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发荣运用角药分期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总结张发荣教授运用角药分期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经验.认为邪热耗伤气阴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机关键,初期肝郁化火,邪热内盛,耗气伤阴;中期火热炽盛,痰瘀互结,气阴始亏;后期气阴两虚,病久及肾,肝肾亏虚.治疗时,注重扶正祛邪,顾护气阴,分期辨证施治,根据不同时期病机特点总结出8组角药.初期常以柴胡-香附-郁金疏肝解郁,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中期常以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清热散结,黄药子-猫爪草-山慈菇化痰散结,丹参-玄参-苦参活血消瘿;后期常以党参-白术-薏苡仁健脾益气,麦冬-北沙参-五味子养阴宁心,黄芪-黄精-地榆养阴益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论黄芪在膜性肾病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膜性肾病以脾肾亏虚、湿瘀阻络为核心病机,其中脾肾亏虚贯穿膜性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膜性肾病早期多出现脾肾亏虚,伴随着病情进展加之虚气留滞,导致痰饮、血瘀、水湿等病理产物阻滞肾络,日久形成肾络瘀阻.黄芪为补脾益肾的要药,在膜性肾病的治疗中黄芪不仅可以发挥健脾固肾生精、益气逐血通脉的作用,配伍用药可以达到祛风搜剔、敛藏固精、通滞去实、增效补虚、升阳举陷的效果.此外,强调黄芪在膜性肾病治疗应用中谨防甘满滞胃、甘温助热之弊,掌握好补脾益肾的力度,并注意用药禁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银屑病与高脂血症共病中医病机梳理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高脂血症是银屑病的重要共病,银屑病与高脂血症共病以"血瘀"为基本病机,"痰瘀互结"为病机关键;就脏腑理论而言,以肝、脾、肾虚损为本,痰、湿、瘀互结为标,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治疗方面祛瘀和化痰兼顾,注重痰瘀共治以治其标;健脾益肾,疏肝理气以治其本,根据病情变化和病机演变规律辨证论治,灵活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卫气内伐"理论辨治手足综合征思路探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手足综合征是抗肿瘤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手足皮肤麻木或疼痛,可伴有脱屑、皲裂、渗液、破溃等,症状反复,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从"卫气内伐"理论分析,脏腑失调,营卫化源失常、循行受阻,致使卫气内伐而伏于脉中,在内不能温煦脏腑,在外不能固表御邪,加之在内的药毒(抗肿瘤药物)和在外之风寒湿邪袭扰,虚实夹杂,而成手足综合征.治当健脾和胃、温阳益肾、调和脏腑、祛邪蠲痹,方能营卫得源、清浊得分,卫气得温、脏腑得煦,血脉得通、卫行得畅,身无邪扰、内外皆安.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从扶正祛邪、调肝理脾论治口腔扁平苔藓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基于中医病因学说和五脏学说探讨口腔扁平苔藓病因病机特点,认为本病符合伏邪致病特点,病机属本虚标实,临床多见肝脾不调之证。临证用药应注重扶正祛邪、调肝理脾,常见证型有3种,其中肝郁化火、肝脾湿热证治宜清肝泻火、健脾除湿,方选龙胆泻肝汤合除湿胃苓汤加减;肝郁气滞、痰瘀互阻证治宜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方选丹栀逍遥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气血亏虚、久病入络证治宜益气健脾、补肝益肾,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减。另外,还需注意恰当应用风药,并重视心身同调、内外同治,可取得良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国医大师余瀛鳌用通治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心得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国医大师余瀛鳌教授认为,“凡病必有主证,临证必有主方”,提出以“通治方”治疗疾病的方法,常获佳效。余老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因与肾、脾、肺三脏密切相关,临证尤重脾肾,以健脾益肾、通络利水为基本治法,自拟通治方益肾健脾通络汤随症加减治疗,常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健脾益肾通络胶囊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健脾益肾通络胶囊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DN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符合入选标准的8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口服坎地沙坦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肾通络胶囊。2组均治疗1个月。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SCr及BUN,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内脂素、HbAlc、IL-6、TNF-α水平;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6%(40/41)、对照组为85.4%(35/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05, P=0.048)。治疗后,研究组尿液中24 h尿蛋白定量[(64.35±6.39)mg比(96.32±8.74)mg, t=18.908]、SCr[(86.84±9.30)μmol/L比(124.34±13.11)μmol/L, t=14.939]、BUN[(5.41±0.59)mmol/L比(7.58±0.71)mmol/L, t=15.052]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血清内脂素、HbAlc水平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0.595、13.140, P值均<0.01);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0.071、6.969, P值均<0.01)。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5/41)、研究组为4.9%(2/4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406, P=0.236)。 结论:健脾益肾通络胶囊联合坎地沙坦酯可有效改善DN患者的肾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益肾健脾活血方穴位敷贴联合健身气功五禽戏改善透析患者衰弱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益肾健脾活血方穴位敷贴联合健身气功五禽戏对改善透析治疗的衰弱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及衰弱程度的效果及影响,为透析患者衰弱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住院规律透析治疗的衰弱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规律透析、基础治疗及饮食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健脾益肾活血方穴位敷贴联合健身气功五禽戏。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2周后实验室检查结果、主观整体评估量表得分及中医症状得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4、8、12周后不同时间点的Fried衰弱量表得分变化。结果:对照组年龄(54.08 ± 11.34)岁,男23例,女17例。试验组年龄(57.38 ± 9.89)岁,男19例,女21例。干预4、8、12周后不同时间点试验组的Fried衰弱量表得分分别为2(2,2)、1(1,2)、1(0,1)分,低于对照组的3(2,4)、2(2,3)、2(2,3)分,其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05.76、18.38、46.67,均 P<0.01),组内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干预后不同时间点2组Fried衰弱量表得分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78、-4.01、-6.08,均 P<0.01)。试验组干预12周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检验结果分别为(107.88 ± 15.58)g/L、(39.10 ± 4.92)g/L、(289.36 ± 72.05)mg/L,高于对照组的(100.15 ± 17.62)g/L、(36.93 ± 4.72)g/L、(255.63 ± 75.3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08、-2.01、-2.05,均 P<0.05)。干预12周后试验组主观整体评估量表A级(营养良好)及B级(轻中度营养不良)例数分别为36、4例,对照组分别为23、17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91, P<0.01)。干预12周后试验组中医症状得分为(4.68 ± 2.50)分,低于对照组的(9.58 ± 4.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13, P<0.01)。 结论:益肾健脾活血方穴位敷贴联合健身气功五禽戏可有效改善透析衰弱患者的营养状况,减轻患者的衰弱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自拟健脾益肾方治疗老年骨骼肌减少症脾肾两虚、寒湿内蕴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自拟健脾益肾方治疗老年骨骼肌减少症脾肾两虚、寒湿内蕴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月-2019年5月北京市隆福医院骨骼肌减少症脾肾两虚、寒湿内蕴证老年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营养支持等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健脾益肾方。2组均连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症状、体征评分,采用电子握力器测定上肢肌力,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过程中,对照组1例中途退出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39/41)、对照组为72.5%(2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103, P=0.013)。治疗后,观察组四肢倦怠无力、畏寒肢冷、腰酸膝软、小便清长、便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9.964、12.510、14.103、13.415、14.599, P值均<0.01);左手握力[(52.75±7.91)kg比(46.10±7.22)kg, t=3.954]、右手握力[(53.93±8.09)kg比(48.55±7.17)kg, t=3.169]均高于对照组( P<0.01);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 [(23.90±3.34)ng/L比(19.44±3.15)ng/L, t=6.184]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自拟健脾益肾方可有效改善老年骨骼肌减少症脾肾两虚、寒湿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上调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从湿瘀毒探析糖尿病肾病病机及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糖尿病肾病(DN)作为糖尿病一种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病因.由于DN病程迁延,预后不良,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威胁.通过整理中医古籍中DN的历史沿革及现代医家对DN的见解,总结出"湿""瘀""毒"这三种病因病机,以及它们在DN中的发病机制—湿浊内生、瘀血阻络、毒损肾络,以健脾益肾泄浊、扶正祛瘀、解毒通络、益肾通络泄毒为治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