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粒体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线粒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动态、半自主细胞器,在维持正常子宫内膜细胞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因此提高治疗子宫内膜癌的能力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近年的研究表明,线粒体生物合成过程异常、线粒体动力学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子宫内膜癌治疗方面,线粒体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如诱导细胞凋亡和靶向线粒体相关的子宫内膜癌干细胞的治疗等.深入理解线粒体在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将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富氢液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小鼠海马线粒体生物合成和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富氢液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小鼠海马线粒体生物合成和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128只,6~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32):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富氢液组(Sham+HRS组)、SAE组和SAE+富氢液组(SAE+HRS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小鼠SAE模型。Sham+HRS组和SAE+HRS组分别于造模后1和6 h时腹腔注射富氢液10 ml/kg。每组随机取20只小鼠,记录术后7 d生存情况。于造模后3、5和7 d进行Y迷宫迷路分辨测试。于造模后24 h时采用ELISA法测定海马组织TNF-α、IL-6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2 (NRF2)、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动力相关蛋白1(Drp1)和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的表达。 结果:与Sham组比较,SAE组术后7 d生存率降低,新异臂停留时间缩短,海马组织TNF-α、IL-6和HMGB1含量升高,SOD和CAT活性降低,PGC-1α、NRF2、Tfam和Drp1表达上调,Mfn2表达下调( P<0.05);与SAE组比较,SAE+HRS组术后7 d生存率升高,新异臂停留时间延长,海马组织TNF-α、IL-6和HMGB1含量降低,SOD和CAT活性升高,PGC-1α、NRF2和Tfam表达上调,Drp1表达下调,Mfn2表达上调( P<0.05)。 结论:富氢液减轻小鼠SAE的机制可能与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调节线粒体动力学,减轻海马氧化应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吸入高浓度氢气对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及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吸入高浓度氢气对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及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128只,6~8周龄,体质量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32):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氢气组(Sham+H组)、脓毒症组(Sep组)和脓毒症+氢气组(Sep+H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Sham+H组和Sep+H组分别于术后1和6 h时吸入67%氢气1 h。每组随机取20只小鼠,观察术后7 d生存情况。剩余小鼠于术后24 h时取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1β、cTnI和CK-MB浓度;取心肌组织,HE染色后进行心肌病理评分,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萤光素酶法检测ATP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2 (NRF2)、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的表达。 结果:与Sham组比较,Sep组生存率降低,血清TNF-α、IL-1β、cTnI和CK-MB浓度和心肌病理评分升高,MMP和ATP含量降低,心肌组织PGC-1α、NRF2和TFAM表达下调( P<0.05),Sham+H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ep组比较,Sep+H组生存率升高,血清TNF-α、IL-1β、cTnI和CK-MB浓度和心肌病理评分降低,MMP和ATP含量升高,心肌组织PGC-1α、NRF2和TFAM表达上调( P<0.05)。 结论:吸入高浓度氢气可减轻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机制可能与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抑制3型脱碘酶表达能通过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改善脓毒症骨骼肌线粒体功能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靶向抑制3型脱碘酶(Dio3)对脓毒症骨骼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①体内实验: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构建脓毒症大鼠模型;利用腺相关病毒靶向干扰大鼠胫骨前肌Dio3的表达。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阴性敲除假手术组(shNC+Sham组)、阳性敲除假手术组(shD3+Sham组)、阴性敲除CLP组(shNC+CLP组)和阳性敲除CLP组(shD3+CLP组),每组8只。制模后取胫骨前肌,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Dio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等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甲状腺激素受体(THRα、THRβ)、单羧酸转运蛋白10(MCT10)等T3调控基因,线粒体DNA(mtDNA),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PGC1α的mRNA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形态。②体外实验:体外培养小鼠成肌样细胞C2C12,利用慢病毒干扰Dio3表达,并用脂多糖(LPS)构建内毒素细胞模型,并分为shNC组、shD3组、shNC+LPS组和shD3+LPS组。免疫荧光染色分析PGC1α胞内分布。免疫共沉淀联合Western blotting检测PGC1α乙酰化水平。结果:①体内实验:与shNC+Sham组相比,shNC+CLP组骨骼肌内Dio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Dio3/β-Tubulin:3.32±0.70比1.00±0.49, P<0.05),而shD3+Sham组无差异;shD3+CLP组Dio3蛋白表达较shNC+CLP组明显降低(Dio3/β-Tubulin:1.42±0.54比3.32±0.70, P<0.05)。与shNC+CLP组相比,shD3+CLP组T3调控基因的表达明显上调〔THRα mRNA(2 -ΔΔCt):0.67±0.05比0.33±0.01,THRβ mRNA(2 -ΔΔCt):0.94±0.05比0.67±0.02,MCT10 mRNA(2 -ΔΔCt):0.65±0.03比0.57±0.02,均 P<0.05〕。电镜结果提示,shNC+CLP组骨骼肌线粒体损伤明显,而shD3+CLP组线粒体形态保持完整;与shNC+Sham组相比,shNC+CLP组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个/HP:10.375±1.375比13.750±2.063, P<0.05),而shD3+CLP组线粒体数量较shNC+CLP组明显增多(个/HP:11.250±2.063比10.375±1.375, P<0.05);shNC+CLP组mtDNA表达较shNC+Sham组明显降低(拷贝数:0.842±0.035比1.002±0.064, P<0.05),而shD3+CLP组mtDNA表达与shNC+CLP组无差异,但明显高于shD3+Sham组(拷贝数:0.758±0.035比0.474±0.050, P<0.05)。与shNC+CLP组相比,shD3+CLP组PGC1α的转录及蛋白水平均明显改善〔PGC1α mRNA(2 -ΔΔCt):1.49±0.13比0.68±0.06,PGC1α蛋白相对表达量(PGC1α/β-Tubulin):0.76±0.02比0.62±0.04,均 P<0.05〕。②体外实验:LPS干预24 h后,shNC+LPS组PGC1α胞内定位弥散;干扰Dio3表达后促使PGC1α向核周及核内移位。与shNC+LPS组比较,shD3+LPS组PGC1α的乙酰化水平明显降低(乙酰化PGC1α/β-Tubulin:0.59±0.01比1.24±0.01, P<0.05),而介导蛋白去乙酰化的主要蛋白SIRT1的表达明显升高(SIRT1/β-Tubulin:1.04±0.04比0.58±0.03, P<0.05)。利用EX527抑制SIRT1活性后,shD3+LPS+EX527组PGC1α蛋白表达较shD3+LPS组明显降低(PGC1α/β-Tubulin:0.92±0.03比1.58±0.03, P<0.05)。 结论:抑制骨骼肌Dio3表达可以通过激活SIRT1减轻PGC1α的乙酰化修饰,促使PGC1α向核内移位,从而对脓毒症导致的骨骼肌线粒体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脓毒症心肌损伤的线粒体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脓毒症是机体对于感染的失控反应所导致的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心肌损伤是脓毒症常见的并发症,而线粒体作为心肌细胞能量供应的主要场所,其结构和功能障碍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文章旨在总结脓毒症时线粒体功能障碍而导致心肌损伤的相关机制:线粒体内活性氧产生和氧化应激、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线粒体动力学失衡、线粒体生物合成和自噬过程异常等,为脓毒症心肌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葡萄糖代谢与卵母细胞成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卵母细胞成熟所消耗的能量部分来源于卵丘细胞,但主要由卵母细胞线粒体产生;能量代谢的底物为葡萄糖,其次为脂质和氨基酸代谢。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cumulus-oocyte complex,COC)中葡萄糖代谢有四种途径,即糖酵解途径、磷酸戊糖途径、己糖胺生物合成途径和多元醇途径。糖酵解途径是卵丘细胞主要代谢途径,在无氧或低氧时的产能效率低;有氧条件下卵母细胞主要通过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途径代谢葡萄糖,产能效率最高。卵母细胞自身直接代谢葡萄糖的能力弱,需要利用卵丘细胞糖酵解所产生的丙酮酸作为能量代谢的底物。卵母细胞成熟包括核成熟和胞质成熟,都是能量依赖的过程。本文综述卵母细胞糖代谢及其对卵母细胞成熟、核质成熟同步化的作用,可望通过调节糖代谢方式实现优化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方案,有益于改善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质量和发育潜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改善线粒体稳态:糖尿病肾小管损害治疗新视角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线粒体不仅是产生能量的工厂,亦是调节氧化应激和低氧损伤的关键细胞器。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动力学(融合/裂变)和线粒体自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构成线粒体稳态调节。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肾小管在糖尿病肾脏病的启动和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糖尿病状态下,肾小管上皮细胞暴露于缺氧环境,引起线粒体稳态失控参与了肾小管上皮细胞程序性死亡(诸如凋亡、铁死亡等途径),导致糖尿病肾脏病发生发展。现有研究表明,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可在不同疾病模型、不同组织类别中调节线粒体稳态。该文综述目前SGLT2i对线粒体调节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为SGLT2i保护糖尿病肾小管损伤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改善早期过度营养导致的大鼠成年期代谢异常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膳食干预对早期过度营养大鼠成年期白色脂肪组织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应用小窝鼠模型,形成营养过度组(SL组,3只/窝)或正常营养组(NL组,10只/窝),断奶后给予正常饮食或ω3-PUFA饮食(SL-FO组),喂养至13周。定期测量大鼠摄食量、体重和直肠温度,13周进行动物能量代谢监测;分别于3周、13周处死,收集皮下脂肪组织。分离小鼠腹股沟皮下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并在分化晚期给予50 μmol/L二十碳五烯酸(EPA)干预48 h。检测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线粒体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线粒体拷贝数和细胞耗氧率。结果:3周时,SL组大鼠体重、摄食量、脂肪细胞面积均大于NL组,体温低于NL组并持续到13周;13周时,SL组大鼠耗氧量、CO 2产出量、产热量均低于NL组;同时3周和13周脂肪组织的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解耦联蛋白1(UCP1)、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及线粒体生物合成调控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表达均显著降低( P<0.05)。断乳后ω3-PUFA膳食能减低SL大鼠体重增加,提高白色脂肪UCP1蛋白表达,恢复能量代谢水平和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表达。体外EPA干预,脂肪细胞线粒体拷贝数增加,线粒体生物合成和功能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提高,线粒体基础耗氧率和质子漏增加( P<0.05)。 结论:ω3-PUFA能改善因早期过度营养而降低的大鼠皮下白色脂肪线粒体功能和生物合成,可能是鱼油膳食阻止早期过度营养程序化,恢复产热代谢的重要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力衰竭患者运动不耐受的骨骼肌线粒体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而严重的运动不耐受是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外周功能障碍,尤其是骨骼肌功能障碍,是导致心力衰竭患者运动不耐受的重要原因,而不仅是通常认为的心脏原因。值得注意的是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在骨骼肌功能障碍中占主导地位。目前针对心力衰竭运动不耐受的治疗方法中,有氧运动是唯一且循证医学证据级别最高的基础疗法。该文围绕线粒体的生物合成、融合与裂解以及自噬分析了引起心力衰竭患者骨骼肌功能障碍进而导致运动不耐受的机制,并进一步讨论了运动训练可否通过改善骨骼肌线粒体功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受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脓毒症线粒体动态变化与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脓毒症是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因。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介绍线粒体在细胞内的高度动态变化,包括线粒体的生物合成、自噬、融合分裂等均参与脓毒症多器官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氧化、膜电位改变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过程,就线粒体动态变化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脓毒症器官(包括心、肺、肾、肝、脑等)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从线粒体动态变化角度干预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成为治疗脓毒症的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