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心辨治耳鸣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阐述从心辨治耳鸣的理论依据,认为心寄窍于耳,与耳藏神相通、气血相关、经络相连,心神失调,心气、心血亏虚等均为引发耳鸣的重要病机。从心辨治耳鸣的常见证型有心气虚、心血虚、心阴虚、心阳虚、心火上炎、痰热扰心、心血瘀阻等,根据患者不同情况,治疗上常配合中医辅助疗法,如针刺、运动灸、耳灸、中药封包、耳穴压豆、穴位注射、穴位贴敷、中药泡洗、足底按摩、推拿、拔罐等,效如桴鼓。并附验案一则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足底反射区及穴位按摩联合音乐疗法在脑创伤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足底反射区及穴位按摩联合音乐疗法对脑创伤伴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选择在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治疗的90例脑创伤伴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脑创伤常规护理,试验1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然之声的音乐疗法,试验2组在试验1组的基础上给予足底反射区及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三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昏迷恢复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2、4、6周,试验2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昏迷恢复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及试验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足底反射区及穴位按摩联合音乐疗法对脑创伤昏迷患者有一定促醒作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复荣通脉胶囊联合足底反射区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观察复荣通脉胶囊联合足底反射区穴位按摩治疗气阴两虚、瘀阻经络证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足底峰值压力、神经传导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期间衡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及随机余数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在基础治疗上,对照组给予反射区穴位按摩治疗,治疗组给予复荣通脉胶囊+反射区穴位按摩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神经受损程度(TCSS 评分)、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值)、足底峰值压力、神经传导速度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12周后两组患者口渴喜饮、少气懒言、五心烦热、麻木刺痛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口渴喜饮、少气懒言、五心烦热、麻木刺痛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周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FBG、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12周后两组患者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T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12周后两组患者ABI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AB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12周后两组患者足底峰值压力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足底峰值压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12周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尺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尺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无失访.治疗组糖尿病足复发率为7.5%(3例),对照组糖尿病足复发率为25.00%(10例),两组间糖尿病足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1,P<0.05).结论 复荣通脉胶囊联合足底反射区穴位按摩治疗气阴两虚、瘀阻经络证糖尿病高危足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足部神经受损程度,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痛麻洗剂配合足底穴位按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伦多(Toronto)积分影响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痛麻洗剂(自拟配方)配合足底穴位按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60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使用甲钴胺治疗2周,观察组30例使用痛麻洗剂足浴配合足底穴位按摩,疗程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反射积分和感觉检查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积分、反射积分和感觉检查积分均有减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效果更为明显,起效更快,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56.7%.结论:痛麻洗剂配合足底穴位按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甲钴胺,可以作为一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外治方法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医延续护理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中医延续护理对缺血性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缺血性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出院当天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行出院指导及睡眠卫生相关的健康教育,出院后由社区医护人员按计划随访和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延续护理,即出院后实施中医饮食调护、中药足浴、足底穴位按摩、耳穴埋籽等中医护理干预,6个月后测评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睡眠障碍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睡眠质量、药物使用因子得分和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和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缺血性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实施中医延续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其生存质量,促进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穴位埋线对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患儿站位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穴位埋线治疗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健脾益肾通督按摩和头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施以穴位埋线疗法,穴取百会、脑户、脑空、环跳、承扶、伏兔、足三里和肾俞,每次选6~8个穴位.以GMFM(D、E能区)、足底压力测试、GMFC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观察指标评价临床疗效.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由专业评估人员各评估1次.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D、E能区)、足底压力测试结果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GMFCS分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和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对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的站位静态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有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效果观察及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观察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护理方案对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诊断的小儿腹泻患者16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n=84)和对照组(n=84),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的治疗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如穴位敷贴等治疗护理方案,于腹泻的早期使用吴茱萸散敷于脐部,在腹泻的恢复期用自制的自发热行气散贴在足底按摩穴位的胃肠反射区域,对足底进行热疗.两组患儿均能正常饮食,在患儿能正常排气或排便后结束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发热、腹泻及呕吐等症状的消失时间,以及自腹泻改善后腹胀的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患儿能够正常进食、排气排便的时间等.结果:两组患儿在发热、腹泻和呕吐等症状消失时间上,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患儿均逐渐好转,其中观察组的腹泻减轻后腹胀的消失时间、正常进食以及排气排便恢复时间等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92.9%.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可靠,方便实用,可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穴位贴敷对血液透析患者失眠、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血液透析患者失眠、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足底按摩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负性情绪,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统计失眠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PSQI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失眠发生率14.67%,观察组失眠发生率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能明显改善其睡眠质量,调节抑郁、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失眠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湖南省各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技术的培训需求.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湖南省4所中医医院851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8项中医护理技术中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分别是穴位敷贴(703/851,82.61%)、耳穴贴压(696/851,81.79%)、穴位注射(672/851,78.97%);麦粒灸的开展率最低(102/851,11.16%);16项特色中医护理技术开展较多的分别是火疗法(351/851,41.25%)、足底按摩(185/851,21.74%)、梅花针(166/851,19.51%);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护理基础理论培训需求率分别为98.94%(842/851)和97.53%(830/851).结论 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还有一定局限性,但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继续教育需求迫切、强烈.建立易于护理人员接受、切实可行的中医护理继续教育模式,对促进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浴联合足底穴位按摩对糖尿病足患者局部组织中bFGF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中药浴联合足底穴位按摩对糖尿病足患者局部组织中bFGF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8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饮食和降血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中药浴联合足底穴位按摩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英国糖尿病足部神经筛查量表积分及踝肱指数进行客观比较,同时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局部组织中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结果 经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和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足部神经筛查及踝肱指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足部神经筛查及踝肱指数改善水平更显著于对照组,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明显(P<0.05),但足部神经筛查及踝肱指数改善治疗前后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局部组织中bFGF表达水平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药浴联合足底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提高足部神经传导功能,改善局部炎症水平,故具推广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