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家庭医生个体化策略在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个体化策略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5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个体化管理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个体化管理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家庭医生个体化策略管理,两组均于管理前和管理6个月后评价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自我效能感(GSES)评分、遵医行为(饮食控制、遵医用药、适度锻炼、定期检查)评分、血糖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应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管理前两组患者GSES评分、遵医行为、血糖水平和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患者GSES评分、遵医行为评分和SF-36评分均较管理前明显升高,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较管理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管理后个体化管理组GSES评分、遵医行为评分和SF-36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管理后个体化管理组FPG、2hPG、HbA1c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家庭医生个体化策略管理可有效提高T2DM患者自我效能感及遵医行为,有利于血糖控制,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脑卒中高危人群空腹血糖水平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及中医证型分布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脑卒中高危人群空腹血糖(FBG)水平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及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3月北京王佐镇、蒲黄榆、方庄、花乡、大红门、东铁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符合脑卒中高危诊断者5 0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验、颈动脉超声检查、中医症状采集;依据FBG水平分级标准;比较不同FBG水平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不同FBG水平下斑块形成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结果]在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人群间,FBG分级水平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以正常血糖(NFG)为基准,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和影响因素后,空腹血糖受损(IFG)斑块形成风险为NFG的1.352倍[95%CI(1.165,1.570),P<0.01],糖尿病(DM)斑块形成风险为NFG的1.552倍[95%CI=(1.328,1.814),P<0.01];在IFG痰湿证有斑块例数所占百分比大于无斑块例数所占百分比(P<0.05),在DM血瘀证、内火证有斑块例数所占百分比大于无斑块例数所占百分比(P<0.05).[结论]IFG和DM可能都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其他证型比较,IFG人群中痰湿证,DM人群中血瘀证、内火证,可能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具有更强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北京社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北京部分社区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于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式对北京市东城区天坛社区、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北京市顺义区李桥社区、北京市朝阳区安贞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查,按照COPD诊断标准分为COPD组和非COPD组,计算COPD患病率,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共1888例社区居民纳入本研究,检查出COPD患者160例,COPD患病率为8.5%.COPD组和非COPD组在年龄、学历、吸烟、过敏史、职业暴露史、使用生物燃料、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指数、使用生物燃料以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可显著增加COPD的发生风险.结论 COPD在北京城市社区居民中较为常见,人口老龄化、吸烟、使用生物燃料以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可使其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开展早期筛查、控烟戒烟以及使用清洁燃料等将有利于社区COPD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三级医院指导下的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
编辑人员丨2023/8/5
社区居家安宁疗护以社区为单位,社区服务中心及家庭医生团队为核心,为临终患者提供全方位照料与支持,减轻患者痛苦,满足患者居家临终与离世的意愿.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9年底建立"协和-蒲黄榆联动"的居家安宁疗护模式,至今该模式已经过一定的实践与完善,本文将介绍该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北京市蒲黄榆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实践24例的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基于北京市蒲黄榆社区居家安宁疗护实践经验,探讨社区居家安宁疗护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北京市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安宁疗护团队评估的安宁疗护准入病例及接受居家安宁疗护的病例.总结居家安宁疗护患者的临床特点、安宁疗护服务情况及离世地点.结论 蒲黄榆社区提供的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共24例,对象以恶性肿瘤患者为主(18例,75.0%),疼痛为最常见症状(12例,50.0%).患者通过门诊、上门服务、微信随访多种形式接受安宁疗护服务.每例患者平均每周服务时长为(2.8±1.7)h.已离世的患者中57.9%(11/19)在家中离世.结论 蒲黄榆社区居家安宁疗护具有较稳定的患者来源,团队成员可提供多种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大部分有居家离世愿望的患者可实现居家离世,该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具有一定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