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颌磨牙即刻种植的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上颌磨牙区翻瓣、微创拔牙后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为上颌磨牙区的即刻种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拟行上颌磨牙拔除后即刻种植的患者41例(共41个牙位),其中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为(49.7±1.8)岁(18~66岁)。术前拍摄锥形束CT进行测量分析;术中切开翻瓣,微创拔牙,彻底清除软硬组织表面的炎性肉芽组织,在正确的三维位置制备种植窝、植入种植体,记录种植体完全就位时的扭矩值和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采用非埋入式愈合。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并检测ISQ值后行牙冠修复。永久修复后12个月拍摄锥形束CT。评价指标为术后6个月的种植体存留率和完成修复后12个月的成功率;术后即刻、6个月以及永久修复后12个月种植体的颊腭侧、近远中跳跃间隙大小及术后即刻和6个月种植体ISQ值。结果:41例患者共植入41枚种植体,种植体植入后6个月存留率为100%(41/41);完成修复后12个月种植修复成功率为100%(41/41)。种植体植入时扭矩为(42.77±0.79)N·cm。术后即刻种植体颊侧和腭侧跳跃间隙分别为(3.15±0.16)和(2.86±0.18)mm,近远中跳跃间隙分别为(2.94±0.19)和(3.77±0.21)mm,术后6个月及牙冠修复后12个月随访锥形束CT显示种植体周围均无跳跃间隙。术后即刻与6个月种植体的ISQ值[分别为(74.78±0.59)和(80.20±0.4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03, P<0.001)。 结论:上颌磨牙区翻瓣、微创拔牙和彻底清除软硬组织表面的炎性肉芽组织后即刻种植可行,牙槽骨与种植体能实现良好的骨结合,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盆底重建手术后聚丙烯网片或吊带暴露并发症的处理及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盆底重建手术后聚丙烯网片或吊带暴露的临床评估、处理方法、结局和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盆底重建手术后发生聚丙烯网片或吊带暴露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从盆底手术后1个月至术后10年.对随访中发现网片或吊带暴露者先进行网片暴露的类别、时间和部位(CTS)分类,再按暴露程度、是否伴有感染和疼痛程度等决定处理方式,分为门诊处理组(包括观察期待、局部涂抹雌激素、剪除暴露的网片或吊带)和入院手术组(入院后麻醉下进行手术治疗),随访两组患者的主、客观疗效,客观检查采用妇科检查确定暴露部位的愈合情况,采用患者整体印象改善评分量表(PGI-I)评估主观满意度.结果 110例盆底重建手术后发生聚丙烯网片或吊带暴露的患者中,门诊处理组74例、入院手术组36例;前次盆底重建手术为经阴道网片手术95例,抗尿失禁吊带手术5例,骶骨阴道穹隆固定术10例.门诊处理组74例患者均为CTS分类1~3类,经门诊处理后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0±1.8)个月.入院手术组36例患者中,29例为阴道网片暴露CTS分类1~3类患者,其中21例1次手术后愈合,5例手术后再次出现暴露后经保守处理后愈合,2例2次手术后愈合,1例3次手术后愈合;5例为吊带暴露患者,其中2例行吊带部分切除术后愈合,2例为吊带侧方穿出阴道经切开放回后愈合,1例尿道中段吊带暴露将吊带埋入缝合后再次暴露,局部剪除暴露吊带后愈合;1例为术后1年膀胱网片暴露经膀胱切除暴露网片后愈合;1例为网片后路吊带的穿刺路径导致疼痛,去除暴露的网片后疼痛症状缓解.门诊处理组74例患者中,PGI-I评估结果为非常好、很好者分别为65例(87.8%)、9例(12.2%);入院手术组36例患者中,PGI-I评估结果为非常好、很好者分别为30例(83.3%)、6例(16.7%).结论 盆底重建手术后,约2/3的网片或吊带暴露属于CTS分类1~3类的轻度患者,可经门诊处理;约1/3属于CTS分类4~6类的重度患者或复杂患者,需要入院手术处理.盆底重建手术后一旦发生网片或吊带暴露应积极处理,绝大多数患者的结局较好,因而不影响原手术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植体周炎再生治疗短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植体周炎相关骨缺损进行再生性手术的短期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植体周炎患者9例,受累植体共计10枚,所有纳入植体经影像学检查均有3 mm以上垂直骨缺损,存留2个或以上骨壁,其中3枚植体因修复体存在缺陷,治疗前拆除修复体,更换为愈合基台.常规牙周及植体周非手术治疗后,进行植体周引导性骨再生手术,植体周翻瓣后进行机械清创,彻底清除炎症肉芽组织,用3%过氧化氢溶液充分擦洗植体表面,生理盐水冲洗后,骨缺损内植入骨替代材料,覆盖胶原屏障膜,采用非埋入愈合方式,术后追踪观察6个月,分别比较治疗前和术后6个月的植体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植体周袋底与黏膜边缘之间的距离)和骨水平(bone level,BL,植体周骨缺损最根方与植体颈部平台之间的距离).结果:所有受累植体基线时最深PD范围6~10 mm,最大BL范围3.2 ~8.3 mm.相比基线水平,术后6个月植体周平均PD从(6.2±1.4)mm降低为(3.1±0.6)mm,BL平均改善为(3.0±1.5)mm,治疗前后PD和BL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如果将术后6个月无PD ≥6 mm位点及探诊出血,且实现1 mm以上骨高度增加作为再生治疗成功的标准,8例患者的9枚植体治疗成功,另有一枚植体因术后6个月PD仍达6 mm,且有明显探诊出血,未达到治疗成功标准.结论:引导性骨再生技术应用于植体周炎骨缺损的再生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短期疗效,长期疗效有待继续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埋入式和非埋入式愈合对口腔种植临床效果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种植体愈合方式分为埋入式和非埋入式两种.埋入式愈合在种植体植入后便关闭黏膜创口,可封闭种植体与口腔环境的连通,增加种植体稳定性,促进骨结合;但需进行二次手术,手术创伤较大,且恢复时间长.非埋入式愈合中,种植体的愈合基台穿龈,其仅需一次手术,便捷省时;但易受口腔肌肉活动等的影响,不适于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差的情况.两种愈合方式各有利弊,而现鲜见关于二者在临床效果比较方面的综述和临床选择指南方面的报道.本文通过比较埋入式和非埋入式愈合在微生物聚集程度、骨组织吸收程度、软组织预后、种植体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得出在同时满足两种愈合方式种植条件的情况时,二者在临床效果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因此临床医生可依据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缺牙区骨组织和软组织条件、患者便利性和疼痛耐受度、患者美学要求等方面进行考虑,综合二者利弊,对埋入式和非埋入式愈合进行选择.而对于糖尿病患者,则更推荐埋入式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软组织水平种植体不同愈合方式对早期边缘骨吸收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在后牙区单颗牙缺失修复中不同愈合方式对早期边缘骨吸收(MBL)的影响.方法:收集进行软组织水平种植体植入术的患者,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愈合方式对种植愈合期及负载后1年时MBL量的影响.结果:在愈合期埋入式愈合组(SH,n=21)边缘骨吸收(MBL)量明显低于非埋入式愈合组(NSH,n=25)(P<0.05),负载1年时两组的MBL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软组织水平种植体植入时可以采用埋入式愈合的手术方式,可能有助于减少其在愈合期的MBL,但对减少负载后的MBL没有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