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瘟疫的中医分类及相关理论探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瘟疫是指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一类疾病,即现代医学之传染病。由于瘟疫种类繁多,古代不同时期的医家对瘟疫的认识与理解也不断的演化与发展。本文通过对古籍文献的整理,挖掘中医对瘟疫的分类,并对瘟疫相关理论进行辨析,从而完善中医对瘟疫的分类,以期为现代疫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轻法频下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轻法频下”由清代温病大家章虚谷提出,针对湿热邪气胶黏、难以速除的特点所设,是以小剂量药物配合一日内多次使用下法的方式,将湿热邪气逐步排出体外,用以治疗温病湿热邪气积滞肠道的特殊治法。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病机为湿热邪气蕴结大肠致使局部气血失和,热盛肉腐成脓,故临床应用“轻法频下”治疗切合病机,理气导滞同时配合行气活血,可使湿去热消,气血调和,而脓血自除,患者症状得以快速缓解。本病患者虽有下利,治疗却不应囿于大便溏而不可攻之的思维,且“六腑以通为用”,“轻法频下”亦为“因势利导”“通因通用”思路的具体体现,临床值得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叶天士运用白虎汤类方规律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白虎汤是《伤寒论》中治疗阳明气分证的主方,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扩展了白虎汤类方主治脉象及主治范围,将之运用于数脉、弦数脉、虚脉、芤虚脉、弱脉、濡小脉,提示患者症状表现出时气温病的特点,或舌象提示暑热暑湿时,可不拘于脉象表现,四诊合参运用白虎汤。白虎汤既清阳明胃火,也清肝郁之火;白虎加桂枝汤卫气同治、清气热兼解表;白虎加人参汤或白虎加苍术汤治疗暑热、暑湿气分痉厥证;白虎汤加减可气营血同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温病条辨》邪正合治思想探讨心血管疾病伴发谵妄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心血管疾病伴发谵妄是双心疾病中典型的双心急症。基于《温病条辨》谵妄相关条文,基于吴鞠通“祛邪以护正”思想,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从温病学角度探讨心血管疾病合并谵妄,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年老阳衰、阴液受损和秽浊温邪侵袭人体,治疗当以开窍、通下及复阴阳为基本治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从肺胃相关论述麻杏石甘汤治疗发热咳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基于肺胃相关理论,分析麻杏石甘汤主治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其方药组成,探讨其在治疗发热咳嗽中的临床应用,认为肺胃功能失常是导致营卫失和而汗出的直接原因;发热方面,从伤寒六经辨证来看,寒邪由表入里过程中,郁而化热,形成邪热壅肺证;从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来看,温邪初袭,侵及肺卫,从而引起肺气宣降功能失常,卫气温分肉、充皮肤功能失常,进而出现发热;从三焦辨证来看,胃喜润恶燥,表邪误汗伤津,入中焦而从燥化,可出现胃与大肠的燥热证候,且表无大热而肺热较甚。咳喘则因胃的功能失常影响肺之宣降,而致咳嗽、咳喘等呼吸功能异常表现。附验案探讨该方的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探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叶天士"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乃温热病邪侵入营分后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对气、营、"入营""透热转气"等概念的讨论与阐释,以说明"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内涵和临床意义,着重辨析了邪入营分4种途径与"透热转气"的关系、清营汤等方剂对"透热转气"法的体现及其具体运用等问题,并借叶天士医案对以上问题加以说明,以期深入阐释"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内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国医大师薛伯寿诊治幼儿毒疹思路分析及应用体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国医大师薛伯寿融会贯通伤寒、温病、瘟疫学说,兼用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活用经方、时方治疗小儿温病。幼儿毒疹属小儿温病范畴,以高热及周身红疹并见,并伴高热惊厥、烦急腹胀等症。薛老认为,本病属邪束少阳、气分热盛之证者,治宜和解少阳、清热透疹,方用柴胡剂合升降散、银翘散加减化裁,和、通、清三法并用。基于薛老治疗幼儿毒疹之思路,还可治疗幼儿急疹,效果甚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与失眠论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叶天士提出的"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是湿温病的关键治法。湿为阴邪,易阻遏阳气,唯有"利小便",使邪有出路,阳气方可通畅,此谓通阳;"不在温"强调温通之意,并不是一味用附子、干姜之类;"利小便"并非单纯利尿,而是湿邪祛除的信号。对湿邪导致阳气布散失常,阳气被遏,阴阳失调而出现的失眠,不应一味用安神之类,而应强调治病求本,关键在于如何祛湿通阳,故叶天士提出"利小便"以"通阳"的论述,意在祛湿邪而通达阳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龟苓膏对温病湿热证模型大鼠活动状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龟苓膏对温病湿热证模型大鼠体温、胃肠运动、胃肠激素、Th1/ Th2细胞因子及水液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及龟苓膏低(3.4 g/kg)、中(6.8 g/kg)、高剂量组(13.6 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环境因素+肥甘饮食+生物因子”方法制备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造模后连续灌胃相应药物7 d,观察给药期间大鼠一般状态、体重及体温,采用称重法计算大鼠胃残留率,炭末推进法计算大鼠肠推进率,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P-物质(SP)、IL-4和干扰素-γ(IFN-γ)及电解质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3(AQP3)mRNA水平。结果:造模后第22天,与模型组比较,龟苓膏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升高( P<0.05);龟苓膏中、高剂量组大鼠第19~20天肛温降低( P<0.01);龟苓膏中、高剂量组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增加( P<0.01或 P<0.05),血清MTL、GAS、SP水平升高( P<0.01或 P<0.05),SS水平降低( P<0.01或 P<0.05);IL-4、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降低( P<0.01);龟苓膏高剂量组AQP3 mRNA[(1.16±0.25)比(0.23±0.01)]水平上调( P<0.01)。 结论:龟苓膏可有效改善因复合因素所致的温病湿热证模型大鼠的活动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胃肠运动、增加胃肠激素分泌、恢复免疫系统Th1/Th2动态平衡及促进水分从肠腔转运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从郁论治肺系疾病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肺居上焦,为五脏六腑之华盖,通于天气,诸气皆属于肺。气为阳主动,升降出入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邪阻气机,滞而不畅,其势为郁。郁则生热,郁热轻者,局于肺之经络,即温病之卫分证;郁之重者,闭于肺脏,致肺病贲郁。郁始于气,久及血,衍生痰、湿、火、积、瘀等诸多病理产物。临床可从郁论治肺系疾病,主要包括从肺经郁热辨治外感病与从郁论治肺病贲证两类情况。肺经郁热与肺病贲证虽有不同之处,但均以肺郁为中心,实则为一个整体,一为肺经郁,一为肺府郁,临证均可治以宣肺开郁之法,活用栀子豉汤、升降散、新加升降散、和风细雨汤等方药,重点在消散其郁,方可使肺宣肃复权,气机升降有序,症状得以缓解,肺病得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