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ntgomery-T型管置入术治疗复杂声门下良性气管狭窄29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Montgomery-T型管(简称T管)置入术治疗复杂声门下良性气管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接受T管置入术治疗的29例复杂声门下良性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因分别为气管置管后气管狭窄[27例(93.1%),其中气管切开后气管狭窄21例(72.4%),气管插管后气管狭窄6例(20.7%)],颈部外伤后气管狭窄(1例,3.4%),结核后气管狭窄(1例,3.4%)。术前采用气管CT三维重建及气管镜对狭窄程度进行Cotton-Myer分级,其中Cotton-Myer Ⅱ级7例(24.1%),Ⅲ级11例(37.9%),Ⅳ级11例(37.9%)。全部病例置入T管并持续随访。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29例患者共进行T管置入术39次。共成功放置T管24例(82.8%)。术中主要并发症为气管黏膜撕裂(6例,20.7%),均在2周内愈合。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分泌物潴留(27例,93.1%),其中26例经家庭雾化治疗后T管内分泌物潴留不影响正常通气;T管上缘肉芽增生(12例,41.4%),其中8例经气管镜下介入处理后肉芽消失。无T管移位病例。不同狭窄程度的复杂声门下气管狭窄患者T管置入成功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8~24个月后,9例患者尝试取出T管,4例失败,失败原因均为T管取出后气道塌陷。结论:T管置入术治疗复杂声门下良性气管狭窄有效率高,并发症可治可控,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气道支架在声门下狭窄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喉气管狭窄,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喉气管软骨支架畸形、塌陷或缺损,喉气管黏膜瘢痕形成或黏膜下组织增生导致呼吸困难的疾病。声门下狭窄特指声门下至环状软骨下缘的气道狭窄,是喉气管狭窄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最常见病因为医源性损伤,如长时间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现主要治疗方式有外科手术治疗、气管造口术、内镜引导下支架置入以及药物治疗。对于已有呼吸困难且不宜进行手术或者急需术前过渡处理的患者,呼吸内镜引导下的支架置入成为重要的治疗方式。本文对PubMed、CBM、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检索获得的1994年以来有关声门下狭窄支架置入的51篇文献进行回顾,重点比较金属支架、沙漏形、直筒形DUMON支架及Montgomery T形管的疗效,并发症及预后,探讨内镜引导下支架置入在声门下狭窄的临床应用。文献研究表明,相较于DUMON硅酮支架和金属支架,T形管有着更显著的优势、更高的治疗成功率以及更低的并发症率。因此认为Montgomery T形管更适用于声门下狭窄患者的长期治疗。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工艺新材质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新型气道支架的蓬勃发展也为声门下狭窄患者提供了全新的组织相容性更好、并发症更少、可个体化定制的支架治疗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ontgomery-T管长期带管生存患者一例院外延续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良性中央气道狭窄是指气管、左右主支气管和右中间支气管因各种良性原因所致的气道狭窄[1],最常见的原因为结核、气管切开以及气管插管[2,3,4,5]。医源性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的气道狭窄统称为插管后气道狭窄(postintubation-tracheal stenosis, PITS),患病率可达10.0%~19.0%[6],其中声门下狭窄(即:声带下缘至环状软骨下缘之间的气管狭窄,距离声门20 mm以内,subglottic tracheal benign stenosis, STBS)较少见。接受ICU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患者发生率约为1%[7]。T型管自上世纪60年代应用并于70年代引入我国,该技术难度大、经济花费高、大规模应用时间晚,目前长期带管生存患者较少,部分患者回归社会后生活质量较差[8,9,10]。我院收治1例带管生存近40年、经医护延续管理后居家带管生存质量较满意患者,总结该患者院外延续管理经验,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16
-
Montgomery T型管置入术治疗声门下气管狭窄失败三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3例Montgomery T型管放置失败的Cotton-MyerⅢ-Ⅳ级声门下气管狭窄患者临床特点,以便更好地掌握T型管置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 报道北京天坛医院4年来声门下气管狭窄放置T型管失败的3例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置入T型管过程、放置后并发症、处理措施以及T型管放置失败原因,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3例患者2例为男性,年龄在48~74岁,3例病因均为气管切开后声门下狭窄,发现狭窄分别在气管切开后52个月、1.5个月和5个月,狭窄程度为Cotton-Myer分级Ⅲ-Ⅳ级,3例均置入12 mm T型管,T型管上支距离声门分别为15 mm、8 mm和5mm.术后并发症包括T型管上支上缘肉芽增生3例、声门水肿2例、严重分泌物潴留1例、发热1例.3例患者均在术后行多次气管镜检查、清理T型管上支增生肉芽并局部冷冻冻融处理,手术次数分别为4次、6次和7次.3例患者最终均因T型管上支肉芽增生阻塞影响通气,分别于术后第8天、第15天和第30天拔出T型管.失败的根本原因包括气管与T型管上支成角、瘢痕体质、声门周围及声门下气管黏膜肥厚、水肿.结论 对于气道扭曲、瘢痕体质、颅脑疾病所致的肢体及吞咽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的声门下气管狭窄患者,置入T型管要慎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ontgomery-T型管在喉气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Montgomery-T型管(简称T管)在喉气管狭窄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3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28例喉气管狭窄患者,术前通过电子喉镜、喉气管薄层CT+三维重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喉气管狭窄的位置和范围,其中声门区狭窄8例,声门上区合并声门区狭窄1例,声门区合并声门下区狭窄3例,颈段气管狭窄16例.根据狭窄部位,对16例颈段气管狭窄患者采用颈前入路切开气管内瘢痕及肉芽+T管置入术,12例患者行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切除喉气管内瘢痕及肉芽+T管置入术.内镜下T管的放置是在支撑喉镜下利用喉钳夹持布带穿过T管侧支和其上支端协助进行.结果 24例患者首次术后6~12个月顺利拔除T管,1例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取出T管,经2次置管半年后拔除,3例随访未满半年,仍在观察期.结论 喉气管狭窄的患者,T管治疗是一种安全、简便、耐受性好、有效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Y型硅酮支架联合Montgomery T管治疗恶性中心气道狭窄1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2023/8/5
恶性中心气道狭窄是由原发或转移的恶性肿瘤引起的中心气道(气管、隆突、左右主支气管及中间段支气管)狭窄,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可分为腔内型、腔外型、管壁型、混合型,主要采用呼吸介入技术进行治疗.除腔外型外,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是经支气管镜行冷热消融/机械性切除后再行气道扩张治疗.气道内支架置入是气道扩张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虽可引起肉芽增生、分泌物潴留、反复感染、支架移位等并发症,但对晚期恶性肿瘤所致重度中心气道狭窄患者,是快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的唯一办法[1-4].本研究对1例食管癌所致恶性中心气道狭窄患者行支气管镜下Y型硅酮支架联合Montgomery T管置入术,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