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懋修重订戴天章《广瘟疫论》探微
编辑人员丨2023/8/6
戴天章重视瘟疫病早期阶段的辨证,发挥吴有性《瘟疫论》,著《广瘟疫论》.晚清儒医陆懋修认为吴有性《瘟疫论》实为论温疫,戴天章《广瘟疫论》实为论温热,故对戴氏著作重加考订,悉改疫为温,削删辛温类方药,增减字句,润色行文.虽然陆氏在整理他人著作时,依己观点径改原文字句并附加己意的行为值得商榷,但陆氏的重订使得《广温热论》得以流传,影响后学.后世医家何廉臣评价其“论温热症甚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试述温病气分证与六经辨证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1/1/17
温病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广义伤寒包括温病. 对于温病理论,柯韵伯提出"温病证治散见于六经""阳明为成温之薮". 陆九芝亦说:"温病之病本隶于《伤寒论》中,治温病之方,并不在《伤寒论》之外."[1]温病学说与《伤寒论》关系密切,《伤寒论》所述的清热、攻下、养阴等治法以及相应方药,对温病治疗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家叶天士在《内经》《伤寒论》等基础上,根据外感温热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总结出的一种辨证方法 ,揭示了外感温热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一般规律. 其中气分证涉及范围广,症状复杂多样,临床类型较多,与伤寒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的一些表现类似[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