加快术后功能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喷他佐辛超前镇痛用于脾部分切除术围术期疼痛管理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超前镇痛用于脾部分切除术围术期疼痛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义乌市中心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行脾部分切除术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两组术后均予以自控泵镇痛,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术前增加静脉注射喷他佐辛。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麻醉恢复指标,评价术后疼痛反应程度,检测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统计术后48 h内自控泵镇痛有效按压次数,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丙泊酚[(462.24±27.13)mg]和瑞芬太尼用量[(365.98±26.78)μg]均显著少于对照组[(511.82±26.32)mg、(406.86±26.08)μg]( t=14.49、12.63,均 P < 0.001),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86±0.97)min]、麻醉苏醒时间[(13.24±0.82)min]和拔管时间[(17.14±1.07)min]均显著少于对照组[(7.62±0.90)min、(14.32±0.84)min、(18.22±1.06)min]( t=5.80、8.58、6.93,均 P < 0.001)。研究组术后24 h和48 h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7.82、9.31、4.95、8.47,均 P < 0.001);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21.53、25.61、18.45、16.90、17.33、14.86,均 P < 0.001),而IL-10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20.85,-19.61,均 P < 0.001);研究组术后48 h内自控泵镇痛有效按压次数[(6.24±1.17)次]显著少于对照组[(10.26±1.34)次]( t=12.95, P < 0.05),且药物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4.00%(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8.00%(9/50)](χ 2=5.01, P < 0.05)。 结论:对脾部分切除术患者实施喷他佐辛超前镇痛,可有效减少术中麻醉药物和术后镇痛药物给药剂量,促进术后麻醉恢复,抑制术后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反应,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前应用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探讨超前应用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发现超前应用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可有效缩短初产妇第一产程时间以及进入活跃期的时间,显著降低其疼痛感,并降低了缩宫素的使用率,切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初产妇的分娩体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术后疼痛管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舒适治疗作为新质临床理念日益获得接受。疼痛为人类第五大生命体征,且为患者就诊第一关切,是牙槽外科必须面对的临床问题。本文概括了疼痛认知、术后疼痛的影响及临床疼痛分级,探讨术后疼痛管理的意义,归纳临床常用镇痛药物,介绍了舒适治疗与舒适化治疗的理念及技术。笔者提出,牙槽外科要达成舒适治疗首先应解除术后疼痛。术后疼痛不可仅实施临时止痛,而应以围手术期为重点阶段进行术后疼痛管理,在疼痛发生前运用超前镇痛的方案,结合非药物性方法,为患者达到舒适治疗的目标提供基本支撑和保障。本文旨在提示牙槽外科工作中应全面管控术后疼痛,以舒适治疗理念引导、推动相应技术的普及,降低手术对身心的不良影响,有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轻松、舒畅、愉悦地接受诊疗及康复的全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羟考酮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多模式镇痛对患者苏醒质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羟考酮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多模式镇痛对患者苏醒质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威海市中心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行超前镇痛,麻醉方式为静吸复合麻醉,均进行麻醉深度监测;观察组静脉注射羟考酮0.10 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 μg。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质量、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疼痛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呛咳评分[(1.1±0.4)分]低于对照组[(1.7±0.7)分]( t=-4.99, P < 0.05)、Ramasy评分[(3.6±1.0)分]高于对照组[(2.8±0.8)分]( t=7.44, P < 0.05)。观察组拔管时(T 1)、拔管后5 min(T 2)收缩压分别为(117.7±18.2)mmHg、(118.1±16.2)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4.2±16.2)mmHg、(134.5±15.2)mmHg( t=-4.54、-4.95,均 P < 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观察组术后6 h、术后12 h疼痛评分分别为(2.5±0.8)分、(1.1±0.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4±0.9)分、(1.9±0.8)分( t =5.01、-5.68,均 P < 0.05)。 结论:羟考酮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多模式镇痛,可改善患者的苏醒质量,降低收缩压,减轻术后的疼痛程度,且不增加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