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肾活血法预防芳香化酶抑制剂所致骨丢失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法预防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所致骨丢失的关键靶标和通路.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去势后予以 10 μg/d来曲唑溶液皮下注射构建绝经后AIs所致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给药组同时予以黄芪补肾活血汤(HQD)19.24 g/(kg·d)灌胃预防骨丢失,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三个月后取小鼠股骨进行骨密度检测验证造模效果,并借助TMT蛋白组学测序分析获取其组学特征.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骨小梁结构疏松紊乱,数量减少,证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骨小梁粗大致密,数量增多,证明补肾活血法预防作用显著.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上调蛋白 275 个,下调 189 个;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调蛋白286 个,下调蛋白 898 个.三组对比后共有 18 个交集蛋白,分别为 Ptbp1、Epx、Ear1、Ear2、Col6a5、Mta2、Alox15、Lztfl1、Ccl6、Diaph2、Wfdc21、Smarcb1、Strip1、C19orf12、Pex14、Akr1b7、Fahd1、Nr1d2.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了细胞发育和分化的调节、脂质代谢、核酸内切酶活性等生物过程,并在铁死亡、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肌钙蛋白细胞骨架调节、PI3K-AKT等信号通路显著富集.结论 补肾活血法可有效预防AIs所致骨丢失的发生,其关键靶标和作用机制可能与Ptbp1、Alox15 及铁死亡、PI3K-AKT等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密骨胶囊对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观察密骨胶囊联合钙尔奇D对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相关骨丢失(aromatase inhibitors-associated bone loss,AIBL)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0例AIBL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来曲唑+钙尔奇D,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密骨胶囊.2组均治疗12个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L2~L4、大粗隆、左股骨颈骨密度变化,血清代谢指标钙(calcium,Ca)、25-羟基维生素D3(25-hydroxy vitamin D3,25-OH D3)及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type Ⅰ 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eptide,CTX)、Ⅰ 型胶原交联 N-末端肽(type Ⅰ collagen aminoterminal peptide,NTX)、1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的水平,并评价用药的安全性.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实验组治疗后L2~L4、大粗隆及左股骨颈BMD值升高,对照组降低,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25-OH D3均较前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25-OH D3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变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清骨转换标志物β-CTX、NTX较前降低,P1NP较前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β-CTX、NTX和P1NP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变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血清雌二醇(E2)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骨胶囊联合钙尔奇D可增加乳腺癌AIBL患者的BMD,改善骨代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肌肉骨骼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芳香化酶抑制剂是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女性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一线药物,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有重大意义,但是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的肌肉骨骼不良反应常常使得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放弃内分泌治疗,进而导致复发风险增加。本文旨在介绍乳腺癌患者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期间产生的肌肉骨骼症状,包括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的骨关节痛和骨丢失,对其危险因素、评估方法和干预措施等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ER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引发骨丢失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乳腺癌术后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s)引起的骨代谢异常与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16名乳腺癌术后接受AIs治疗(≤2年)的患者行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测序并比较各基因亚型的腰椎、股骨的骨密度(BMD)值以及T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ERα基因rs9340799位点3个亚型(A/A、A/G、G/G)患者的腰椎BMD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A、A/G基因型患者的腰椎BMD值均高于G/G基因型患者(P<0.05);ERα基因rs2234693位点的3个基因亚型(T/T、C/T、C/C)患者的腰椎BMD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T/T、C/T基因型患者的腰椎BMD均高于C/C基因型患者(P<0.05).但两位点各基因亚型患者的股骨BMD值、腰椎T值、股骨T值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AIBL)的发生可能与 ERα 基因表型相关.ERα 基因 rs9340799与rs2234693位点中,C、G等位基因可能是发生AIBL的易感型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补肾强筋胶囊联合钙尔奇D对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补肾强筋胶囊联合钙尔奇D对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相关骨丢失(aromatase inhibitors-associated bone loss,AIBL)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5例AIBL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肾强筋胶囊.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2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e,BALP)、骨钙素(osteocalcin,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BMD[(-1.16±0.28)g/cm3比(-1.71±0.40)g/cm3,t=8.062]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BALP[(308.76±10.99)U/L比(280.00±7.44)U/L,t=12.003]、BGP[(42.21±3.04)ng/ml比(34.38±2.06)ng/ml,t=13.90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TrACP[(60.12±4.58)U/L比(67.25±4.06)U/L,t=1.65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强筋胶囊联合钙尔奇D可升高乳腺癌AIBL患者的BMD,改善骨代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补肾壮骨方防治芳香化酶抑制剂引起的骨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补肾壮骨方防治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AIB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其与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相关性.方法 将116名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行SNPs测序,并口服钙剂+维生素D及常规中药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补肾壮骨方(仙灵脾15 g、补骨脂15 g、骨碎补15 g、菟丝子15 g、淮牛膝30 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骨代谢指标PINP、β-CTX、腰椎及股骨骨密度(BMD)及雌二醇、促卵泡刺激素水平,并分析骨代谢变化与SNPs分型的关联性.结果 治疗6个月,治疗组腰椎及股骨BMD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的骨形成指标PINP高于对照组,骨重吸收指标β-CTX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Rα基因rs9340799与rs2234693位点SNPs对腰椎BMD值变化存在影响,纯合型A、T等位基因的腰椎BMD值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携带C、G等位基因患者的腰椎BMD值呈下降趋势.治疗期间,2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雌二醇和促卵泡刺激素异常.结论 补肾壮骨方具有较好防治AIBL的作用,能增加患者腰椎、股骨BMD,提高PINP水平和降低β-CTX水平.AIs对携带纯合型A、T基因的患者骨代谢影响较小,而C、G等位基因可能是患者发生AIBL的易感基因,补肾壮骨方能改善所有基因型患者的骨代谢异常,且具有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芪加味汤防治乳腺癌术后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本课题旨在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发生率、骨疼痛等级、生活质量评分、服药依从性评分,评估黄芪加味汤对乳腺癌术后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的预防作用.方法 本课题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纳入12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并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所有患者每日均口服来曲唑2.5 mg加钙尔奇D1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黄芪加味汤(黄芪、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每日l剂,早晚饭后0.5 h温服.结果 1)骨密度: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的下降较治疗组明显,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治疗组治疗6个月和12个月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3.39%、1.76%,对照组为4.91%、3.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骨疼痛等级: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治疗组疼痛等级较对照组低(P<0.05).4)生活质量评分: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服药依从性评分:治疗12个月,治疗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加味汤可通过“益气健脾、滋补肝肾”的治法有效预防及缓解芳香化酶抑制剂引起的骨疼痛、关节酸痛等临床症状,明显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有降低骨密度下降的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乳腺癌患者骨质疏松管理的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检索、评价并整合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骨质疏松危险因素、骨折风险评估及预防干预措施的相关证据.方法 系统检索英国国家临床优化研究所、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等专业学会和指南网站,并检索Cochrane图书馆、JBI图书馆、PubMed数据库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中关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骨质疏松管理的推荐实践、证据总结、技术报告、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和系统评价,检索时间限定为2015-2020年.对检索的证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根据主题对证据进行提取和汇总.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出7篇证据,其中专家共识5篇、系统评价2篇.经过阅读、提取和归纳,共总结证据18条,归纳为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评估(条目1~5,主要包括危险因素评估、骨密度测试和骨折风险评价工具等)及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预防干预措施(条目6~18,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骨质疏松或骨丢失治疗2个方面)2个主题.结论 临床医护人员应遵循最佳证据,对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骨健康进行规范管理,减少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