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例假性软骨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特征及COMP基因突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分析8例假性软骨发育不良(pseudoachondroplasia,PSACH)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软骨低聚物基质蛋白(cartilage oligomer matrix protein,COMP)基因突变情况.收集5例男性和3例女性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采集8例先证者、17名家系成员及250名无血缘关系志愿者的外周血,进行COMP基因位点突变检测.8例患者均为散发病例,检测到COMP基因存在突变.PSACH主要表现为身材短小,韧带松弛,早发性关节炎,就诊时8例患者身高低于同龄人平均身高3个标准差,伴有四肢粗短、下肢畸形.X线摄片特征为儿童期椎体扁平,前缘舌状突出,长骨粗短;成年人可有骨性关节炎表现.对于短肢侏儒、指趾粗短及X线摄片异常的患者应怀疑PSACH,进行COMP基因突变检测可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个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大家系的临床特点及致病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对一个5代疑似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multiple epiphyseal dysplasia,MED)的大家系(患者17例)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和致病基因的筛查,为遗传咨询和产前分子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集家系成员病史,一般体检、关节、髋部X线片资料;收集该家系外周血样,提取样本DNA,靶向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先证者DNA临床全外显子进行测序,使用Next Gene软件对测序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进一步利用Ingenuity软件对存在的突变进行功能注释,寻找先证者致病突变.针对可疑突变,PCR和Sanger测序对家系其他成员DNA样本进行验证.结果 该家系共5代,现存家系成员38人,系谱分析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家系共有患者17例,其临床表现为:幼时出现走路姿势异常,后出现髋关节及膝关节疼痛,X线有典型骨骺发育不良病理改变.高通量测序及数据分析后,筛选出先证者(Ⅳ-3)软骨低聚物基质蛋白(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基因c.1153G>A(p.Asp385Asn)错义杂合突变,该突变导致其编码蛋白的第385位天冬氨酸被天冬酰胺替代.先证者家系其他成员符合基因型与表型共分离.结论 COMP基因c.1153G>A错义杂合突变是导致该MED家系患者发病的分子机制,该突变首次在大家系中被报道,进一步明确了COMP基因c.1153G>A突变的致病性,有利于家系患者的进一步的诊治,也为产前诊断提供了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低聚仿刺参糖胺聚糖的浓度及初步药物动力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低聚仿刺参糖胺聚糖(DAHG-1W)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测定万法,研究大鼠单次静脉注射DAHG-1W后的血浆药物动力学.方法 大鼠血浆样品经灰色链霉菌蛋白酶预处理、温和酸水解脱除岩藻糖支链、硫酸软骨素ABC 酶降解成主链二糖并用2-氨基吖啶酮(AMAC)衍生后,进行LC-MS/MS 分析.色谱分离采用Cortecs UPLC T3 色谱柱(2.1 mm x 150 mm,1.6 μm),流动相为10 mmol·L-1 乙酸铵水溶液-甲醇,梯度洗脱.质谱检测采用加热电喷雾离子源(H-ESI),以负离子方式检测,AMAC标记的CS-4S6S 和CS-2S4S(内标)的多反应监测(MRM)离子对均为m/z 732.0→652.4,保留时间分别为9.0 和7.4 min.应用上述LC-MS/MS 方法测定大鼠尾静脉注射DAHG-1W(5 mg·kg-1)后的血浆药物浓度,采用WinNonLin 6.0版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大鼠血浆中DAHG-1W在3.91~125.00 μg·mL-1 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准确度为102.60%~111.17%;回收率为89.16%~103.35%;无明显基质效应且血浆样品稳定性好.大鼠静脉注射给药后DAHG-1W的血药峰浓度(Cmax)为(36.73±2.10)μg·mL-1,半衰期(t1/2)为(277.31±56.22)min,清除率(Cl)为(0.82±0.09)mL·min-1·kg-1,0~300 min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3638.30±45.84)min·μg·mL-1.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大鼠血浆中DAHG-1W 的LC-MS/MS 分析方法,可应用于DAHG-1W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