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二维摄影测量脸型的口罩适合性检验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各种品牌医用防护口罩的适合性检验通过率,探讨快速根据头面尺寸匹配医用防护口罩的方法.方法 选择天津市定点医院的 202 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A、B、C、D、E 5 种品牌口罩采用气溶胶凝结核计数器进行定量适合性检验.采用二维摄影测量获取研究对象形态面长及面宽,对应颜面分栏将研究对象脸型归为#1~#10 类.比较各颜面分区研究对象口罩通过率、不同品牌口罩测试通过率、不同脸型研究对象各种口罩测试通过率的差异.结果 共有 202 名测试人员参加本研究.根据颜面分栏,其中#1 类脸型占比最多[43.6%(88/202)],其次为#3 类脸型[18.2%(37/202)],研究对象多为#1、#2、#3、#4 类脸型,共 176 名,占 87.1%.202 名测试者共进行 914 次测试,通过次数 678 次,整体口罩通过率为 74.18%.A、B、C3 种品牌口罩通过率明显高于D、E口罩[87.03%(161/185)、85.57%(166/194)、82.02%(146/178)比 62.98%(114/181)、51.70%(91/176),均P<0.05],头戴式可调节口罩通过率明显高于不可调节口罩[79.54%(587/738)比 51.70%(91/176),P<0.05],B品牌口罩对<#1~#5 类脸型的适合因数(FF)明显高于#6~#10 类脸型[200(163,200)比 132(86,200),P<0.05].结论 通过二维摄影测量可以快速获得研究对象面部信息并匹配相应口罩,医院在配置时可根据医务人员脸型分区占比情况匹配测试通过率较高的口罩.在口罩选择中,尽量选择头戴式可调节口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体高密度脂肪填充颧弓区行面部塑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改善患者面部轮廓协调性的方法。方法: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郑州美莱医疗美容医院对要求改变脸型女性美容就医者36例(年龄24~32岁,平均26.8岁)结合自体高密度脂肪移植,调整颧弓宽度改善面部形态。结果:36例在术后3个月复诊时,填充1次满意33例(满意31例、基本满意2例),占91.7%;3例填充后不满意行二次填充(术后3个月进行),其中满意2例。36例患者满意35例,占97.2%,仅1例不满意。术后未见脂肪液化等其他并发症。术前患者形态面指数均值90.2,术后患者形态面指数均值88.1,改善明显。结论:自体高密度脂肪移植填充颧弓区调整面部轮廓协调性,是一种较好的应用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EZH2基因变异致Weaver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2018年10月接诊的1例Weaver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9岁2月龄,因"发现生长较快9年"就诊。患儿出生后发现生长较快,智力反应欠佳,言语不清,视物不清,脸型长,前额突,眼距宽,内眦赘皮,鼻梁塌陷,双手足有指垫,走路步态不协调,双足呈内"八"字。基因检测: EZH2基因15号外显子c.1720A>G(p.K574E)杂合变异,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经Sanger测序验证,未检测到患儿父母携带该变异,由于该病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患儿父母及胞哥均无相应症状,因此推断该突变为自发突变。结合患儿的特殊面容、临床表现及分子遗传学结果,诊断为Weaver综合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NEB基因突变致杆状体肌病11例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NEB基因突变所致杆状体肌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199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焦作市人民医院肌病中心,经肌肉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为NEB基因突变所致杆状体肌病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NEB基因检测,并对基因突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11例杆状体肌病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3例,有6例分别来自2个家系。患者就诊年龄为11~52岁,发病年龄为6~23岁,病程为5~35年。神经系统检查:11例患者中8例有高腭弓长脸型,双上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减低,近端肌力Ⅲ~Ⅴ级,远端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近端肌力Ⅱ~Ⅳ级,远端肌力Ⅲ~Ⅴ级。均无吞咽困难和呼吸肌受累。11例患者中有7例行肌肉活检,病理检查可见肌纤维大小不等,有萎缩肌纤维和代偿性肥大纤维,偶见变性坏死肌纤维。7例患者均可见不同程度的杆状体聚集。5例患者行电镜检查,均发现肌原纤维间有杆状体聚集,且多位于Z带附近,未发现有核内杆状体。11例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均发现致病基因NEB,并且共检测到9个不同的突变位点,其中外显子区域突变位点8个,内含子区域突变位点1个。其中c.21522+3A>G位点突变10例,c.1623delT位点突变3例,c.17611C>T位点突变3例。其余位点c.4417C>T、c.2549delA、c.21065dupA、c.3520G>A、c.20943G>A、c.192G>A突变各1例。结论:NEB基因突变所致杆状体肌病的临床表型有较大的异质性,肌肉病理检查发现杆状体聚集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内含子区域的c.21522+3A>G位点是本组NEB基因最常见的突变位点,c.17611C>T、c.2549delA、c.3520G>A、c.21065dupA、c.20943G>A和c.192G>A为NEB基因新的突变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用防护口罩适合性与头面部尺寸关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比较拱形、折叠形医用防护口罩的适合性检验通过率,探索头面部尺寸与口罩适合性检验的关系.方法 选取北京市6所医院的320名医务人员,使用直角规、弯脚规、皮尺进行头面部尺寸测量,采用TSI公司8038/8048型口罩适合性测试仪,对某品牌的拱形、折叠形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定量适合性检验.结果 320名受试者拱形、折叠形口罩的适合性检验通过率分别为44.38%、8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765,P<0.001).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形态面长对口罩适合性检验结果有影响,形态面长较长的人群佩戴拱形口罩的适合性较好,而形态面长较短的人群佩戴折叠性口罩的适合性较好.聚类分析显示,拱形口罩在较大脸型人群中的适合性高于较小脸型人群,而折叠形口罩在较小脸型人群中的适合性高于较大脸型人群.结论 拱形、折叠形医用防护口罩的适合性存在差异,形态面长、佩戴者脸型是影响口罩适合性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口罩生产企业提供产品设计的参考依据,为医务人员选择适合的口罩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女性面部轮廓形态学测量及美学差异化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对“椭圆形脸”与“菱形脸”和“正三角形脸”现代女性面部轮廓分析,为面部区域美容整形提供一定数据支持的理论基础.方法:调查研究的时间为2018年6月-2018年12月,研究对象为1 00名现代年轻女性,年龄20~25岁,筛选标准依据“现代汉族女性8种面型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评定,由美容专家组成评定小组人员,筛选出 “椭圆形脸”10名、“菱形脸”18名和“正三角形脸”20名,应用CT行颅面部扫描、三维重建,分析软硬组织的形态学参数,如骨性上面宽,上面宽和骨性上中面宽指数等面部形态学参数.结果:“菱形脸”和“正三角形脸”与“椭圆形脸”比较骨性上面宽、上面宽、骨性上面宽指数、上中面宽指数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椭圆形脸”与“菱形脸”和“正三角形脸”的下面宽指数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椭圆形脸”与“正三角形脸”骨性下面宽指数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椭圆形脸”与“菱形脸”和“正三角形脸”下中面宽指数比较有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椭圆形脸”与“菱形脸”和“正三角形脸”三者之间的咬肌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椭圆形脸”与“菱形脸”和“正三角形脸”咬长肌厚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椭圆形脸”与“菱形脸”和“正三角形脸”的下颌角点颏前点距离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椭圆形脸”与 “正三角形脸”下颌角角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三种不同女性面部轮廓分析发现,公认的漂亮脸型“椭圆形脸”与一般脸型“菱形脸”和“正三角形脸”之间参数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从具体形态学参数方面为美容医学提供依据,为面部轮廓进行改型提供了临床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良型俯卧位头枕的制作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前临床手术俯卧位使用的头枕内衬多为泡沫颗粒式,不抗压,弹性差,柔软性不足,同时未能考虑到不同患者脸型的个体差异,在长时间俯卧位手术的体位安置过程中,易造成着力处如前额、颧骨、下颌等处皮肤的压迫。而传统凝胶俯卧位头垫具有足够的柔软性及弹性,但其承受重力的支撑力不足,不利于术中头面部的合理固定和麻醉状态下情况的观察,灵活性差。2011年,我科针对这一问题,研制了改良型俯卧位头枕,已取得国家专利,获得临床的肯定。本研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合理的替代解决原装置受压方面的弱点,从而可以适用不同医院中各类俯卧位手术患者,同时满足麻醉观察与手术护理安全的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医用防护口罩定性适合性检验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检验医务人员佩戴的医用防护口罩的适合性,探索影响定性适合性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在某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221名医护、行政后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OSHA)认可的苦味剂气溶胶法(3MTMFT-30)进行定性适合性检验.结果 敏感性测试共201人通过,其中1级敏感度169人(84.1%)、2级敏感度30人(14.9%)、3级敏感度2人(1.0%);适合性检验201人中一次性通过188人,第二次测试通过5人,其中有8人测试不通过,通过率96.02%.影响因素分析显示,BMI指数对口罩的适合性检验结果有影响(P<0.05),而性别、年龄、是否佩戴眼镜、是否有双下巴、脸型大小、是否佩戴护目镜、形态面长、面宽、鼻宽及两耳屏点颌下弧长不是影响定性适合性检验结果的因素.结论 测试所用折叠式医用防护口罩定性适合性检验通过率较高,BMI指数是其影响因素之一;一线医务人员应通过定性适合性检验来验证医用防护口罩的密闭性,选择适合自身脸型的医用防护口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咬合重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编辑人员丨2023/8/5
咬合重建过程复杂,治疗时间长,涉及因素众多,现有诊治方案通常依据"临床艺术",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咬合重建的决定因素包括上前牙显露量、上前牙切端位置、瞳孔连线、鼻翼耳屏线和垂直距离;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牙冠的宽长比、发音、脸型、面下1/3高度、息止(牙合)间隙、大致平分颌间隙和最小修复空间;主观因素主要指面部表情观察法.本文从(牙合)平面、垂直关系、水平关系三个方面来讨论咬合重建中的决定因素、相关因素和主观因素,分析咬合重建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因素,探讨咬合重建的科学证据与临床艺术结合的临床诊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医用防护口罩适合性与头面部尺寸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医用防护口罩的适合性与佩戴者头面部尺寸之间的关系,为医护人员筛选适合的防护口罩.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6家三级或三甲医院中选取678名接触呼吸道病毒中、高风险岗位的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每名研究对象根据脸型随机选择1~4种医用防护口罩佩戴后进行定量适合性检验,适合因子≥100为检验通过,每名研究对象至少选出一种适合口罩时终止检验.测量研究对象的22项头面部尺寸指标,分析口罩适合性与头面部尺寸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进行适合性检验842人次,检验总通过率为78.3%(659/842),不同型号口罩的检验通过率为9.5%~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2.077,P<0.05),检验总通过率和各型号口罩检验通过率均未见性别差异(P>0.05).年龄、耳屏鼻根长、耳屏点间额弧长、两耳屏点间鼻下点弧长和形态面长是适合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适合性与佩戴者的头面部特征有关,人群头面部尺寸信息可以作为设计口罩、提高适合性的数据基础.建议首次使用医用防护口罩之前应进行适合性检验,以保证防护的有效性,降低呼吸道病毒感染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