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贵州省中学生伤害相关行为现状,为政府、卫生、教育部门制定伤害行为防治措施提供理论参考及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多阶段分层整群抽取贵州省14所学校初一至高三5 027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非故意伤害行为中骑车违规、步行违规、到无安全措施场所游泳/滑冰和跌坠危险行为报告率分别为30.9%、5.0%、23.9%、17.8%和9.8%;故意伤害相关行为中经常遭受欺侮报告率在1.1%~5.4%之间,不良内隐性心理行为报告率在12.9%~ 24.8%之间,自杀未遂报告率3.8%,离家出走报告率9.3%,有意自伤报告率12.5%.各项行为报告率在不同性别、学段、地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学生是各类伤害相关行为的高发人群,需结合学生的性别、学段、地区等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早期综合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北京市中学生骑车违规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学生骑车违规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减少中学生骑车违规行为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3-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16个区县的32 810名中学生进行自填式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调查.采用两步聚类法将有骑车违规行为的研究对象分为4类风险等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风险4级与人口统计学特征、其它非故意伤害行为的关联强度.结果 北京市中学生骑车率为80.0%,其中,37.2%的人报告有骑车违规行为.男生的各项违规行为报告率均高于女生(P<0.05);高中生与初中生骑车违规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6);农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P<0.05);母亲文化程度越低,学生骑车违规报告率越高;单亲、重组和隔代家庭学生的骑车违规报告率高于核心和大家庭的学生;有其它非故意伤害行为学生的各项违规行为报告率均高于无此类行为的学生(P<0.05).男生、高中生和重组家庭学生分别比女生、初中生和其它类型家庭的学生更易出现风险等级较高(3、4级)的违规行为;农村学生不同风险等级(1、3、4级)违规行为的报告率普遍高于城市学生;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技校/中专的学生风险4级违规行为报告率最高;有其它非故意伤害行为学生的风险4级违规行为报告率均高于无此类行为的学生(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生(OR=2.75,95%CI:2.51~3.01)、农村(OR=1.41,95%CI:1.30~1.54)、母亲文化程度高、重组家庭(OR=1.51,95%CI:1.10~2.10)、有步行违规、有非安全场所游泳、滑冰行为(OR值分别为2.47、1.29、1.80,95%CI分别为2.19~2.78、1.12~1.49、1.57~2.07)是骑车风险4级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青少年骑车危险行为与性别、学段、城乡、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类型、其它非故意伤害行为密切相关,在对青少年的骑车违规行为进行干预时,应考虑从个体、人际、组织、社区和国家政策五个水平进行多层次的综合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我国西部地区青少年伤害行为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我国西部地区青少年伤害行为,为有效防控青少年伤害行为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检索CNKI、Wan Fang、VIP、PubMed、Springer Link和Elsevier等数据库中2000-2017年我国西部青少年伤害行为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效应量指标为伤害行为报告率及95%CI,绘制森林图,并进行亚组、敏感性及发表偏倚分析.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显示近1年内打架报告率17.3%(95%CI:14.3%,20.9%),有自杀意念12.1%(95%CI:8.4%,17.1%),骑车违规51.0%(95%CI:43.5%,58.5%),步行违规27.5%(95%CI:16.2%,42.7%),非安全游泳11.4%(95%CI:9.1%,14.1%),有明显性别和学段差异.结论 我国西部地区青少年伤害行为报告率较高,卫生教育等部门应引起重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湘西地区大学生伤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湘西地区大学生伤害行为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及实施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湘西地区在校大学生的伤害行为进行问卷调查,不同特征大学生伤害行为的比较采用x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调查647名大学生,步行违规、骑车违章、非安全游泳行为报告率分别为1.2%、12.5%和10.0%,其中骑车违章、非安全游泳行为报告率男生均高于女生(P均<0.05).打架行为报告率为6.8%,男生高于女生(P<0.O1);自杀意念、常心情不愉快、常孤独报告率分别为:9.3%、11.6%和7.7%,年级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骑车违章行为的危险因素有男生(OR=1.829,95%CI:1.132~2.954)、自杀意念(OR=2.496,95%CI:1.294~4.816);抑郁行为的危险因素有城镇(OR=1.742,95% CI:1.082 ~2.806)、常孤独(OR=3.385,95% CI:1.740 ~6.584)、自杀意念(OR=2.414,95%CI:1.294~4.816).结论 湘西地区大学生伤害行为问题普遍存在,学校应针对不同特征大学生的突出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大学生伤害行为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6年武陵山区农村4个少数民族青少年伤害行为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武陵山区农村4个少数民族青少年伤害行为特征.方法 2016年9-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张家界桑植县白族乡共抽取4所农村中学的2170名中学生,平均年龄(15.25±1.70)岁,其中男生1011人、女生1159人,初中生1187人、高中生983人,土家族537人、苗族546人、侗族523人、白族564人,对其伤害相关行为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武陵山区农村4个少数民族青少年非故意伤害行为报告率分别为骑车违规29.49% (640/2170)、步行违规3.18%(69/2170)和非安全游泳29.49%(640/2170),故意伤害行为报告率分别为打架26.36% (572/2170)、常无安全感7.60% (165/2170)、自杀意念18.85% (409/2170)、自杀计划6.54%(142/2170)、曾自杀过3.27% (71/2170)、常心情不愉快31.06%(674/2170)、常孤独17.05% (370/2170)、常失眠11.84% (257/2170)、抑郁15.85%(344/2170)、想离家出走26.22%(569/2170)和离家出走尝试6.87% (149/2170).伤害行为相关分析表明:骑车违规行为与非安全游泳、打架、常孤独、常失眠、离家出走意念、离家出走尝试行为呈正相关(r=0.051~0.227,P<0.05);步行违规行为与打架、常无安全感、自杀意念、常心情不愉快、常孤独、常失眠、离家出走意念、离家出走尝试行为呈正相关(r=0.047~0.096,P<0.05);非安全游泳行为与打架、常心情不愉快、离家出走意念、离家出走尝试行为呈正相关(r=0.048 ~0.222,P<0.05);打架行为与自杀意念、常失眠、抑郁、离家出走意念、离家出走尝试行为呈正相关(r=0.053~0.164,P<0.05);常无安全感行为与自杀意念、常心情不愉快、常孤独、常失眠、抑郁、离家出走尝试行为呈正相关(r=0.046~0.146,P<0.05);自杀意念行为与常心情不愉快、常孤独、常失眠、抑郁、离家出走意念、离家出走尝试行为呈正相关(r=0.157~0.342,P<0.05);常心情不愉快行为与常孤独、常失眠、抑郁、离家出走意念、离家出走尝试行为呈正相关(r=0.089~0.317,P<0.05);常孤独行为与常失眠、抑郁、离家出走意念、离家出走尝试行为呈正相关(r=0.114~0.281,P<0.05);常失眠行为与抑郁、离家出走意念、离家出走尝试行为呈正相关(r=0.142~0.236,P<0.05);抑郁行为与离家出走意念、离家出走尝试行为呈正相关(r=0.116~0.166,P<0.05);离家出走意念行为与离家出走尝试行为呈正相关(r=0.293,P<0.05).结论 武陵山区农村4个少数民族青少年伤害行为的发生存在性别、年级、民族差异,多种伤害行为之间相互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上海市某区初中生交通伤害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上海市某区初中生的非致死性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青少年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某区3所初中的学生.描述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道路交通行为、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的分布状况,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共有2804名中学生纳入研究,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率为4.85%,初一、初二、初三学生的交通伤害发生率分别为6.00%、3.42%和5.2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骑车双手离把、骑车攀扶其他车辆、骑车带人、步行违规行为是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和95% CI分别为1.695 (1.076 ~2.670)、1.966 (1.021~3.788)、2.022 (1.195 ~3.423)、1.814 (1.265 ~2.600)];女生、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上是交通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OR值(95% CI)分别为0.529 (0.355 ~0.789)、0.634 (0.420 ~0.957)、0.387 (0.244~0.614)].结论 初中生交通违规行为与道路交通伤害密切相关,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健康教育减少其交通违规行为,有助于降低青少年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贵州省6高校大学生骑车违规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贵州省大学生骑车违规行为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问卷(大学生版),多阶段分层整群抽取贵州省3座城市6所高校中350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时点前30 d里大学生骑车违规行为报告率为16.9%,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骑车带人13.2%、双手离把5.7%、相互追逐打闹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骑车违规报告率男生(23.4%)高于女生(13.9%),经济水平好的城市(19.0%)高于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骑车违规报告率相对于女生OR为1.438 (95%Cl: 1.174~1.763),父亲为个体工商户相对于机关企事业人员OR为1.833 (95%Cl:1.096~3.066),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相对于高中OR为1.983(95%Cl:1.256~3.132),吸烟、在没有安全措施的地方游泳、滑冰、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安眠药均与骑车违规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大学生骑车违规行为报告率较高,应该提高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上海市2004-2019年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特征和变化趋势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上海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变化趋势,为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综合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参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根据实际监测需要编制问卷,分初中版、高中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2004-2019年选取6次上海全市范围调查中问卷填写完整的59 209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 2004-2019年,调查前7 d内,9.2%~50.6%的中学生平均每天喝汽水饮料≥1次,54.2%~76.1%的中学生报告吃甜点≥2次;48.3%~60.7%的中学生每天运动60 min以上的天数≤3 d,16.1%~35.2%的中学生报告课外学习时间过长且报告率逐年上升,年均百分比变化率(APC)为5.15%(t=9.28,P<0.01),长时间上网报告率为6.0%~13.6%,在高中生中呈上升趋势(APC=5.35%,t=3.14,P<0.05);中学生步行违规行为报告率为从2004年69.1%下降至2019年27.6%(APC=-6.28%,t=-8.18,P<0.01),但骑车违规行为近年来有所上升;故意伤害行为如打架、欺负行为等均在逐年下降;初次吸烟年龄≤13岁的报告率逐年下降,但尝试饮酒行为报告率在初中生中有所上升,APC为1.61%(t=3.48,P<0.05);1.6%~3.4%的中学生具有网络成瘾行为倾向,网络成瘾倾向报告率在高中生和女生中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6.59%和10.29%(t值分别为6.37,8.62,P值均<0.01).结论 2004-2019年间,上海市中学生非故意伤害行为、故意伤害行为、物质成瘾行为得到改善,然而不良饮食和缺乏体力活动行为报告率仍然较高,后续需重点关注不良饮食和缺乏体力活动行为并采取综合性干预手段加以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山东省中学生骑自行车行为及安全意识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调查中学生骑自行车上学跌伤情况、骑车违规行为及安全意识,为预防中学生骑车交通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中学生骑行行为及安全意识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基本情况、骑车违规行为、安全意识和行为等内容.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中学生,采用"问卷星"进行匿名调查.单因素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分析骑车违规行为、跌伤、磕碰刮擦和是否戴头盔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695人,骑车上学率为39.57%,骑车跌伤率为23.64%.和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磕碰刮擦"者分别占5.45%、20.00%、3.64%,共27.27%.骑车违规行为发生率18.18%.仅9.09%经常戴头盔,人行横道从不下车推行的占3.64%,超车时总是观察路况的占54.55%,关注机动车转向灯和躲避大型车辆的分别为63.64%和76.36%.不同年龄、居住地、家庭结构、母亲文化程度等对骑车违规行为有统计学差异;不同学段、是否独生子女、母亲文化程度等对骑车跌伤有统计学差异;不同学段、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步行违规等对"磕碰刮擦"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中学生骑车跌伤、磕碰和违规行为仍较普遍,应根据影响因素筛选重点群体并加强安全教育和促进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