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继发胸腰椎后凸畸形的开放性手术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是脊柱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并发症,好发于胸腰椎,可引起骨折部位急慢性疼痛和椎体高度丢失,并可导致进行性后凸畸形。对陈旧性OVCF所致的后凸畸形,开放性手术如前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及截骨矫形可以改善局部序列,实现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难以完成的后凸矫形,重建矢状面平衡。由于OVCF患者年龄偏大,部分患者一般情况较差,且骨质疏松导致椎体脆性增高,使手术以及术后内固定失效的风险升高。前路手术存在入路复杂、力学稳定性较差等问题,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后路手术。由于单纯减压固定存在后凸矫正度数的限制,因此需要截骨矫正后凸畸形。对伴有后凸畸形的陈旧性OVCF患者,因骨密度的降低使螺钉把持力下降,而螺钉一旦松动势必影响矫形效果。多数研究采用骨水泥增强椎弓根螺钉治疗,增加了椎体的轴向拔出力,提高了螺钉的稳定性。不同截骨方式的选择是决定患者能否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症状性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治疗临床指南》要点解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症状性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SCOVF)病变复杂,治疗方法多样,但是缺乏统一的选择标准。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学组组织专家制订并发布了《症状性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治疗临床指南》,由于篇幅限制,指南并未对相关推荐意见进行深入阐述和分析。为此,笔者对SCOVF的诊断、手术方式选择和内固定方式选择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同行更好地掌握指南的内涵并正确应用于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机器人辅助与徒手长节段置钉联合楔形截骨治疗Ⅳ型陈旧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与徒手长节段置钉联合楔形截骨治疗Ⅳ型陈旧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SOVCFs)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68例Ⅳ型CSOVCF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46例;年龄61~82岁[(71.2±12.3)岁]。骨折节段:T 11~T 12 37例,L 1~L 2 31例。32例行机器人辅助长节段置钉联合楔形截骨治疗(机器人组),36例行徒手长节段置钉联合楔形截骨治疗(徒手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辐射暴露剂量、术中导针调整次数、单枚椎弓根螺钉置入时间、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矢状面轴向距离(SV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上关节突关节损伤、术中导针置入偏差和脑脊液漏及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的发生率。 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6个月[(18.2±5.1)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单枚椎弓根螺钉置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为(502.5±58.3)ml,明显少于徒手组的(690.2±45.9)ml;术中辐射暴露剂量为(32.6±10.8)μSv,明显低于徒手组的(48.6±15.2)μSv;术中导针调整次数为(2.1±0.3)次,明显少于徒手组的(20.7±5.8)次;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为99.7%,明显高于徒手组的91.8%( P均<0.01)。与术前比较,两组内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SVA、TK、LL明显恢复( P均<0.05);与术后3 d比较,两组内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SVA、TK均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与术后3 d比较,两组内末次随访时LL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间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SVA、TK、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内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VAS和ODI明显降低( P均<0.05);与术后3 d比较,两组内末次随访时VAS和ODI明显降低( P均<0.05)。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机器人组上关节突关节损伤率为1.6%,明显低于徒手组的9.6%( P<0.01)。两组术中导针置入偏差、脑脊液漏及PJK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机器人辅助较徒手长节段置钉联合楔形截骨治疗Ⅳ型CSOVCFs,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医患辐射暴露量,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减少上关节突关节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多学科诊疗一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道1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cT 4N 1M 1b期),有糖尿病、高血压病、痛风、陈旧性心肌梗死、哮喘病史。患者经过18个月传统内分泌治疗后前列腺癌进展至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阶段,给予雄激素剥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扎卢胺。因腰椎压缩性骨折,予手术治疗;后新增骨转移病灶,对新增骨转移灶行放疗。患者存活长达97个月,其中mCRPC阶段存活长达79个月,肿瘤相关症状基本消失,PSA控制在<0.003ng/ml,影像学检查示病灶维持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能CT水-羟基磷灰石分离技术对胸腰椎骨折诊断的影响:不同年资放射科医生间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双能CT(DECT)水-羟基磷灰石(HAP)分离技术能否提高椎体新鲜压缩性骨折的检出率,并研究其诊断效能与放射科医生经验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50 例创伤后接受胸腰椎DECT和MRI检查的患者资料,DECT获得常规混合能量CT平扫图和水-HAP重建图像.四名放射科医生独立盲法阅片,该四名医生分别具有 1 年、5年、8 年和 12 年工作经验,首先根据CT平扫判断是否存在椎体骨折及骨折的新旧,再结合DECT水-HAP图来判断有无骨折及骨折的新旧.以MR T2 脂肪抑制图像为金标准,进行DECT诊断效能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以及CT平扫与结合水-HAP图结果配对分析.结果 MRI共发现 54 节新鲜骨折,38 节陈旧性骨折.与常规CT平扫相比,结合水-HAP图像提高了所有医生的诊断效能.四名医生结合水-HAP图像后,准确度分别由常规CT的0.76、0.75、0.82、0.84 提升至 0.87、0.89、0.92、0.9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由 0.83、0.83、0.89、0.87,0.66、0.63、0.71、0.79 提升至 0.93、0.94、0.98、0.94,0.79、0.82、0.84、0.9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由 0.78、0.76、0.81、0.85,0.74、0.73、0.82、0.81 提升至 0.86、0.88、0.90、0.94,0.88、0.91、0.97、0.92;被评为"不确定"椎体的数量分别由 23、21、19、12 节下降到 7、5、5、1 节.与常规CT平扫相比,DECT水-HAP分离技术提高了所有医生诊断新鲜椎体骨折的准确度,配对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HAP分离技术使患者也受益,四名医生结合水-HAP图像后,需要进一步MRI检查的患者数量分别由 14、13、14、11 人下降到 4、3、3、1 人.结论 DECT水-HAP分离技术可提高不同经验水平放射科医生基于CT诊断椎体新鲜压缩性骨折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RI与CT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分析MRI与CT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 2019 年7 月—2021 年7 月建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78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9 例.所有患者均先进行X线检查,对照组采用CT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MRI进行诊断,对比 2 组的诊断结果.结果:以X线检查结果为标准,观察组准确度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 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旧骨折椎体的加权图像表现为T1 高信号、T2 等信号、抑脂T2长低信号;形态表现为扁平、楔形;椎体周围软组织均无异常信号.新鲜骨折椎体的加权图像表现为T1 低信号(不规则)、T2高信号、抑脂T2高信号;形态表现为扁平、楔形、凹陷形;椎体周围软组织均存在异常信号分布.结论:使用MRI对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检查较CT检查更加全面,准确度更高,能够明确骨折新旧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准确的影像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双源双能量CT视觉评估和定量分析对椎体骨髓水肿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DECT)虚拟去钙(VNCa)技术中视觉评估(VE)和定量分析对椎体骨髓水肿(BM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8 月至 2022 年 4 月 60 例胸腰椎新鲜骨折(观察组)及 60 例陈旧性骨折(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以 MRI 结果为参考,将 DECT 的 VE结果与之对比,分析 1.75 和 1.45 斜率对 BME 的诊断效能;比较新鲜与陈旧性骨折的定量参数(vCT、rCT、CaD、FF、ΔvCT)差异并绘制ROC曲线,采用Z 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差异;进一步评估VE与定量参数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1.75 与 1.45 斜率 VE 诊断新鲜与陈旧性骨折的敏感度分别为88.0%、69.3%,特异度分别为 93.8%、87.5%,1.75 斜率的诊断符合率为 90.3%,高于 1.45 斜率的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7,P<0.05).椎体新鲜与陈旧性骨折的 vCT、rCT、FF、ΔvCT 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其中ΔvCT值的AUC值最高(0.96),诊断阈值为 28.5 HU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 89.3%、96.2%,与其他定量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VE 的 Youden指数(0.82)高于vCT(0.62)而略低于ΔvCT(0.86);VE与定量参数联合的 AUC 值(0.95)低于ΔvCT.结论:VNCa技术VE和定量分析对椎体骨髓水肿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两者联合的诊断价值不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腰椎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与MRI在诊断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48 例,按照不同扫描方法多序列MRI与CT进行,分为MRI组与CT组,评估CT和多序列MRI扫描成角畸形、脊髓损伤、神经损伤、椎管容积改变的检出率.结果 MRI组诊断准确率为100%,CT组为85.42%,MRI组新鲜骨折/陈旧骨折诊断率和骨折类型准确率均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序列MRI扫描成角畸形、脊髓损伤、神经损伤和椎管容积改变总检出率为53.65%,高于CT组4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多序列MRI扫描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可有效显示骨折的不同特征性征象,准确率显著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MSCT、MRI及二者联合在诊断腰椎体压缩性骨折中优劣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 (MSCT)、磁共振成像(MRI)及二者联合在诊断腰椎体压缩性骨折中优劣势.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93例,对患者分别进行MSCT、MRI及联合诊断,分析患者骨折范围及分布结果,分析腰椎压缩性骨折的MSCT及MRI影像表现,比较MSCT、MRI及二者联合在诊断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检出率.结果 经MSCT诊断发现新鲜腰椎压缩性骨折与陈旧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比较在骨折线清晰锐利、脊髓挫伤出血、脊椎旁软组织影、附件骨折、椎体周围脏器挫裂伤、椎间盘真空征象、椎体骨小梁结构紊乱硬化等方面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MRI和MSCT联合MRI对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检出率较MSCT的检出率高(P<0.05).结论 MSCT在诊断腰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RI能反映脊髓及韧带的损伤,MSCT与MRI联合诊断更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骨质疏松性中胸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特点及PVP手术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骨质疏松性中胸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特点,并评估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12-2017-03诊治的46例骨质疏松性中胸椎压缩骨折,均采用单侧穿刺PVP治疗.从病史、临床表现、基础疾病、骨质疏松程度、影像学方面分析其临床特点,比较术前、术后3d、术后1个月胸背痛VAS评分、JOA日常活动受限度评分(ADL)、骨折椎体中间高度比值及骨折椎体Cobb角.结果 骨质疏松性中胸椎压缩骨折的临床表现为胸痛、背痛及起卧困难等,部分患者平卧、翻身困难,骨质疏松严重,多合并下胸椎及腰椎陈旧性骨折.术前、术后3d、术后1个月胸背痛VA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3d、术后1个月胸背痛VAS评分、ADL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胸背痛VAS评分、ADL评分较术后3d明显改善.术前、术后3d、术后1个月骨折椎体中间高度、骨折椎体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中胸椎压缩骨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胸背部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对于胸痛合并平卧功能受限的患者,术后常需进一步洽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