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疏花水柏枝残存居群开花特性及繁育系统
编辑人员丨2024/7/20
通过野外调查及人工授粉实验,对三峡大坝下游宜昌点军胭脂坝残存疏花水柏枝(Myricaria laxiflora(Franch.)P.Y.Zhang et Y.J.Zhang)居群开花特性及繁育系统进行观测和研究.结果显示:(1)疏花水柏枝残存居群花期较长(9月至次年4月),群体盛花期为10-11月,单花花期2~7 d,单花雌雄蕊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重叠,有利于自花授粉;(2)杂交指数(OCI)为2,花粉胚珠比(P/O)为329,均显示疏花水柏枝为兼性自交(异交)系统;(3)人工控制授粉实验结果表明,疏花水柏枝具有部分自交亲和性,但异交处理的结实率显著高于自交处理.推测该残存居群存在自交成分偏高的现象,保护措施应以减少人为干扰和保护生境为主,并加强对残存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的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不同香水月季染色体倍性鉴定及其繁育系统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8
[目的]香水月季(Rosa odorata)是一类重要的蔷薇属植物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及利用价值,为促进香水月季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不同香水月季染色体倍性、花部综合特征和繁育系统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9种香水月季为材料,采用流式细胞仪、杂交指数检测等对不同香水月季的染色体倍性、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部特征等进行观察及测定,并对繁育系统进行分析.[结果](1)9种香水月季均为二倍体,其花为两性花,花色明亮,多重瓣或半重瓣,其中5种香水月季雌雄蕊异熟;(2)9种香水月季的花粉活力普遍偏低,最高仅为35.47%,杂交指数(OCI)均≥4,其花粉量-胚珠比(P/O)值为6 709~75 521.[结论]9种香水月季的繁育系统类型均以异交为主,且繁育系统受花粉粒数、花瓣数等多个因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榄李开花生物学和繁育系统
编辑人员丨2024/2/3
为揭示榄李(Lumnitzera racemosa)濒危机制及开展相关保护行动,对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引种的榄李进行野外观测,观测榄李开花动态,结合运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花粉活力测定和柱头可授性测定、人工授粉等试验对榄李的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榄李群体始花期为5月16日左右,盛花期为5月25日—7月1日,末花期为7月5日—8月31日,群体花期时间约106 d;花序花期持续时间为5~18 d,持续平均时间为(10.80±3.58)d;榄李单花花期持续时间为7~13 d,平均时间为(9.1±1.3)d.(2)开花当天花粉活力最高,达58.73%,第2天活力下降,第3天花粉已不具备活力;开花第1天柱头可授性最弱,后逐渐加强,第3天柱头可授性最强,达100.00%,雌雄蕊成熟时间不一致.(3)榄李杂交指数(OCI)为4,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花粉-胚珠比(P/O)为5 740.50±1 318.20,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由授粉试验可知,繁育系统为自交和异交同时存在的混合交配系统.综合上述,榄李的繁育系统为以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欧报春二型花柱的繁育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二型花柱植物通常具有自交不亲和性,在不同植物中所表现的可育性不同.欧报春(Primula vulgaris)是典型的二型花柱植物,为了探究欧报春的繁育特性,通过温室栽培,对欧报春的长花柱和短花柱的花部特征、花粉和花柱形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杂交亲和性、花粉管观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花柱和短花柱的花冠直径、花冠筒长度、柱头高度、花药高度和花筒中部直径均表现出两型性;(2)花粉和柱头观察发现花粉极轴长、花粉赤道轴长、花柱直径、柱头乳突细胞和花粉数量均有差异;(3)长花柱的花粉/胚珠比为384.20,短花柱为369.70,属于兼性异交类型;长花柱和短花柱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活力;(4)长花柱杂交指数值为5,短花柱为4,表明繁育系统类型为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6种授粉组合均能结实,异型花间授粉的结实数明显高于同型自花授粉和异株同型授粉;短花柱为母本的异型花间授粉组合亲和性优于其他组合;欧报春存在自交不亲和性,长花柱的自交不亲和性低于短花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番茄自交系85-6单性结实及自交不亲和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对具有单性结实和自交不亲和特性的番茄自交系85-6进行了研究.通过花的外观观察、花粉活力测定和胚珠发育观察,发现85-6具有正常的花结构,花粉活力正常,胚珠发育正常,表明85-6不存在雌蕊或雄蕊的败育现象.通过自然自交、人工辅助自交和杂交发现,85-6在正常温度环境下存在自交不亲和的现象,自交后得到无籽果实,而作为母本或父本进行杂交时,均可获得杂交后代.在花期遇到温度胁迫(日平均气温<10℃或>35℃)后,85-6则可完成正常的授粉受精得到正常的有籽果实,但受精后的果实发育迟缓,果实变小,且得到的种子萌发率只有29.75%.在正常温度和温度胁迫条件下,蕾期去雄后均可获得无籽果实,表明85-6番茄具有单性结实的特性.通过对已报道的单性结实基因的序列比对,发现4个单性结实相关结实基因pat-2、pat-k、pad-1、hydra在85-6和79-1之间不存在基因序列上的差异,推测控制85-6单性结实的基因可能是一个新的基因.85-6番茄材料的发现丰富了番茄单性结实和自交不亲和资源,为番茄的单性结实和自交不亲和育种以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提供了较好的重要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珍稀濒危植物陕西羽叶报春的开花及传粉生物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23
陕西羽叶报春为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研究其开花物候、传粉者及访花行为、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繁育系统,以明确陕西羽叶报春的传粉特性及制濒机制.以勉县陕西羽叶报春野生居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察和人工授粉实验首次对陕西羽叶报春的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羽叶报春种群花期为2-4月中旬,单花花期一般为14~17 d;单花开花进程中花部形态有6个明显发育变化:全部被萼片包裹、花苞伸出并为深粉色、花朵打开为淡粉色、花冠为白色、花朵枯萎、花冠脱落花萼宿存.(2)陕西羽叶报春为异花授粉植物,蜜蜂属为其主要传粉者.(3)柱头在花粉未开裂前就具有可授性,可授性逐渐增强;花药在花瓣打开后的第3天才开始开裂、散粉,在第4天活力最高,为98.18%,此后逐渐减弱.(4)繁育系统检测显示,长、短柱型花的花粉/胚珠比分别为902.26和831.48,杂交指数为4;套袋实验显示,陕西羽叶报春异型交配可育,同型交配不可育.由此表明,陕西羽叶报春的繁育系统为异交型,自交不亲和,需要传粉者.综上所述,陕西羽叶报春传粉者种类少、自交不亲和、胚珠败育现象可能是导致陕西羽叶报春濒危的重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圆齿野鸦椿开花动态特征与繁育系统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解圆齿野鸦椿的开花特性及繁育系统,本研究通过观测其花部特征、开花进程及访花昆虫特性,采用离体培养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分别测定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运用花粉/胚珠比(P/O值)、杂交指数(OCI值)、人工授粉试验等方法检测圆齿野鸦椿的繁育系统.结果表明,圆齿野鸦椿花期为5月中旬至6月初,其生殖枝聚伞花序的开花顺序为:由上至下,由内及外,单花花期约为1 d;两性花,花小,雄蕊5,偶见4或6,子房由3心皮合成,花部具有吸引传粉者的特性;花粉活力在散粉2 h后达到最大值,柱头可授性在花朵开放后不断增强;P/O值为255.70±46.50,OCI值为3.人工套袋试验表明,圆齿野鸦椿不存在无融合生殖,自然条件下结实率最高,但仅为48.76%,自花授粉的结实率均低于人工授粉,说明传粉者的不足导致传粉限制.综上判定圆齿野鸦椿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自交可孕,需要传粉者进行传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橙花瑞香的繁殖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瑞香属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和观赏价值,在中国资源丰富,但自然条件下低坐果率限制了该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该研究以橙花瑞香为对象,通过对其有性繁殖及传粉特性的研究,探索其自然坐果率低的原因,内容包括花部特征的测量分析,MTT染色法测定花粉活性,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扫描电镜观察柱头、花粉的形态,传粉者观察,通过花粉胚珠比(P/O)和人工授粉实验推测橙花瑞香的繁育系统类型.结果表明:橙花瑞香的花部结构特殊,管状小花,花药两轮,雌雄蕊分离.花开后的花粉具有活性,柱头具有可授性,扫描电镜下,柱头和花粉的结构没有发育异常,且柱头上有花粉落置.橙花瑞香的传粉者主要是夜间访花的蛾类,访花频率低.P/O及人工授粉实验表明橙花瑞香的繁育系统为专性异交.橙花瑞香的坐果率非常低,自然坐果率为1.4%,人工异花授粉为23.3%,低坐果率可能是受其开花量大、异花花粉限制、资源限制以及花部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珍稀濒危植物距瓣尾囊草(Urophysa rochkii)的开花物候和繁育系统特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野外观察,运用套袋授粉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等实验方法对距瓣尾囊草开花物候以及种群的繁育系统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距瓣尾囊草为两性花,聚伞状花序,花期较长,从头年12月持续到次年4月,单花花期持续8-15 d,种群花期可持续4个月左右.2)距瓣尾囊草在花朵未开放前花粉没有活力,花药开裂当天花粉活力达到94.8%,第2天为90.3%,第3天为81.6%,第4天为62.9%,此后其花粉活力明显减弱;柱头可授性于散粉后第3天开始出现,散粉后4-5天最强,散粉后第8天柱头失去可授性;柱头可授性和花粉活力有5d左右的重叠期.3)其花粉胚珠比P/O为938.5±250,按照Cruden标准划分,其有性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4)按照Dafni的标准,距瓣尾囊草的OCI=4,即繁育系统为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5)人工异花授粉结实率达80%以上,略高于自然结实率78.94%;直接套袋结实率为5.71%;去雄套袋和去雌套袋均不结实.以上结果表明,距瓣尾囊草繁育系统表现为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并且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其开花物候、花部特征和繁育系统为适应特殊的环境提供了一定的生殖保障,本次研究结果为距瓣尾囊草的迁地保护和种群的繁衍复壮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疆郁金香—居群个体性别7年的动态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雌雄同株植物中,花性别被认为是两性资源分配对环境条件的响应,了解个体性别随时间的变化对探讨植物性系统的变异有重要意义.早春短命植物新疆郁金香(Tulipa sinkiangensis)多为两性花居群,前期调查显示一些居群由雄花和两性花构成.为了探讨新疆郁金香雄花的发生与变化,我们连续7年对一个居群的花性别及其变化动态进行了跟踪.结果显示:(1)该居群主要是由一朵花植株和两朵花植株构成,分别占居群植株总数的74.5%和23.0%.两种性别的花随机分布在不同类型的单株上,形成了以两性花植株为主,含有雄株、雄花与两性花同株(andromonoecy)的居群结构.(2)雄花相对较小,子房退化,无胚珠发育,在植株或居群中花期较晚出现.与相同大小的两性花相比,雄花在单花花粉量、花粉败育率、花粉粒大小及形态、雄性功能等方面没有差异.(3)7年间,雄花在居群中的比例经历了2011-2014年间的显著下降(23.4-3.1%)和2015-2017年间相对稳定的零星分布(1.5-1.0%)两个阶段.居群中一朵花植株数量和两朵花植株数量在年份间呈波动性变化.(4)雄花的出现可能是植株受自身资源状况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花性别选择上作出的可塑性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