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楸属复叶组植物倍性水平及基因组大小变异
编辑人员丨2024/6/8
为探究花楸属复叶组(Sorbus sect.Sorbus)植物的倍性和基因组大小变异,以水稻品种日本晴(Oryza sativa subsp.japonica'Nipponbare')为内标植物,应用流式细胞术对植物体细胞所含的DN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9种植物的基因组大小为0.648~0.803 pg,有二、三、四倍体3种倍性水平,其中二倍体植物有15种,2C值为1.335~1.607 pg;三倍体仅喜马拉雅花楸(S.himalaica)1种,2C值为2.137 pg;白毛花楸(S.albopi-losa)、西康花楸(S.prattii)和假川滇花楸(S.pseudovilmorinii)为四倍体,2C值分别为2.594、2.891、2.751 pg.首次报道了16种花楸属植物的2C值,并报道了5种植物新的倍性水平,表明花楸属植物在种间及种内均存在倍性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7种花楸属植物的叶解剖特征及其环境适应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四川省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内7种花楸属(Sorbus)植物的叶解剖特征进行研究,探究其结构特征与生境的相关性.结果显示:7种植物的叶片均为典型的背腹叶;叶片厚度介于108.16~208.21 μm,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上表皮厚度均大于下表皮厚度,且复叶物种的下表皮细胞均有乳突;栅栏组织由1~2层细胞构成,仅多对西康花楸(S.prattii var.aestivalis)的栅海比(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厚度比)为1.93,其余6种植物的栅海比均小于1;中脉维管束均呈心型,为典型的外韧型维管束,种间中脉突起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解剖结构中,上、下表皮可塑性最大,在生境中具有较强的潜在适应能力;中脉可塑性最小,整体结构较为稳定.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中脉组织是7种植物中种间差异最大的解剖结构.叶解剖结构与生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和紧密度与年降水量、最暖季降水和海拔正相关(P<0.05),与季节性温差负相关(P<0.05);中脉直径和突起度与季节性温差呈正相关(P<0.01),与年降水量、最暖季降水和海拔正相关负相关(P<0.05).叶解剖结构性状的适应性变化,体现了7种花楸属植物在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的生存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