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一气周流"论治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编辑人员丨2023/8/12
基于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认为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核心病机为阳虚土湿,发生、发展的关键在于痰壅于肺、木陷金逆、水寒火衰.治法应以恢复中气斡旋为本,根据肺、肾、肝等诸脏病情偏重不同,痰壅于肺者选用黄芽汤培土生金,木陷金逆者选用白茅汤清上温下,水寒火衰者选用天魂汤补肾助阳,共同促使一气运行周畅,为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中医临床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基于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从补益肝肾论治中风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中风致病之本历代医家多认为与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关系密切.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善法经典又创新意,认为中气亏虚贯穿中风病的始终,以"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的一体观,总结中风为元气亏损、中气虚衰,水寒土湿、木郁生风,生发不遂,病为中风.笔者运用"一气周流"理论剖析中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的内在机制,可知中风气虚土湿当问首罪,肝肾当补乃是宿根.治疗时应以调畅"一气周流"左路肾脾肝之升发为抓手,强调补益肝肾当重"温水寒"而非"滋水枯",通过温肾水以煦元阳,燥脾土以固中气,益肝气以利枢机,实现水土温和,肝木发荣,木静风恬的良好预后."一气周流"理论辨治中风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挖掘学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李东垣与黄元御脾胃观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5
脾胃学说因其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在中医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从生理、病理、治疗模型及用药特色对比分析了李东垣与黄元御脾胃理论之异同.生理上,两位医家均肯定了先天之气与脾胃的密切关系,脾胃是气机升降之枢,李东垣认为脾胃共同发挥枢纽作用,黄元御则认为脾土主升,胃土主降.在脾胃之间的关系中李东垣更重视胃气,而黄元御更重视脾土.病理上,李东垣认为内伤病多因气火失调,升降失常引起,黄元御则常从阳虚土湿,中气不运立论.治疗上,李东垣与黄元御分别使用的是脏腑生克五行和阴阳中土五行的思维模型.遣方用药方面,二者都以顾护脾胃为先,李东垣用药广而药量轻,君臣佐使配伍井然,黄元御用药精简,作用专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孔薇辨治肾性水肿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肾性水肿总以脾虚失制,肾不摄水为发病之本.肾性水肿多因表里俱虚,以脾肾气虚为本,加之肺虚卫表不固,易于受风而致水肿.慢性肾脏病所致水肿则多以脾肾亏虚为本,一方面脾虚土难制水,肾虚失于开阖,久则气机不畅,津液不布,湿盛水闭,甚则湿浊蕴热,瘀血不去而致水肿反复;另一方面,病情迁延或可伤及脾肾之阳,真阳怯少,水寒不化而致水肿难消.临证需仔细评估病程,分清主次,表里兼顾,把握治疗重点,于内以清补脾肾,固护正气为根本;于外重视固表祛邪,淡渗利水,兼以气血同治,从而达到缓解水肿,减毒增效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