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为激活抑制量表在中国军人群体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验证行为激活/抑制量表中文版在中国军人群体中的适用性,修订量表和建立因素模型.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行为激活/抑制量表中文版(18题)对全国来自3个军区的2921名军人开展调查,利用SPSS 22.0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在固定和不固定因子数目两种情况下建立模型,在Amos 17.0中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 和 Carver及White四因素模型,以及中国大学生四因素模型不同,中国军人行为激活/抑制系统符合三因素模型(行为抑制、奖赏反应性、驱力),修订后量表包括13个题项,模型拟合效果良好(KMO=0.87,CFI=0.94,RMSEA=0.06),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系数分别是行为抑制0.78,驱力0.71,奖赏反应性0.67.其中行为抑制和驱力分量表内部一致性高于大学生四因素模型,驱力和奖赏反应性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低于国外同年龄群体.行为抑制和驱力可以正向预测抑郁程度(βBIS=0.332,βDrive=0.076,P<0.001),奖赏反应性可以反向预测抑郁程度(βRRS=-0.140,P<0.001).结论 中国军人行为激活/抑制量表三因素模型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中国军人趋近回避动机系统的测量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阈下抑郁青少年趋近和回避行为的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阈下抑郁青少年的趋近和回避行为特点.方法 27名阈下抑郁组青少年与29名对照组青少年完成趋近和回避任务,比较趋近任务与回避任务的反应时差异.同时比较两组在行为抑制系统与行为激活系统的得分差异.结果 (1)阈下抑郁组在趋近高兴表情时其反应时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阈下抑郁组:(1208.18±338.92)ms,对照组:(1058.40±204.22)ms,t=2.02,P<0.05].(2)阈下抑郁组行为激活系统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阈下抑郁组:(37.33±4.46)分,对照组:(39.76±3.75)分,t=-2.21,P<0.05];且行为激活?奖赏反应维度存在边际效应[阈下抑郁组:(12.63±1.67),对照组:(13.41±1.30),t=-1.97,P=0.054].结论 激活阈下抑郁青少年的趋近行为表现,可能有助于改善其抑郁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趋近/回避动机对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时间运动视角的心理现实性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比较广泛,但个体选择不同时间运动视角的原因或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试图探讨行为趋近/回避动机对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影响,以揭示其内在心理机制.方法:分别采用问卷法(研究1)和实验法(研究2)考察了特质BAS/BIS和状态BAS/BIS对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影响.结果:特质性BAS分数越高,个体越倾向选择自我动视角(研究1);状态性BIS分数越高,个体越倾向选择时间动视角(研究2).结论:特质性BAS和状态性BIS能显著预测个体的时间运动视角选择,行为趋近/回避动机可能是时间运动视角形成的内在心理机制,为具身认知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