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冻人血清尿素和肌酐国家二级标准物质的研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联合使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及酶学参考方法研制冰冻人血清尿素、肌酐国家二级标准物质,作为量值溯源的载体。方法:参照JJF1343-2012《标准物质定值的通用原则及统计学原理》和JJF 1006-1994《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候选物质进行均匀性、稳定性、互换性评价;联合广东省中医院、北京航天总医院、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迈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6家参考实验室采用国际检验医学溯源联合委员会推荐的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及酶学参考方法共同对标准物质进行定值,计算不确定度。结果:所研制标准物质均匀性的方差分析结果为 P>0.05,稳定性评价 t值小于 t(0.05)查表时的 t值,互换性评价结果位于4个常规检测系统测量值95%置信区间内,最终定值结果为尿素:14.7 mmol/L,扩展不确定度0.3 mmol/L( k=2),肌酐:313.9 μmol/L,扩展不确定度14.5 μmol/L( k=2)。 结论:成功研制的冰冻人血清尿素、肌酐二级标准物质标示值可靠,均匀性、稳定性较好,不同检测系统间具有良好互换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ETTL14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A2780、SKOV3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METTL14)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上调和下调METTL14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系A2780、SKOV3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1)组织标本检测: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0例卵巢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标本,收集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的15例患者的新鲜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癌与正常卵巢组织中METTL14蛋白表达的差异。另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1例卵巢癌患者的癌组织蜡块,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癌组织中METTL1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METTL14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2)细胞实验:分别使用慢病毒载体、小分子干扰RNA(siRNA)技术,构建上调、下调METTL14表达的卵巢癌A2780、SKOV3细胞系,并采用逆转录(RT)-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验证其METTL1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后续的细胞实验分为5组,LV-METTL14组(转染慢病毒载体上调METTL14表达)及其对照LV-NC组(转染阴性对照慢病毒空载体),si-METTL14组(转染si-METTL14-2下调METTL14表达)及其对照si-NC组(转染阴性对照siRNA),以及空白组(未转染)。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各组卵巢癌细胞中N-6甲基腺嘌呤(m6A)修饰水平的变化,分别采用活细胞计数(CCK-8)法、划痕实验以及穿膜(transwell)小室侵袭和迁移实验检测各组卵巢癌细胞增殖、愈合以及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1)20份卵巢癌组织中METTL14蛋白的免疫组化总评分为(6.2±3.7)分,显著高于15份正常卵巢组织[(3.3±2.5)分; t=-2.64, P=0.012]。121例卵巢癌患者中,METTL14蛋白高表达(免疫组化总评分≥6分)69例(57.0%,69/121),METTL14蛋白低表达(免疫组化总评分<6分)52例(43.0%,52/121);METTL14蛋白高表达与METTL14蛋白低表达患者比较,手术病理分期更晚,淋巴结转移率、腹腔转移率、腹水发生率更高,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METTL14蛋白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METTL14蛋白低表达者( P=0.009)。(2)LC-MS/MS法分析显示,LV-METTL14组A2780和SKOV3细胞中m6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13±0.024、0.181±0.018,均显著高于LV-NC组(分别为0.109±0.022、0.128±0.020; P均<0.05);而si-METTL14组A2780和SKOV3细胞中m6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063±0.012、0.069±0.015,均显著低于si-NC组(分别为0.108±0.014、0.121±0.014; P均<0.05)。CCK-8法检测显示,si-METTL14组SKOV3细胞在培养在36、48、60 h时的吸光度( A)值均显著低于si-NC组( P均<0.05);LV-METTL14组A2780和SKOV3细胞在培养48、60 h时的 A值均显著高于LV-NC组( P均<0.01)。划痕实验显示,培养24 h,si-METTL14组A2780和SKOV3细胞的迁移率低于si-NC组,LV-METTL14组A2780和SKOV3细胞的迁移率高于LV-NC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在transwell小室侵袭、迁移实验中,培养24 h,si-METTL14组A2780和SKOV3细胞的穿膜细胞数均少于si-NC组,LV-METTL14组A2780和SKOV3细胞的穿膜细胞数均多于LV-NC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 结论:METTL14蛋白高表达的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更差。上调METTL14表达可提高卵巢癌细胞m6A修饰水平,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反之,下调METTL14表达则降低卵巢癌细胞m6A修饰水平,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甲胺氧化物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三甲胺氧化物(TMAO)水平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连续收集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因疑诊冠心病于北京医院心内科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CHD-DM组)和冠心病不合并糖尿病组(CHD-nDM组)。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患者血清TMAO水平。记录入选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并进行Gensini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TMAO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MAO与高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共入组患者590例,其中CHD-DM组238例,CHD-nDM组352例。与CHD-nDM组比较,CHD-DM组患者年龄较大、体重指数较高、收缩压较高,具有高血压病史及他汀类药物应用史的患者比例较高( P均<0.05)。CHD-DM组多支病变(2支及以上)患者比例高于CHD-nDM组( P<0.001)。CHD-DM组患者Gensini评分高于CHD-nDM组( P<0.05)。与CHD-nDM组比较,CHD-DM组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高( P均<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 P<0.05),尿素水平较高( P<0.05),血红蛋白水平较低( P<0.05)。CHD-DM组患者血清代谢物TMAO水平为272.0(136.2,456.0)μg/L高于CHD-nDM组的171.1(99.3,289.6)μg/L( 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MAO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178、0.189, P均<0.001),与年龄、血糖水平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260、0.111, P分别<0.001和0.01)。在校正了年龄和性别后,TMAO水平仍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101、0.230, P分别为0.02和<0.001),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 r=0.131, P<0.01)。校正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史、血脂异常史、吸烟史、他汀类药物应用史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水平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MAO水平仍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 OR=2.25,95% CI 1.16~4.38, P=0.017),但与冠心病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Gensini评分无显著相关性( OR=1.29,95% CI 0.72~2.31, P=0.386)。 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TMAO水平明显升高,且其与此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2倍基因组长度C2亚型HBV重组体的表达和多肽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获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C2蛋白的HBV多肽。方法:同源重组法构建含1.2倍HBVC2全基因组表达重组体;脂质体法转染HepG2和Huh-7细胞;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水平;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的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核心抗原(HBcAg)水平和分布。电转染法转染人永生化B淋巴细胞系(B-lymphoblastoid cell line,BLCL),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MS)法分离鉴定HBV多肽,生物信息学预测亲合力,并检索已报道序列。结果:成功构建了含3881 bp目的片段的HBVC2全基因组的重组体,即pAAV/HBV1.2 C2。HepG2和Huh-7细胞转染重组体后24、48和72 h,培养上清液中HBV DNA、HBsAg和HBeAg均呈现较高水平;HBcAg多分布在细胞核,均在48 h表达水平达高峰。从5株BLCLs细胞裂解液中检出来源于HBsAg、HBeAg和HBcAg的HBV多肽(序列长度≥8aa)共95条。比较分析共同序列和包含或重叠(≥8aa)序列,67条多肽形成了11个HBV多肽热点核心区域,有92条已见报道。51(53.68%)条多肽有相应的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等位基因分型,而与5株细胞所携带HLA等位基因一致的共有21条。 结论:成功构建和表达了pAAV/HBV1.2 C2,获得了真实世界的HBVC2多肽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临床样品前处理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集色谱技术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技术的高选择性、高特异性及高灵敏性的优点于一体,成为临床检验领域最具有生命力的新技术之一,但其分析效果往往受待测样品特性制约。由于质谱仪的抗干扰能力有限,生物样本多需要进行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才能有效提高检测性能,实现精准检测。前处理的主要作用是将目标分析物从生物基质中有选择性地分离出来,减少其他基质组分的干扰。同时,还可将目标分析物浓缩和富集,提高检测灵敏度。目前,临床样本前处理方法不仅种类多,个别方法耗时繁琐,给实验室人员在方法选择和开发及标准化操作等方面带来了困难。因此,本共识旨在为实验室方法建立提供指导,助力临床质谱检测方法的研发规范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候选参考方法的建立及其在室间质量评价计划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测定人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的候选参考方法,并对方法性能进行评价。采用该方法对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样品进行定值,初步评价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的检测现状。方法:采用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同位素标准溶液为内标,重量法进行取样,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采用蛋白沉淀结合弱阳离子固相萃取进行前处理,采用超高液相色谱耦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进行液质联用分析。根据相关EP文件对方法的特异性、基质效应、检测限、定量限、精密度、正确度和不确定度等性能指标进行了评价。采用该方法对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样品进行定值,以该定值结果为靶值,生物学变异最佳可允许总误差标准为评价限,对实验室的检测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方法特异性良好,干扰物和基质效应均不影响检测结果。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测定的检测限及定量限分别为1.08 pg/g和3.54 pg/g,批内变异系数( CV)和批总 CV分别为0.43%~1.10%、0.61%~1.42%,相对回收率为98.5%~101.9%,4种血浆样品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3.10%、2.34%、2.16%、1.73%。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结果显示,实验室测定202013和202014样品的及格率分别为80%和85%。 结论:本研究建立了ID-LC/MS/MS测定人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的候选参考方法,方法准确、精密、简便,有望作为血浆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测定的参考方法,可应用于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样本的定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血清褪黑素方法建立和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定量检测人血清褪黑素的检测方法。方法:方法学评价研究。收集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门诊,182例初诊睡眠障碍患者[男56例,女162例,年龄(45.51±16.31)岁]以及182名表观健康人群[男性87名,女性95名,年龄(48.55±11.93)岁],检测两组人群血清褪黑素水平。使用液相色谱质谱系统,采用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进行分离。柱温35 ℃,流动相为0.1%的甲酸水溶液和纯乙腈,流速为0.4 ml/min梯度洗脱。以褐黑素-d4作为内标建立方法,进行方法学预验证,评价特异性和选择性、基质效应、携带污染、重复性。随后进行性能验证,评价定量下限、线性、精密度、回收率、稀释一致性和血清样本稳定性等参数。结果:褪黑素的最低定量限为1 pg/ml,检测线性范围为1~500 pg/ml( r=0.999)。日间和批内不精密度的变异系数( CV)为3.07%~6.86%,均符合小于15%的要求,加标回收率结果为105.91%~116.30%。睡眠障碍组血清褪黑素的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00(1.00,3.28)]比[8.35(4.28,14.80)]pg/ml, P<0.001。 结论:新建立的血清褪黑素LC-MS/MS检测方法分析性能符合要求,可用于检测血清中褪黑素含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伐地那非浓度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测定大鼠血浆中伐地那非浓度的方法,并评估其可行性。方法:采集正常Sprague-Dawley大鼠血浆样本。采用Phenomenex Synergi Polar-RP 80 A色谱柱(2.0 mm×50 mm,4 μm),柱温30 ℃,流动相A为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0.1%甲酸乙腈溶液,流速为0.4 ml/min;质谱采用API 4000Qtrap三重四极杆质谱仪的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监测,伐地那非和内标监测离子质荷比分别为489.3(Q1通道)/151.2(Q3通道)和466.4(Q1通道)/234.2(Q3通道);西沙必利为内标,检测大鼠血浆中添加的伐地那非浓度。然后评估该方法检测伐地那非浓度的专属性、线性及定量范围、精密度和准确度、基质效应、稳定性。结果:在选定的色谱和质谱条件下,伐地那非和内标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62和2.80 min,峰形良好。该方法在0.2~2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该方法检测伐地那非的批内精密度(%CV)和准确度(%DEV)分别在1.5%~9.7%和-6.8%~6.6%之间。批间精密度和准确度分别在3.1%~8.4%和-3.7%~4.6%之间。均在要求的范围内。本样品处理方法,伐地那非的提取回收率在88.2%~104.6%之间,符合提取回收率的考察要求。该样品处理方法,伐地那非各质控浓度经内标归一化的基质效应因子(MF)分别为1.04、0.85、1.04,变异系数(%CV)在1.7%~10.7%之间,符合基质效应的考察要求。伐地那非的短期稳定性、长期稳定性、4次冻融循环稳定性的偏差都在±15%以内,变异系数均在5%以内。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特异性好、准确性高,可用于检测大鼠血浆伐地那非浓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五例17α-羟化酶缺陷症患者临床特征及类固醇激素的质谱测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成年后诊断的17α-羟化酶缺陷症患者临床特征,提高对17α-羟化酶缺陷症的认识和合理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至2020年在我院诊治的5例17α-羟化酶缺陷症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化结果。结果:5例17α-羟化酶缺陷症患者的社会性别均为女性,首次就诊我科并诊断时均已成年。所有5例患者均有高血压,低钾血症,双侧肾上腺增生或腺瘤,合并骨质疏松。均有典型的类固醇合成相关激素谱的变化。结论: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类固醇激素可以为17α-羟化酶缺陷症的早期诊断,酶缺乏种类、程度的评估以及治疗提供重要帮助。对此类患者,需选用合理的抗骨质疏松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质谱法的坐位盐水抑制试验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适宜切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基于质谱法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坐位盐水抑制试验(SSST)适宜切点。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疑为PA而进行SSST的患者,包括PA患者30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119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SSST后血浆醛固酮浓度(PAC),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确诊试验(PACT)评分作为诊断PA的参考标准,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探索诊断PA的适宜切点。结果:PA患者年龄(50.8±10.5)岁,男性159例(53.00%);EH患者年龄(49.4±11.2)岁,男性32例(26.89%)。SSST后PAC诊断P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95% CI 0.775~0.862)。当选择PAC 40 pg/ml(110.8 pmol/L)作为诊断PA的适宜切点时,敏感度为83.67%(95% CI 78.88%~87.56%),特异度为60.50%(95% CI 51.10%~69.21%),95.09%(155/163)的单侧PA患者能够被识别。 结论:质谱法测定SSST后PAC对PA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推荐将40 pg/ml作为适宜切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