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芪珀生脉颗粒对房颤模型大鼠心房肌Cx40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索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模型发生维持机制的关键病理环节,并阐释芪珀生脉颗粒对房颤大鼠心房肌Cx40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将体质量均衡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80只),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Ach)(99μg/mL)-CaCl2(10mg/mL)造模7d后,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稳心颗粒组、维拉帕米组、芪珀生脉大剂量组、芪珀生脉中剂量组、芪珀生脉小剂量组,与正常组共7组,连续给药4周,期间持续尾静脉注射Ach-CaCl2.RM6240生物机能系统描记大鼠正常心电图,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f模型大鼠心房肌Cx40蛋白表达程度,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并拍片.结果:大鼠给药治疗4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1).Cx40蛋白在模型组表达最高,在正常组表达最低,各给药组经过4周给药治疗,Cx40蛋白水平均明显下调;定量检测各组大鼠心房肌Cx40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芪珀生脉颗粒治疗房颤的机制为通过下调心房肌Cx40蛋白,拮抗房颤大鼠心房结构重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芪珀生脉颗粒对房颤模型大鼠药效学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芪珀生脉颗粒对房颤模型大鼠的药效学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乙酰胆碱-氯化钙(Ach-CaCl2)经尾静脉注射法建立房颤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芪珀生脉大剂量组、芪珀生脉中剂量组、芪珀生脉小剂量组、阳性对照药维拉帕米组和稳心颗粒组,并设正常对照组.用药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死亡率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芪珀生脉各剂量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显著缩短,死亡率降低,且芪珀生脉大、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药组cTnT、CRP、Hcy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芪珀生脉颗粒对房颤疗效显著,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改善房颤心房组织损伤,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芪珀生脉颗粒调控线粒体生物合成通路改善房颤大鼠代谢应激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芪珀生脉颗粒调控PGC-1α/NRF-1/Tfam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改善房颤大鼠代谢应激的机制.方法 采用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氯化钙(Ach-CaCl2)建立SD房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芪珀生脉颗粒大剂量组、芪珀生脉颗粒中剂量组、芪珀生脉颗粒小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药维拉帕米组.用药干预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血清乳酸及总胆固醇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心房肌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测定心房ATP含量,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生物合成关键蛋白PGC-1 α、NRF-1、Tfam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芪珀生脉颗粒各剂量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显著缩短、乳酸及总胆固醇水平降低、心房组织线粒体结构损伤减轻、ATP合成显著增加,同时PGC-1α、NRF-1、Tfam表达显著增加.结论 芪珀生脉颗粒通过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保护线粒体结构,提高心肌组织ATP含量,改善房颤大鼠心肌代谢应激状态,进而减少房颤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芪珀生脉颗粒治疗房颤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治未病"思想最早记载于《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长期致力于心血管疾的研究,其中研究显示芪珀生脉颗粒以益气养阴、祛风安神为治法,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控制房颤发展,从而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作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对"治未病"理念形成有深远影响,"治未病"肇始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后世医家经过不断创新和发展,提出了以"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为核心的中医"治未病"理论体系.体现中医治病"防重于治",强调人不仅自身是一个有机整体,还应遵循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整体观.中药芪珀生脉颗粒治疗房颤的核心在于中医"治未病"理念,重点在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环节.房颤的病机实质为本虚标实,尤以本虚为关键.其中气阴两虚证是阵发性房颤的主要证型之一,芪珀生脉颗粒治疗气阴两虚型房颤疗效显著.①未病先防:在房颤未发生前,机体往往产生相关的病理改变,如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房早、房速、左房结构改变等人群发生房颤的风险较高,中医药及早适时干预,是预防房颤发病的重要措施.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提出"上游治疗"的新理念,目的是在房颤发生前从致病因素层面防止疾病发生及进展.研究显示,芪珀生脉颗粒可以通过减轻炎症、氧化应激和纤维化等机制改善心房基质重构,改善房颤发生的"上游机制".②既病防变:对已经发生房颤的病人,强调重在减少或终止房颤发作、预防合并症的发生.研究提示芪珀生脉颗粒可抑制血小板的活化,降低血栓风险,同时可有效缩短房颤的持续时间,延长心房有效不应期,防止向持续性房颤发展.③瘥后防复:对于房颤患者,延长窦性心律的时间是防止房颤复发的关键因素.房颤发生的直接因素是电传导的异常,而结构基础是心房结构的异常.芪珀生脉颗粒可以改善房颤患者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还可以通过优化心房脂肪酸和葡萄糖的利用,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拮抗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的房颤.中医"治未病"可谓是中医的预防医学,芪珀生脉颗粒即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房颤在"治未病"理念的生动体现,"治未病"观在现代医学的防治过程中有重要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芪珀生脉颗粒通过调节PI3K/SGK1信号通路改善心房颤动大鼠心房肌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验证芪珀生脉颗粒通过调节PI3K/SGK1信号通路改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大鼠心房肌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采用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氯化钙(Ach-CaCl2)建立房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拉帕米组、芪珀生脉大剂量组、芪珀生脉中剂量组、芪珀生脉小剂量组,共6组.用药干预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心房肌组织病理改变,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SGK1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芪珀生脉颗粒各剂量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显著缩短,大鼠心房肌PI3K、CTGF蛋白表达明显下调,SGK1蛋白的磷酸化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珀生脉颗粒可有效改善房颤过程中的心房纤维化、缩短房颤持续时间,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PI3K/SGK1信号通路,包括下调PI3K、CTGF蛋白的表达,减少SGK1蛋白的磷酸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PGC-1α/NRF-1/Tfam探讨芪珀生脉颗粒对HL-1心房肌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的改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芪珀生脉颗粒含药血清改善快速起搏诱导的HL-1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 运用电刺激HL-1心房肌细胞,在体外建立快速起搏的心房颤动细胞模型.随后采用转染小干扰RNA(siRNA)沉默PGC-1α基因表达,并给予芪珀生脉颗粒含药血清或空白血清干预,通过检测线粒体数量、ATP合成能力及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蛋白的表达,观察在PGC-1α基因沉默时,芪珀生脉颗粒是否能发挥对心肌细胞线粒体的保护及促进合成作用.结果 芪珀生脉颗粒含药血清可以提高快速起搏的HL-1心肌细胞线粒体数量、ATP含量,上调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的蛋白,转染PGC-1αsiRNA后,芪珀生脉颗粒的线粒体保护作用被阻断.结论 芪珀生脉颗粒通过PGC-1α/NRF-1/Tfam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合成改善快速起搏HL-1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