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南高寒草甸不同海拔梯度乳白香青与长毛风毛菊的点格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与长毛风毛菊(Saussurea hieracioides)是甘南高寒草甸的主要物种,该研究通过野外群落调查,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并应用Riple K函数对不同海拔梯度(2900 m、3500 m、3800 m)的乳白香青和长毛风毛菊种群的空间分布及种间关联性进行分析,旨在了解高寒草甸种群的动态变化机制和发育、演替趋势.结果显示:(1)甘南高寒草甸的乳白香青与长毛风毛菊种群在3个海拔梯度上的分布差异显著,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长毛风毛菊种群的株数、盖度、生物量均逐渐显著降低,而乳白香青种群则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2)不同海拔梯度的种群密度差异明显,长毛风毛菊种群的密度为海拔2900 m>3500 m>3800 m,乳白香青种群密度为海拔3500m>2900m>3800m.(3)在海拔2900m草甸中,乳白香青种群在0~1.9m尺度呈聚集分布,在1.9~3.9m尺度呈随机分布,在3.9~5.0m尺度表现为均匀分布,而长毛风毛菊种群在0~3.5m尺度呈聚集分布,在3.5~5.0m尺度范围内则表现为随机分布;在海拔3500m草甸中,乳白香青种群在整个研究范围内呈随机分布,而长毛风毛菊种群则表现为聚集分布;在海拔3800m草甸中,乳白香青种群在0~4.1m尺度范围内均为聚集分布,随着研究尺度加大,在4.1~5.0m尺度则表现为随机分布,长毛风毛菊种群在0~0.6m和4.4~5.0m尺度范围内均表现为随机分布,而在0.6~4.4m尺度范围内呈聚集分布.(4)在2900m海拔草甸中,乳白香青种群与长毛风毛菊种群在0~1.9m小尺度内无关联,在1.9~5.0m较大尺度内呈负关联关系;在3500m海拔草甸中,两种群表现为无关联;在3800 m海拔草甸中,两种群之间则表现为正关联关系.研究表明,乳白香青和长毛风毛菊种群的分布格局与海拔梯度的变化均密切相关,但不同种群对海拔梯度变化的响应策略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长毛风毛菊中总香豆素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长毛风毛菊中总香豆素的回流提取工艺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总香豆素的提取率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优选长毛风毛菊最佳提取工艺,同时测定了各萃取部位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长毛风毛菊总香豆素最佳提取工艺即乙醇浓度40%、料液比1:50、提取5次,每次1 h.长毛风毛菊提取物各萃取部位对DPPH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最大清除率依次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氯仿萃取物>水残留物>石油醚萃取物.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长毛风毛菊中总香豆素提取工艺简单高效,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为长毛风毛菊中总香豆素的资源开发和工业化提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HPLC法测定长毛风毛菊中10个成分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长毛风毛菊中茵芋苷、绿原酸、东莨菪苷、4-咖啡酰基奎宁酸、1,3-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伞形花内酯、东莨菪内酯、芦丁、木犀草苷、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的含量.方法:采用COSMO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0.1%甲酸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40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结果:10个成分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18%~100.10%(RSD≤2.72%);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批长毛风毛菊分为2类;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中绿原酸、茵芋苷和东莨菪苷对分类的贡献较大.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长毛风毛菊中10个成分的定量分析,为后期临床用药和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