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垫花开花授粉生物学特性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深入了解针垫花的开花结实特性,探求结实率低的原因,推动其种子生产、杂交育种、花期调控以及新品种培育工作.[方法]以针垫花为主要材料,对其开花物候、花部特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杂交指数、授粉结实特性进行研究.[结果](1)针垫花的花期一般在冬末、早春至夏季;(2)最适合测定其花粉活力的离体萌发培养基为30 g/L蔗糖+150 mg/L硼酸+50 mg/L氯化钙;(3)在开花第1-7天柱头可授性逐渐加强,第5-7天时最为强烈;杂交指数估算结果表明针垫花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4)田间观测发现,在自然状态下结实率较低,但可以自发完成授粉,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5)人工授粉试验发现针垫花异株异花授粉的结实率最高,为17.14%,而自花授粉的结实率最低,为4.94%.[结论]针垫花的雌雄蕊异熟是导致自然结实率低的原因;雌蕊花柱与子房部位的胼胝质以及花粉管顶端膨大畸形也是造成结实率低的重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滇西北高山冰缘带植物新记录
编辑人员丨2023/8/5
高山冰缘带是陆地上海拔最高的植被带,自然条件恶劣,难以到达.滇西北高山冰缘带植物区系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特有性高.该文对滇西北高山冰缘带进行植物多样性调查,通过采集标本、查阅植物志及模式标本等参考资料进行了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发现云南新记录属1个,即囊种草属(Thylacospermum Fenzl);新记录种5个,即囊种草[Thylacospermum caespitosum(Camb.)Schischk]、红萼蝇子草[Silene rubricalyx(Marq.)Bocquet]、狭叶丛菔(Solms-laubachia angustifolia J.P.Yue,Al-Shehbaz&H.Sun)、圆齿鸦跖花[Oxygraphis endlicheri(Walp.)Bennet&S.Chandra]、密垫火绒草[Leontopodium haastioides(Hand.-Mazz.)Hand.-Mazz.].这些新发现一方面丰富了滇西北高山冰缘带的植物区系资料,另一方面说明了高山冰缘带的植物多样性调查仍然存在不足.针对青藏高原高山冰缘带特别是植物多样性调查薄弱及空白地区,细致和深入的调查工作亟待开展和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土壤线虫群落分布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为明确长期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线虫群落演变的影响,以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2 a、9a、18 a),并以农田为对照,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研究了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紫花苜蓿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探讨影响其群落变化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所获土壤样品线虫种群隶属于2纲7目16科21属,其中,色矛纲为黄绵土优势线虫类群(44.6%~81.4%),相对丰度随苜蓿种植年限延长而降低.针线属、螺旋属、剑线属、Pristionchus、茎属、盆咽属、长针属、艾普鲁斯属、Isolaimium和野外垫刃属为苜蓿地特有线虫,其中,针线属(54.1%)、螺旋属(23.9%)、剑线属(21.9%)分别为2 a、9 a、18 a苜蓿地优势线虫属.紫花苜蓿土壤均以植物寄生线虫为优势类群(31.8%~67.1%),其相对丰度随苜蓿年限延长先降后升.冗余分析显示,土壤速效磷和全氮含量是影响紫花苜蓿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主导环境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局部麻醉下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评估局部麻醉下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可行性,观察术后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20-09采用局部麻醉下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30例髌骨骨折,采用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1∶1配比液将骨折处局部麻醉,用点状复位钳经皮复位骨折,根据骨折线走向和骨折块数目置入合适方向及数量的克氏针,克氏针位置满意后,用空心钻花套住克氏针进行预钻孔,选择合适长度带垫片的空心拉力螺钉沿克氏针方向缓慢置入.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5(12~16)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螺钉退出、骨折移位、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为9~13周,平均11.5周.术后3个月膝关节Bostman评分26~30分,平均29.2分.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局部麻醉下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确切,麻醉风险相对较低,并发症相对较少,能避免克氏针张力带对髌骨周围组织的刺激,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快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矫形器在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老年疾病[1],主要是关节软骨退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2-3],90%以上发生在内侧间室,表现为膝内翻.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4],导致老年疾病的发生率加速增长,60岁以上人群中约35%~50%患有膝骨关节炎[5],因此人们对KOA的治疗越来越重视.目前针对KOA的治疗主要是减轻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和功能[6],包括物理治疗、传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可以减轻疼痛但无法纠正异常的下肢力线,效果有限.传统药物治疗包括口服或外用非甾体类消炎药,镇痛效果小且副作用大[7-8].手术治疗以膝关节置换为主,是目前治疗重度KOA的最有效手术之一,但调查研究表明术后患者满意度仅有81%~89%[9-10].矫形器作为一种保守治疗方式,花费低无创伤并能有效减轻疼痛,纠正异常力线,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出发,综述了与KOA相关的生物力学评估指标及现有3种矫形器(外侧楔形矫形鞋垫、膝关节外翻矫形器、力学矫形鞋)对KOA的生物力学影响和临床疗效,旨在为以后的研究方向和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