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绪动机对中学生即时性学习判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情绪动机是否影响学习判断及其在短时记忆阶段的影响机制。方法:通过初步测试并且用E-Prime软件编制了一套适用的试验流程,选取134名中学生群体作为被试。以情绪视频诱发后进行即时学习判断为试验范式,进行2(情绪动机方向:正性趋近、负性回避)×2(动机强度:高、低)×2(词对关联性:高关联、低关联)×2(短时记忆载荷:多、少)的四因素混合试验,观察受试者的学习判断成绩,结果采用SPSS 23.0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在学习判断等级上,情绪动机方向和动机强度交互作用显著( F=5.177, P=0.025, η2 =0.040),情绪动机强度和方向分别与短时记忆容量载荷交互作用显著( F=4.778, P=0.031, η2=0.037 ; F=4.302, P=0.040, η2=0.034)。此外,情绪动机方向( F=15.256, P<0.001, η2=0.110)、动机强度( F=7.518, P=0.007, η2=0.057)、短时记忆载荷( F=13.384, P<0.001, η2=0.097)、词对关联性( F=212.238, P<0.001, η2 =0.631)的主效应显著;在学习判断准确性上,情绪动机方向和动机强度交互作用显著( F=5.646, P=0.019, η2 =0.044)。情绪动机强度和方向分别与短时记忆容量载荷交互作用显著( F=4.593, P=0.034, η2 =0.036; F=4.033, P=0.047, η2 =0.031)。此外,情绪动机方向( F=15.318, P<0.001, η2=0.110)、动机强度( F=7.572, P=0.007, η2=0.058),短时记忆载荷( F=11.119, P=0.001, η2=0.082)、词对关联性( F=135.814, P<0.001, η2 =0.523)的主效应显著;在回忆成绩上,词对关联性( F=416.326, P<0.001, η2=0.771 )、短时记忆载荷的主效应显著( F=9.609, P=0.002, η2=0.772 )。 结论:情绪动机方向、强度对学习判断产生影响,情绪动机与短时记忆联合影响学习判断等级和准确性,情绪动机通过对短时记忆阶段学习过程有关的线索作用而影响学习判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行为激活抑制量表在中国军人群体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验证行为激活/抑制量表中文版在中国军人群体中的适用性,修订量表和建立因素模型.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行为激活/抑制量表中文版(18题)对全国来自3个军区的2921名军人开展调查,利用SPSS 22.0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在固定和不固定因子数目两种情况下建立模型,在Amos 17.0中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 和 Carver及White四因素模型,以及中国大学生四因素模型不同,中国军人行为激活/抑制系统符合三因素模型(行为抑制、奖赏反应性、驱力),修订后量表包括13个题项,模型拟合效果良好(KMO=0.87,CFI=0.94,RMSEA=0.06),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系数分别是行为抑制0.78,驱力0.71,奖赏反应性0.67.其中行为抑制和驱力分量表内部一致性高于大学生四因素模型,驱力和奖赏反应性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低于国外同年龄群体.行为抑制和驱力可以正向预测抑郁程度(βBIS=0.332,βDrive=0.076,P<0.001),奖赏反应性可以反向预测抑郁程度(βRRS=-0.140,P<0.001).结论 中国军人行为激活/抑制量表三因素模型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中国军人趋近回避动机系统的测量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主性动机对抑郁症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和短期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自主性动机的特点及其对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和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行为趋近和抑制系统量表(BAS/BIS),动机特征问卷简版(MT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82例住院抑郁症患者分别在基线及治疗2周后以及性别年龄匹配的82例健康对照进行评估,以HAMD总分在治疗前后的减分率作为主要疗效指标.结果 抑郁症患者在MTQ-求知因子分[(30.37±6.78)分]、MTQ-精通因子分[(28.68±6.24)分]、BAS-驱力因子分[(9.90±2.76)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3.72±4.34)分,(32.29±4.74)分,(11.18± 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MTQ-情绪化因子分[(36.26±7.14)分]、MTQ-担心因子分[(40.87±7.56)分]、BIS因子分[(22.68±2.61)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7.29±5.73)分,(33.69±6.38)分,(15.51±3.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基线HAMD-17总分与基线HAMA总分(r=0.666,P<0.05)、BIS(r=0.278,P<0.05)、MTQ-担心(r=0.264,P<0.05)、MTQ-情绪化(r=0.371,P<0.05)呈显著正相关;基线 HAMA总分与基线 HAMD-17总分(r=0.666,P<0.05)、MTQ-担心(r=0.228,P<0.05)、MTQ-情绪化(r=0.282,P<0.05)呈显著正相关.对患者治疗2周的HAMD-17和HAMA减分率分别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MTQ-精通、BAS-驱力的贡献显著,解释HAMD-17减分率变异的19%(R2=0.19);BAS-驱力的贡献显著,解释HAMA减分率变异的16.9%(R2=0.169).结论 抑郁症患者自主性动机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较高的自主性动机水平(BAS-驱力)可能与较好的临床疗效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情绪动机方向诱发额叶皮质不对称激活的神经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考察个体在高趋近动机和高趋避动机情绪条件下的注意力捕获和情绪感知脑区不对称性激活的潜在神经生理机制.方法 26名被试观看三类典型情境图片(美食、恐惧、中性)后诱发相应的高趋近动机、高趋避动机和中性情绪,并记录其脑电数据.结果 对于P1波幅,高趋近动机、高趋避动机、中性情绪状态下三者之间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对于P2和LPP波幅,高趋近动机和高趋避动机情绪状态分别与中性情绪的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前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显示,高趋近动机情绪在左前额区,而高趋避动机情绪在右前额区,相比中性情绪诱发了更大的LPP波幅.结论 早期感觉加工阶段,高趋避动机情绪在视觉皮质纹外区占用更多的注意资源.中期和晚期的注意分配阶段,高趋近动机与高趋避动机情绪的激活过程促进了注意力的分配和信息资源的获取,且在晚期阶段,高趋近动机情绪在左前额区而高趋避动机情绪在右前额区表现出更强的情绪感知力,表明前额皮质区域对情绪动机方向处理的不对称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主性动机对抑郁症病情与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自主性动机对抑郁症病情与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旨在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于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行为趋近和抑郁系统量表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3例,BAS/BIS评分为3~4分;对照组患者47例,BAS/BIS评分为1~2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PSQI评分以及血清B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为(18.14±2.11)分、PSQI评分为(4.22±0.55)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为(23.61±3.02)分、PSQI评分为(7.07±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DNF水平为(20.41±1.55) μg/L,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DNF水平为(15.31±1.28)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患者为90.70%,对照组患者为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主性动机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积极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睡眠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个体化预测口腔种植患者牙科焦虑症的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构建个体化预测口腔种植患者牙科焦虑症的风险预警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能予以验证.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4月间于我院行种植修复治疗的271例缺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时间分为建模集(n=184)和测试集(n=87),收集患者的问卷资料,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建模集牙科焦虑症的影响因素,并初步建立临床预测模型,采用5折交叉验证估计模型的预测正确率.采用R语言绘制列线图,分别通过建模集和测试集对列线图的预测效能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 女性、年龄≥60岁、无牙科非种植就诊经历、无周围人种牙经历、被动接受种植牙和就诊动机为咀嚼功能是口腔种植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危险因素(P<0.05).依此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正确率为84.8%,5折交叉验证结果显示,预测正确率为76.3%.列线图验证结果显示,建模集和测试集的C~index分别为0.818和0.782;校正曲线均趋近于理想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9(95% CI:0.744~0.813)和0.764(95% CI:0.728~0.804),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口腔种植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较多,基于风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警口腔种植患者发生牙科焦虑的风险概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情绪启动下的注意偏向和注意控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考察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在不同情绪启动下注意偏向和注意控制的特点.方法:对大学生956人,根据自尊量表(SES)、内隐联想测验(IAT)得分筛选出脆弱型高自尊组和安全型高自尊组各57人.两组完成不同情绪启动下空间线索实验,当线索无效时,根据被试对攻击性词语的反应时与中性词语的反应时差值(RTI)的变异程度,获得情绪启动下的注意偏向特点;两组完成不同情绪启动下Flanker实验,根据不同情绪启动下被试干扰效应值的差异,获得情绪启动下的注意控制特点.结果:脆弱型高自尊组在高、低回避动机情绪下RTI值均高于中性动机情绪,在高趋近动机情绪下RTI值低于中性动机情绪;安全型高自尊组在高、低趋近动机情绪下RTI值均低于中性动机情绪,在高回避动机情绪下RTI值高于中性动机情绪(均P<0.05).不同高自尊组在高趋近、高回避动机情绪下干扰效应得分高于中性动机情绪,在低趋近动机情绪下干扰效应得分低于中性动机情绪(均P<0.05).结论:不同情绪启动对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注意偏向和注意控制起调节或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语境对愤怒与厌恶面孔表情知觉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愤怒与厌恶面孔表情分别与趋近和回避动机相关且对应不同的社会规范,本研究关注语境的情绪性和参照条件对二者知觉的影响.方法:采用3(语境效价:正、负、中)×2(参照条件:自我、他人)×3(表情类型:愤怒、厌恶、中性)实验设计.被试对表情进行主观情绪唤醒度与效价的自我评定.结果:(1)负性语境会引发对愤怒表情的更强烈唤醒度,体现为情感增强效应,但是参照条件对愤怒表情的唤醒度知觉没有影响;正性语境会引发对厌恶表情的更强烈唤醒度,且自我参照条件下唤醒度更高,体现为情感增强反转效应和自我参照效应.(2)负性语境会引发对愤怒表情更消极的效价知觉,体现为情感一致性效应;而厌恶表情的效价知觉未受到语境影响.结论:消极表情的知觉受语境信息的影响具有表情特异性,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对不同语境下表情知觉特点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趋近/回避动机对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时间运动视角的心理现实性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比较广泛,但个体选择不同时间运动视角的原因或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试图探讨行为趋近/回避动机对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影响,以揭示其内在心理机制.方法:分别采用问卷法(研究1)和实验法(研究2)考察了特质BAS/BIS和状态BAS/BIS对时间运动视角选择的影响.结果:特质性BAS分数越高,个体越倾向选择自我动视角(研究1);状态性BIS分数越高,个体越倾向选择时间动视角(研究2).结论:特质性BAS和状态性BIS能显著预测个体的时间运动视角选择,行为趋近/回避动机可能是时间运动视角形成的内在心理机制,为具身认知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