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体式颌位关系记录托盘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6
现有的颌位关系记录托盘为上下一体式设计,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无法准确获取上颌(牙合)平面、上唇下约1 mm的位置、上唇支撑度等重要信息.从而使得数字化颌托(或诊断义齿)准确性欠佳,为后继进行准确边缘整塑印模及最终颌位关系记录与转移带来困难.该文介绍了一种分体式颌位关系记录托盘的设计、临床使用方法及要点.其能够准确获取上颌(牙合)平面、上唇下约1 mm的位置、上唇支撑度等重要信息,为后继进行准确的颌位关系记录与转移提供参考,也为利用口内扫描获取数字化印模后,基于采用分体式颌位关系记录托盘获取的(牙合)平面、上唇下约1 mm的位置、上唇支撑度等信息直接制作全口义齿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一种新的基于全口义齿测量的牙列缺失修复用颌位记录托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测量全口义齿的相关特征数据,并以此设计用于牙列缺失患者全口义齿修复的一种新的、可记录各种参数的颌位记录托盘.方法:对100副在临床应用的全口义齿,测量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间距a1、上颌第一磨牙中央窝连线至义齿前缘距离a2、上颌义齿宽度a3、上颌义齿长度a4、右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舌尖至基托组织面高度a51、右下颌第一磨牙中央窝至基托组织面高度a52、上唇系带切迹至上颌中切牙切端连线的高度a6、上中切牙区唇侧基托最薄处厚度a7,并以此设计颌位记录托盘支撑杆孔间距b1、支撑杆孔至托盘前缘距离b2、托盘宽度b3、托盘长度b4、上颌后牙区托台高度b51、支撑杆高度b52前部手柄高度b6、前部手柄厚度b7,以制作不同型号的颌位记录托盘.结果:各组数据的最小值、平均值、最大值(单位:mm)分别如下:a1:37.1、44.5、59.6;a2:22.6、29.0、38.1;a3:48.5、58.2、76.6;a4:37.4、50.8、61.0;a51:5.6、9.5、14.7;a52:3.8、9.9、18.8;a6:8.9、16.6、24.7;a7:1.2、2.8、5.9.设计大、中、小3种号型的颌位记录托盘.临床应用时,首先在托盘组织面用硅橡胶重衬,托台平面和前部手柄下缘确定(牙合)平面;继而安装下颌支撑杆,旋转螺丝至合适的垂直距离;然后在支撑杆前后放置硅橡胶,确定水平关系;最后在前部手柄唇侧画线标记面部中线及微笑、静息时上唇下缘位置.结论:本研究测量的全口义齿数据对分析修复空间提供了参考,本研究设计的托盘为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修复时确定颌位关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两次就诊制作全口义齿的效果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评价使用新理念及高效材料两次就诊制作全口义齿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方法:收集我院2018~2019年上、下颌牙列缺失拟行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35例.缩短常规全口治疗流程,两次完成全口义齿的全部制作.第一次就诊使用全口无牙牙合托盘制取初印模,快速石膏灌模并制作个性化托盘,随后使用个性化托盘制取终印模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面弓和哥特式弓完成颌位关系记录.第一次就诊结束后灌注终印模,上牙合架,使用舌侧集中牙合理念排牙,直接充胶完成.第二次就诊戴牙,在口内完成全口义齿必要性的调改.对治疗完成患者进行全口义齿满意度调查.结果:35例患者均未出现固位不良或咬合不佳而返工重做情况.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患者对两次复诊制作的全口义齿疗效满意.结论:高效材料及新的全口义齿理念的应用下,两次就诊制作全口义齿疗效精度佳,疗效可.复诊次数减少更利于患者依从,值得临床中进一步实践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