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3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整群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留置针置管效果(留置针留置时间、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并发症发生率(脱管/堵管、静脉炎、血肿、药液外渗等)、护理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脱管/堵管、静脉炎、血肿、药液渗漏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将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干预应用于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中,能够显著提升静脉留置针的置管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优化护理工作质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骨内局部给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骨内局部给药(intraosseous regional administration,IORA)是将骨内输液与止血带技术相结合,利用止血带限制药物在靶肢体的分布,以实现局部组织浓度较全身给药更高的给药方式。近年来,IORA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目前在TKA中主要通过IORA技术给予预防性抗生素。研究证明在TKA术前通过IORA技术给药可以显著提高局部组织的药物浓度。此外,也有研究在TKA中使用IORA技术进行术前镇痛,获得了良好的术后早期镇痛效果。然而,目前尚不明确通过IORA技术给予抗生素是否可有效预防人工关节感染。同时,关于IORA技术是否会增加穿刺点意外、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尚存争议。本文通过对TKA中使用IORA技术给药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显示IORA技术在TKA中的应用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以显著提高局部的药物浓度。在初次TKA中,IORA技术在术后感染预防、疼痛控制等方面可能较传统静脉全身给药方案具有优势。但是,在肥胖、糖尿病以及翻修TKA等感染高危人群中,通过IORA技术给予预防性抗生素的效果尚不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B超引导下改良中长导管留置在脑卒中静脉输注脱水剂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B超引导下改良中长导管留置在脑卒中静脉输注脱水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治疗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入院患者作为对照组( n=40),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入院患者作为观察组( n=40)。对照组应用普通Y型留置针,观察组应用改良中长导管留置针。观察并比较两组平均置管时间、穿刺次数、平均输液滴速及输液时间、两组24 h后堵管、静脉炎、感染以及静脉血栓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输注脱水剂平均滴速快于对照组,平均输液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堵管、静脉炎、感染、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脑卒中静脉输注脱水剂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中长导管留置,可有效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穿刺次数,有助于脱水剂药物的快速输注,减少输液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超声引导下头臂静脉入路技术在儿童患者静脉输液港植入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儿童医院接受静脉化疗的13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儿的资料,化疗前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头臂静脉(BCV)入路技术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导管头端位置由术中DSA透视下确认。13例患儿均采用右侧BCV入路,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12例(92.31%)1次穿刺成功,仅1例需两次穿刺成功。TIVAP留置时间为(678±105)d。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7.69%(1/13),仅1例患儿出现导管功能障碍,表现为无法抽回血伴推注困难。所有患儿未发生误穿动脉、血/气胸等即刻/早期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生导管相关血栓形成(CRT)、TIVAP相关感染、导管异位/打折等严重/远期并发症。本研究初步表明,超声引导下穿刺BCV这一新的入路技术在患儿TIVAP植入中是简单可行、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长导管与PICC在静脉输液早期并发症比较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比较置入中长导管(MC)与PICC 30 d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工具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供指导与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EBSCO、Ovi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发表的关于置入MC与PICC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与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按照纳排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2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临床对照试验、1篇前瞻性队列研究、6篇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MC组12 765例和PICC组33 78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MC组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移位的概率低于P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R=0.37,95% CI 0.18~0.76, P<0.05; RR=0.49,95% CI 0.25~0.97, P<0.05)。 结论:在静脉输液早期与PICC相比,选择使用MC具有一定安全性与有效性,当需持续输注等渗或接近等渗的药物,且无需持续输注发泡剂药物时,可优先考虑使用MC。但今后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以为MC在国内的普及使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植入式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对比植入式输液港(I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接收的乳腺癌化疗患者9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PICC作为化疗途径,观察组则采用IVAP。对比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后并发症,同时调查两组管路维护时间、带管舒适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穿刺1个月、3个月、6个月导管留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意外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管路维护时间短于对照组,带管舒适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植入式输液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舒适感强,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的置管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社区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水平评定量表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编制社区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水平评定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参考2019版《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输液治疗实践标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相关文件,通过回顾性文献分析、质性访谈、召开专家会议、预试验,形成社区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水平评定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5—6月对大连市20所社区的260名社区护士进行调查,检测量表信效度。结果:形成的社区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水平评定量表包含5个维度(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管理能力、并发症处理、健康教育)、18个条目,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0.510%。评定量表总的内容效度为0.92,各条目的内容效度为0.76~1.00。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57,重测信度为0.948。 结论:该社区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水平评定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社区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水平的评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模式对肿瘤患者手臂输液港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管理模式对肿瘤患者手臂输液港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湖南省肿瘤医院2020年1—10月置入手臂输液港肿瘤患者68例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8月置入手臂输液港肿瘤患者84例为干预组。对照组遵循医院原有的胸壁港及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的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方法,干预组采用HFMEA管理模式进行手臂输液港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臂输液港置入围手术期风险优先指数(RPN)、高危失效模式的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前评估不充分、术中配件丢失、穿刺位置过低、导管裁剪过短、导管与注射座连接不紧、切口缝合后再进行导管定位、术后健康教育不充分等失效模式RPN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术前评估不充分、术后健康教育不到位的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FMEA管理模式可以降低肿瘤患者手臂输液港围手术期环节风险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长期输液工具全程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构建中长期输液工具全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分别选择2021年1—8月、2021年9月—2022年4月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应用中长期输液工具的患者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各205例。比较两组护士操作前获取登记信息所需时间及两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和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得分。结果:最终观察组纳入202例患者,对照组纳入199例。中长期输液工具全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后,观察组护士操作前获取登记信息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中长期输液工具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有助于对患者实施全程信息化管理,有效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与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静脉治疗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为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人员对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识别与处理能力,指导和规范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行为,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根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临床实际情况及专业人员判断,中华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委员会制订了《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临床护理实践指南》,以期为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具体的指导意见,并根据临床最新证据不断更新和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