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寒泥炭沼泽菵草与藏嵩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编辑人员丨2024/7/20
探讨高寒泥炭沼泽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对环境响应,对于认识高寒泥炭沼泽的物质循环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青藏高原东缘的狼渡滩泥炭沼泽湿地,设置常年积水区(Ⅰ)、季节性积水区(Ⅱ)、阶段性积水区(Ⅲ)3个水位样地,采用小尺度点格局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水位下菵草和藏嵩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地表积水深度的下降,湿地群落优势种由菵草演变为藏嵩草,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减少,而土壤全氮和土壤全磷呈现增加趋势;(2)从常年积水区到阶段性积水区,菵草种群空间格局由聚集分布转变为随机分布;藏嵩草种群空间格局由随机分布转变为聚集分布;(3)在常年积水区和阶段性积水区菵草和藏嵩草的空间关联性表现为负相关和不相关,在季节性积水区表现为负相关.高寒泥炭沼泽淹水条件、微地貌、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影响了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联性,反映了高寒泥炭沼泽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广西禾本科植物二新记录属
编辑人员丨2023/8/6
该文报道了广西禾本科(Poaceae)植物二新记录属,即菵草属(Beckmannia Host)和草沙蚕属(Tri-pogon Roem.et Schult.).菵草属有2种及1变种,分布较广,我国有1种1变种,广西首次记录到该属的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Steud.)Fern.].草沙蚕属约有30种,多分布于亚洲和非洲,我国有11种,广西首次记录到该属的线形草沙蚕(Tripogon filiformis Nees ex Steud.).同时,还提供了2个新记录属、种的形态描述与照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施用猪粪堆肥和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小麦田菵草生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揭示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稻(Oryza sativa)-麦(Triticum aestivum)轮作制麦田杂草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生长的影响,以始于2010年10月的连续10年固定施肥田(不施肥、仅施用化肥、猪粪堆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为对象,通过2019年和2020年小麦季的调查,分析了2019年和2020年蔺草出苗、分蘖和成穗密度以及开花结实期菵草的株高、茎基粗、上部三张功能叶的长度及宽度、地上部生物量、种子产量.结果 表明:仅施用化肥处理的菵草平均出苗、分蘖和成穗密度最高,2019年和2020年分别达84.00和115.50、172.75和181.00、83.00和24.25株·m-2,显著高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和猪粪堆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仅施用化肥处理的菵草平均株高、上部三张功能叶的长度和宽度大于猪粪堆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仅施用化肥处理的蔺草平均单株干重最高,2019年和2020年分别达0.64和0.89 g·株-1,显著高于猪粪堆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仅施用化肥处理的蔺草平均单株种子产量最高,2019年和2020年分别达698.10和681.30粒·株-1,显著高于猪粪堆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长期仅施用化肥更有利于菵草的生长繁殖,而配施猪粪堆肥和秸秆施肥方式抑制了蔺草的生长繁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