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PT-IT1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体外生物学效应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MAPT-IT1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体外生物学效应。方法:TCGA数据库分析MAPT-IT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收集64例乳腺癌及正常癌旁组织,培养人乳腺癌MDA-MB-231及MCF-7细胞,通过细胞转染技术过表达MAPT-IT1,回复表达miR-181a-5p,将MDA-MB-231细胞分为:空白A组、过表达A组及恢复A组;将MCF-7细胞分为:空白B组、过表达B组及回复B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实验检测组织或各组细胞MAPT-IT1及其预测靶基因miR-181a-5p及MAPT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MAPT蛋白表达水平,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MAPT-IT1在正常癌旁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分别为0.011±0.002及0.028±0.003;MAPT-IT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癌旁组织( t=4.08, P<0.001),其高表达与患者更早的临床分期、ER阳性及预后时间延长相关( P均<0.05)。空白A组、过表达A组及回复A组MAPT-IT1表达分别为(1.000±0.078)、(8.597±0.320)、(8.540±0.177),miR-181a-5p表达分别为(1.000±0.027)、(0.263±0.024)、(4.433±0.239),MAPT表达分别为(1.000±0.071)、(3.297±0.243)、(0.497±0.029)。空白B组、过表达B组及回复B组MAPT-IT1表达分别为(1.000±0.081)、(5.716±0.309)、(5.288±0.176),miR-181a-5p表达分别为(1.000±0.024)、(0.291±0.022)、(3.648±0.073),MAPT表达分别为(1.000±0.054)、(3.309±0.177)、(0.883±0.075)。过表达MAPT-IT1后,MDA-MB-231及MCF-7细胞miR-181a-5p表达下调( P<0.05),而MAPT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 P<0.001),同时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显著降低( P<0.05)。恢复表达miR-181a-5p则可下调MAPT,促进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 P<0.05)。 结论:MAPT-IT1的过表达可显著下调乳腺癌细胞miR-181a-5p,介导MAPT表达上调及细胞体外恶性表型的抑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APT基因突变导致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1例由微管相关tau蛋白(MAPT)基因突变所致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bvFTD)患者的临床、神经心理及影像学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收集bvFITD患者1例,进行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神经心理评估,并行常规化验检、影像学及基因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患者表现为突出的行为异常、人格改变及执行功能下降,症状进行性加重,家族中数人有类似临床症状.患者头颅MRI提示双侧额叶、颞叶前部萎缩,SPECT提示相应区域灌注减低.基因检查提示MAPT基因c.1920+16C>T杂合突变.文献报道bvFTD以人格、社会行为和认知功能进行性恶化为主要特征,是FTLD中遗传性最强的亚型,MAPT基因是其最常见的致病基因之一.结论:本例bvFTD患者存在MAPT基因c.1920+16C>T剪切突变,从而导致4R tau蛋白表达增加引发神经变性.对于临床诊断bvFTD的患者应完善基因学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白屈菜抗肿瘤分子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白屈菜临床用于肿瘤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小.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白屈菜有效部位和主要活性成分,构建活性化合物-靶点网络,对其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科学阐释.方法 采用ADME计算方法筛选白屈菜活性成分,通过文献挖掘、多个数据库联用检索收集白屈菜活性成分与潜在靶点,并利用SysDT模型对化合物靶点进行筛选.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通过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DAVID)分析靶点基因功能及信号通路.结果 生物碱是白屈菜抗肿瘤主要活性成分,通过ADME方法筛选出21种生物碱类成分,相关靶点168个,肿瘤相关通路60条,整合相关通路绘制了白屈菜抗肿瘤通路.根据网络拓扑学分析结果以及成分修正结果推测,白屈菜红碱、小檗碱和血根碱为白屈菜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PTGS2、SCN5A、F10、NCOA2、CHRM3、AR、TP53、CASPl/3/9、DRD1、MAPT、MAPK1和BLM等关键靶点.结论 白屈菜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等多表型干预的网络模式产生作用,从而发挥抗肿瘤活性,且具有一定的中枢镇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乳腺癌生存期相关长非编码MAPT-AS1及其共表达基因筛选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筛选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相关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及其共表达基因,并验证其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筛选943例RNA-seq数据信息:(837例乳腺癌患者+106例正常对照),发现长非编码MAPT-AS1高表达,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更短.构建长非编码MAPT-AS1过表达和干扰质粒,将构建好的质粒转染乳腺癌细胞株T47D,并用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表达的T47D细胞株,通过RT-qPCR验证长非编码MAPT-AS1及其共表达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及RT-qPCR验证,成功构建长非编码MAPT-AS1过表达及干扰稳定转染乳腺癌细胞株T47D,并筛选出干扰效率最高的长非编码MAPT-AS1干扰片段shRNA3.验证其共表达基因得到MAPT、MAPT-IT1和NXNL2在转染了干扰片段shRNA3后表达量降低,与长非编码MAPT-AS1的表达趋势一致.[结论]成功构建长非编码MAPT-AS1过表达及干扰稳定转染乳腺癌细胞株T47D,验证其和共表达基因表达情况与数据库一致,为进一步研究长非编码MAPT-AS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