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是一种罕见的损伤,目前对于此类病例报道较少,在临床上很容易被误诊为简单的脚踝扭伤.如果患者存在特定的损伤机制,应进行CT扫描以明确诊断.目前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的治疗尚无标准化共识,传统的开放手术包括踝关节内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及后内侧入路手术.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深入人心,关节镜技术、数字化技术辅助经皮治疗、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治疗等技术被应用于临床.该文就距骨后突内侧结节骨折诊治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
远程监管在药品监管和企业管理的作用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当前,信息技术与监管业务不断融合,数字化监管、移动化监管等创新监管方式的作用不断凸显.远程监管能够通过智能分析风险点准确制定监管策略,从而提高监管效率并确保药品安全.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点带面",推行"药监慧眼"工程试点,实现药品生产安全远程监管.在试点过程中,云南白药集团及其子公司通过"技术先行""数据赋能"解决了信息化程度不同企业的数据收集、上传、预警问题,为探索药品生产智慧监管提供了新思路."药监慧眼"工程试点的实施不但促进了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推进质量管理系统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将生产过程可识别化,为智慧监管打通了关键一环,是药品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总结试点项目的实施和成效,并对实现药品生产全过程可追溯、推进药品生产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监管大数据的应用场景进行了思考,建议通过鼓励医药产业信息化、打通中药原料的追溯和监管、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构建智能化数据分析等措施,推动药品安全治理的网络化、智慧化、高效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
智慧重症监护病房助力重症医疗可及性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过去半个世纪重症医学取得迅猛的发展,危重症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然而与专业快速发展不匹配的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基础建设逐渐出现短板及ICU人文关怀发展滞后。然而,随着医疗行业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应用5G和人工智能(AI)技术构建智慧化ICU将逐步解决重症医学人力物力缺乏、报警准确性低、响应速度及能力不足等短板;同时通过加强人性化关怀着重改善患者就诊舒适性,增加ICU人文关怀属性,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对危重症患者的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水平。本文通过回顾ICU发展历史,明确智慧ICU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智慧ICU建设后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后阐明了智慧ICU建设的3个组成部分:智慧化空间与环境管理、智慧化设备与物品管理、智慧化监护与诊疗。最终通过智慧ICU实现以人为本的诊疗理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
基于数字化骨科技术的CBL教学在脊柱后凸畸形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目的:探讨虚拟人体重建和3D打印的数字化骨科技术融入到临床研究生脊柱后凸畸形CBL教学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选取在我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专业学位硕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人),授课内容为典型脊柱后凸畸形病例。实验组采用基于数字化骨科技术的CBL教学,先后进行小班理论讲授、模型讲解、分组讨论、术前手术设计、手术观摩及具体问题提问抽答等;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进行大班理论授课。课后分别对两组学员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运用SPSS 25.0进行 t检验。 结果:针对强直性脊柱炎伴脊柱后凸畸形和脊柱半椎体伴脊柱后凸畸形教学而言,实验组学生的课堂兴趣满意度、理论知识掌握度、手术方案理解度得分分别为(9.4±0.2)、(91.1±3.8)、(91.5±3.5);对照组学生的课堂兴趣满意度、理论知识掌握度、手术方案理解度得分分别为(8.2±0.4)、(82.1±3.5)、(83.1±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脊柱后凸畸形的教学中,基于数字化骨科技术的CBL教学优于传统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临床技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
人工智能在骨科术中导航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骨科手术复杂而精细。骨科导航系统的开发旨在通过分析术前、术中和术后数据,提供增强现实的三维可视化环境,提高治疗效果。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及临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被引入到骨科术中导航系统中。人工智能与器械设备、成像技术相结合,增强了骨科医生的可视化能力,使他们在手术过程中获得实时反馈和指导,进而提供最佳临床决策。人工智能在骨科术中导航的应用还能提高手术的可重复性,降低了人为错误的发生率。本文综述了人工智能在骨科术中导航的应用现状,并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配准、实时跟踪和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对目前存在的局限和不足进行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
机器学习评估及预测模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在工作中做出了贡献。现在正处于数字化时代,临床实践中的数据量不断增加,这就需要医疗工作者整合并解释临床工作中的广泛信息。在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学习技术的帮助下,心血管内科的研究者开发了诸多的预测模型,以试图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和治疗效果。主要介绍了机器学习的主要模型分类,总结了目前使用机器学习技术建立的心血管疾病预测模型,以期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精确诊断,并为以后使用机器学习技术开发心血管疾病预测模型提供更明确的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
口腔修复中虚拟患者的构建和应用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近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虚拟患者在口腔修复、口腔正畸和口腔颌面外科等学科中的应用逐步增多。虽然不同学科关注口腔虚拟患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口腔虚拟患者在辅助预测疗效和制订治疗计划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三维图像和数据的来源、配准的方法和方式均可影响口腔虚拟患者的构建精度和呈现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团队研究、临床应用经验以及国内外其他团队的研究,论述口腔修复中虚拟患者的构建数据来源、构建方法及临床应用,为口腔虚拟患者在口腔修复中的规范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并进一步展望口腔虚拟患者的未来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
基于数字化三维重建及模拟置钉技术的儿童后路枕骨髁螺钉置钉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目的: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优化测量儿童枕骨髁解剖学特征,并通过模拟置钉评估其置钉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行上颈椎螺旋CT扫描的年龄段为3~12岁非脊柱疾患儿童上颈椎CT影像学资料104例,其中男61例,女43例,依据年龄分为5组。将获得的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在三维视图下测量枕骨髁解剖学参数。随后,通过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获得枕骨及寰椎3D骨性结构并模拟置钉,计算不同年龄段后路枕骨髁螺钉置入成功率并在3-Matic软件协助下优化测量螺钉置钉参数,比较分析儿童枕骨髁解剖学参数及螺钉置钉参数间的差异。结果:测得儿童枕骨髁解剖学参数长、宽、高及寰枕距离分别为(18.91±1.70)mm、(9.75±1.19)mm、(8.64±1.46)mm及(6.11±1.48)mm,且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 P<0.05)。枕骨髁内倾角与年龄相关性不明显( P>0.05)。枕骨髁解剖学参数左右侧及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获得可置入螺钉枕骨髁169侧,均成功置入直径3.5 mm螺钉,总置钉成功率为81.3%,双侧枕骨髁同时置钉成功率为75.6%,高年龄组具有较高的置钉成功率,男性置钉成功率与双侧同时置钉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女性( P<0.05),但置钉成功率左右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置钉参数男女性别间及左右侧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进钉长度随年龄增长存在正相关性( P<0.05)。寰枕距离与枕骨髁高之间、钉道长度与枕骨髁长及枕骨髁内倾角与螺钉内倾角之间呈正相关性( r=0.838, P<0.05; r=0.944, P<0.05; r=0.347, P<0.05)。 结论:直径3.5 mm螺钉可安全置入寰枕距离>4 mm的3~12岁儿童枕骨髁,且置钉成功率随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数字化三维重建及模拟置钉技术可优化测量置钉参数从而合理设计置钉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
骨窗技术在显微根尖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骨窗技术是指在病变表面完整的骨板上进行切割以形成骨窗和游离骨块,从而获得手术入路,并在手术最后阶段将脱位的骨块重新放置到原位的手术方法。在显微根尖手术中应用此技术有改善手术视野和可操作性、减少术后骨缺损、促进病变区域骨愈合、维持颌骨轮廓完整性等优势。在手术过程中,准确定位和制备骨窗是进行后续操作的重要前提,但在术区位置靠后或病变表面骨皮质厚而完整等情况下完成此步骤较困难,同时游离骨块复位后能否稳定在原位也与手术预后密切相关,数字化导航技术和骨腔填塞材料的辅助应用可能有助于改进骨窗技术,为疑难病例患牙的保留提供更多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
尘肺病诊断相关影像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职业性尘肺病(简称尘肺病)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病种,根据我国现行标准GBZ 70-2015《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尘肺病主要依据高千伏或数字化X线摄影(DR)后前位胸片表现进行诊断、分期。尘肺病胸部X线摄影技术是尘肺病诊断中研究最多、应用最成熟的影像检查技术。但该技术在一些早期尘肺病检查及职业健康体检的筛查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一定漏诊、误诊的风险。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及人工智能(AI)技术作为辅助影像检查手段在尘肺病辅助诊断研究中表现出不同的应用诊断价值。本文综述了几类影像检查技术的优点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未来尘肺病诊断相关影像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1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