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检索词:“高趋避动机”。为您检索到约 1 条结果
-
情绪动机方向诱发额叶皮质不对称激活的神经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考察个体在高趋近动机和高趋避动机情绪条件下的注意力捕获和情绪感知脑区不对称性激活的潜在神经生理机制.方法 26名被试观看三类典型情境图片(美食、恐惧、中性)后诱发相应的高趋近动机、高趋避动机和中性情绪,并记录其脑电数据.结果 对于P1波幅,高趋近动机、高趋避动机、中性情绪状态下三者之间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对于P2和LPP波幅,高趋近动机和高趋避动机情绪状态分别与中性情绪的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前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显示,高趋近动机情绪在左前额区,而高趋避动机情绪在右前额区,相比中性情绪诱发了更大的LPP波幅.结论 早期感觉加工阶段,高趋避动机情绪在视觉皮质纹外区占用更多的注意资源.中期和晚期的注意分配阶段,高趋近动机与高趋避动机情绪的激活过程促进了注意力的分配和信息资源的获取,且在晚期阶段,高趋近动机情绪在左前额区而高趋避动机情绪在右前额区表现出更强的情绪感知力,表明前额皮质区域对情绪动机方向处理的不对称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自动推荐中

检索“高趋避动机”结果,无相关内容记录,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