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Ⅳa型黏多糖贮积症导致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Ⅳa型黏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is,MPS)导致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于上海新华医院脊柱中心采用后路寰枢椎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8例Ⅳa型MPS导致寰枢椎脱位患儿的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6.2±3.1)岁(范围2~10岁)。8例患儿均存在下肢乏力、步态不稳,3例患儿无法站立及行走;影像学均表现为齿突发育不全、寰枢椎脱位及全身骨骼发育异常。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ASIA impairment scale,AIS)、校正寰齿前间距(modified atlanto-dental interval,mADI)及复位指数、螺钉植入质量(CT评估)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44.0±43.1) min(范围90~220 min),术中出血量(89.1±55.1) ml(范围15~180 ml),随访时间(17.8±7.4)个月(范围8~27个月)。术前AIS分级C级3例、D级4例、E级1例;末次随访时C级1例、D级1例、E级6例。术前mADI为(7.38±2.62) mm,术后6个月降低至(2.50±1.6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71, P=0.001);末次随访时复位指数为65.0%±26.3%。共植入椎弓根螺钉31枚,其中Ⅰ型26枚(83.9%)、Ⅱ型4枚(12.9%)、Ⅲ类1枚(3.2%),Ⅲ型螺钉未发生脊髓及血管损伤;另有1例一侧植入棘突椎板钉。5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显示融合(均为自体骨),2例术后1年获得融合(异体骨),1例术后2年出现植骨块吸收(异体骨)。1例患儿手术当晚出现Ⅱ型呼吸衰竭,经抢救后康复。其余患者无血管神经损伤、螺钉松动等并发症。 结论:Ⅳa型MPS患儿绝大多数有齿突缺如,如合并寰枢椎脱位和颈椎管狭窄导致颈脊髓受压,应及时进行手术干预;采用后路寰枢椎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安全、有效。Ⅳa型黏多糖贮积症患儿常合并多系统受累,需要多学科协作来保证围手术期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溶酶体贮积症1 520例疾病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上海市单中心溶酶体贮积症(LSDs)疾病谱,探讨不同类型LSDs的流行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08年8月至2022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就诊的疑似LSDs患者5 476例,其中男3 415例,女2 061例;中位年龄为4岁(1 d至72岁),利用荧光底物法和生物化学法检测不同溶酶体酶的活性。结果:共确诊LSDs患者1 520例,其中男972例,女548例;中位年龄为4岁(1 d至59岁);包含19种亚型。黏多糖贮积症(MPS)最常见,占比为45.46%(691/1 520),其次为鞘脂贮积病和糖原累积病Ⅱ型,占比分别为33.88%(515/1 520)和16.05%(244/1 520)。对于MPS,MPS Ⅱ型最常见,占比为45.73%(316/691),MPS ⅣA型次之,占比22.87%(158/691)。尼曼匹克A/B型、戈谢病和球型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在鞘脂贮积病中常见,占比分别为37.09%(191/515)、34.37%(177/515)和10.29%(53/515)。结论:LSDs为常见的遗传代谢病,尤其是MPS和鞘脂贮积病,应尽早开展LSDs筛查,使患儿及早治疗,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黏多糖贮积症ⅣA型111例的临床特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黏多糖贮积症(MPS)ⅣA型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08年12月至2020年8月经酶活性和基因检测诊断为MPS ⅣA型的111例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及酶活性检测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分为重型、中间型和轻型,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患儿出生身长体重与正常男女童均值,采用中位数检验对酶活性的检测结果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111例MPS ⅣA型患儿中男69例、女42例,重型85例、中间型14例、轻型12例。发现患儿异常的年龄1.6(1.0,3.0)岁,确诊年龄4.3(2.8,7.8)岁。所有患儿均出现骨骼病变表现,主要包括鸡胸96例(86.5%),运动功能受损78例(70.3%),脊柱异常71例(64.0%),生长速度缓慢64例(57.7%),关节松弛63例(56.8%),X型腿62例(55.9%);88例(79.3%)患儿伴骨骼外表现,主要包括打鼾38例(34.2%),面容粗糙34例(30.6%),视觉损伤26例(23.4%)。鸡胸是重型(79例)和中间型(13例)中最常见的骨病表现,轻型中最常见的骨病表现为运动功能受损(11例);重型中常见的骨骼外表现为打鼾(30例)及面容粗糙(30例),中间型中最常见的骨骼外表现为打鼾(5例),轻型中常见的骨骼外表现为打鼾(3例)和视觉损伤(3例)。重型患儿的身高及体重分别在2~<5岁和5~<7岁时逐渐开始低于正常儿童的-2 s,10~<15岁重型男、女患儿身高标准差分别为正常儿童的(-6.2±1.6) s和(-6.4±1.2) s,体重标准差分别达到(-3.0±1.1) s和(-3.5±0.5) s。中间型患儿7~<10岁时身高逐渐开始低于正常儿童的-2 s,10~<15岁2例中间型男性患儿身高分别为正常男童的-4.6 s和-3.6 s,2例中间型女性患儿身高分别为正常女童的-4.6 s和-3.8 s;72.0%(18/25)的中间型患儿体重在正常儿童-2 s内。轻型男女患儿各年龄段的身高及体重均在正常男女童的-2 s内。轻型患儿酶活性比中间型和重型均高[2.02(1.05,8.20)比0.57(0.47,0.94)和0.22(0,0.59)nmol/(17 h·mg), Z=9.91、13.98, P=0.005、0.001],中间型比重型高( Z=8.56, P=0.010)。 结论:MPS ⅣA型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鸡胸、运动功能受损、脊柱异常及生长速度缓慢,不同型别的MPS ⅣA型患儿的临床表现、生长速度及酶活性不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