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酮气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婴儿先天性气管软化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道了1例3月龄先天性气管软化患儿的诊疗过程。患儿为低出生体重儿,曾因“出生气促1 h”于2018年8月21日入当地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后因“先天性食道闭锁”转诊至深圳市儿童医院普外科,于8月2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食管气管瘘修补+食管吻合术。术后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和撤呼吸机困难,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示重度气管软化。经抗感染、抗反流及呼吸支持治疗2个月后,患儿症状缓解,遂出院。之后患儿因“反复出现憋气、紫绀”多次住院治疗。本次因再次出现“憋气、紫绀”于11月30日入院。查纤维支气管镜和CT可见隆突处上端气管重度软化,气道最狭窄处仅为0.88 mm。多学科组讨论建议,患儿在全身麻醉和体外循环辅助下行气管支架置入术。12月14日,患儿行气管支架置入手术。术后第2天拔出气管插管,患儿呼吸平顺,未再有窒息发作。气管支架于术后8个月被取出。术后随访,患儿未出现呼吸困难,气管软化支架扩张端恢复正常,未扩张端依旧塌陷,但不影响呼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气管支气管损伤的综合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气管支气管损伤(tracheobronchial injury, TBI)的治疗经验,探讨气管支架在TB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7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确诊的TB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各项治疗方法尤其是气管支架治疗的优势,评估综合应用各项治疗方法后患者的整体疗效。TBI的确诊方法为:有损伤病史和临床表现的疑似患者,最终经胸部CT或气管镜检查确诊。治疗方法包括:先通过气管插管/切开、机械通气、经气管镜治疗、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治疗等为患者建立安全的气道、保证有效通气,再选择手术治疗、气管支架治疗或保守治疗等。结果:共25例患者,全部接受了气管插管/切开、机械通气、经气管镜治疗,3例接受了ECMO治疗;手术治疗4例、气管支架置入5例,保守治疗16例;共5例患者死亡。5例患者金属支架留置时间2~3周,1例硅酮支架留置时间371 d,期间均未见明显支架移位,支架取出后随访6个月以上,均未见气道狭窄。结论:TBI患者多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常需要机械通气、外科手术、气管支架,甚至ECMO等进行综合治疗。气管支架对气管支气管塌陷、狭窄的治疗简单有效,能替代部分手术治疗,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先天性气管狭窄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外科手术治疗9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对曾接受反复球囊扩张或金属支架置入的先天性气管严重狭窄患儿行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曾接受反复球囊扩张(>3次)或气管内置入金属支架治疗,后因狭窄症状明显于2017年2月至2021年7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心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气管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2例。中位手术年龄72.4个月(范围:13.3~98.9个月),中位体重19.0 kg(范围:9.0~33.0 kg)。9例患儿均有完全性气管软骨环及长段狭窄。2例患儿分别在本次手术17.8、51.8个月前开始接受反复球囊扩张(均>3次);7例患儿曾接受金属支架置入,距首次置入金属支架时间1例患儿为4 d,另6例患儿中位时间为56.8个月(范围:21.6~74.2个月)。9例患儿均行Slide气管成形术。结果:Slide气管成形术均顺利完成。2例反复球囊扩张患儿,术中见气管壁厚薄不一、局部瘢痕增生、管腔不规则,其中1例气管壁局部明显钙化,缝合难度较大。7例支架置入患儿,1例因支架置入时间短,完整取出支架,其余6例因支架置入时间长仅能取出部分金属支架。本组患儿无手术死亡,术后中位气管插管时间25.3 h(范围:17.4~74.5 h)。1例患儿术后因症状明显放置硅酮支架。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范围:1~23个月),所有患儿均无明显呼吸道症状,活动耐力基本正常。结论:先天性气管狭窄介入治疗后Slide成形术可行。但反复球囊扩张会增加手术难度,金属支架不能完全取出可导致异物残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硅酮支架治疗气管插管或切开后气道狭窄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硅酮支架治疗气管插管或切开后气道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非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在应急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9例由气管插管或切开导致气道狭窄的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气道硅酮支架治疗将其分为支架组(23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气管镜下球囊扩张和冷冻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狭窄距声门距离、气道狭窄长度、治疗前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和治疗前气道狭窄程度),以及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mMRC评分、气道狭窄程度、气管镜治疗间隔时间、1年内治疗有效率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支架组治疗后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狭窄距声门距离、气道狭窄长度、治疗前mMRC评分和治疗前气道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支架组的mMRC评分和气道狭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mMRC评分:平均秩分别为23.36、39.83, Z=3.39, P=0.001;治疗后3个月mMRC评分:平均秩分别为25.41、38.85, Z=2.95, P=0.003;治疗后1个月气道狭窄程度:平均秩分别为15.82、43.43, Z=5.68, P<0.001;治疗后3个月气道狭窄程度:平均秩分别为18.36、42.22, Z=4.95, P<0.001)。支架组气管镜治疗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6±33.3)d比(14.4±9.1)d, t=6.17, P<0.001]。对照组和支架组1年内治疗有效率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5.7%(44/46)比82.6%(19/23),4.3%(2/46)比0(0/23),均 P>0.05]。支架组治疗后的并发症主要为分泌物潴留和肉芽组织增生,多为轻度,不需额外治疗,相比于对照组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硅酮支架治疗气管插管或切开后气道狭窄有效、安全、经济,能减少内镜治疗次数,改善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开孔技术在气道Y形硅酮支架困难置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介入肺脏病学的飞速发展,气道支架已广泛应用于良恶性中央气道疾病。Y形硅酮支架具有可现场加工、组织相容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主要用于治疗气道狭窄、气道瘘患者,但对技术要求高,常存在置入困难,甚至置入失败的情况。本文介绍Y形硅酮支架困难置入中开孔技术的应用,可提高硅酮支架置入的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气管支架在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气管支架在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诊治的26例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并发肺部感染且未置入食管支架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患者在置入鼻空肠管的基础上,在电子气管镜实时引导下行气管支架置入治疗,纳入气管支架联合鼻空肠管组;10例患者放弃行气管支架置入,仅置入鼻空肠管,纳入单纯鼻空肠管组;观察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症状、炎症指标及影像学变化。结果:气管支架联合鼻空肠管组16例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成功置入金属覆膜支架6枚,直筒型硅酮支架4枚,Y型硅酮支架6枚。支架置入后患者的Karnofsky(KPS)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支架置入前( P<0.0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CT评分较支架置入前明显下降( P值均<0.05)。单纯鼻空肠管组10例患者术后KP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 P<0.0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CT评分较置入前明显下降( P值均<0.05)。气管支架联合鼻空肠管组患者和单纯鼻空肠管组患者术前KP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C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术后2组KP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3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同单纯鼻空肠管组患者比较,气管支架联合鼻空肠管组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CT评分更低,咳嗽改善所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更短( P值均<0.05)。 结论:气管支架联合鼻空肠管治疗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并发肺部感染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肺毛霉病伴主支气管闭塞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肺部毛霉感染是毛霉病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之一,其中气管支气管肺毛霉病以累及气管支气管树为主要表现,病变可侵及气道黏膜、肌层,进而破坏软骨,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临床治疗具有挑战性。本文报道1例肺毛霉感染并发左主支气管闭塞患者的诊治过程,在以两性霉素B静脉注射联合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为主的全身治疗基础上,患者先后经历了多次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包括镜下局部灌注两性霉素B、球囊扩张以及硅酮支架置入等,经过4个月的综合治疗,疗效满意。本文旨在阐明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在肺毛霉病综合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可以避免因阻塞性肺炎进展导致的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硅酮支架临床应用的创新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硅酮支架已应用于临床30余年,具有可现场加工、容易取出、肉芽增生较轻等优点,目前主要用于治疗气道狭窄、气道瘘。通过对硅酮支架的现场加工,可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创新及探索以扩大适应证、减少并发症。本文介绍了现场套接支架或支架环技术及自制封堵支架或封堵器,前者通过外套接和内套接增加或缩小支架外径,以适应气道结构;后者通过对硅酮支架进行剪裁、缝合制成硅酮封堵支架或硅酮封堵器,主要用于封堵中心支气管管腔,治疗支气管胸膜瘘及顽固性大咯血等。随着呼吸介入学者的不断探索,将进一步优化硅酮支架的临床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硅酮支架和T管置入治疗复杂声门下良性气管狭窄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复杂声门下良性气管狭窄(狭窄上缘距离声门2 cm以内,狭窄长度≥1 cm并伴有塌陷的良性气道狭窄)的治疗是呼吸介入领域治疗的难题,目前往往需要置入硅酮支架或T管以维持管腔通畅。本研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了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复杂声门下良性气管狭窄患者17例:其中硅酮支架组6例,T管组11例。分别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声门下狭窄的特点和治疗过程,并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声门下狭窄的特点(狭窄上缘至声门的距离、狭窄长度、狭窄程度及毗邻正常气管的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管组中T管-正常气管直径比为0.78,硅酮支架组支架-正常气管直径比为0.99。与硅酮支架组比较,T管组的治疗成功率更高( P=0.028),肉芽组织增生率更低( P=0.028),移位率更低( P=0.029)。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出现痰液潴留、黏膜坏死等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T管的特殊设计使其在使用时可以选择比正常气管直径更小的尺寸,能够减少肉芽组织增生,同时不会造成移位。因此,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复杂声门下良性气管狭窄患者,置入T管是维持长期治疗的一个较好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贲门癌术后食管-纵隔-支气管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63岁男性,因“贲门低分化腺癌”行“胸腹腔镜联合贲门癌切除、胃食管胸腔吻合术”。术前曾行新辅助放化疗。术后第12天出现发热,口服泛影葡胺后行胸部CT,见后纵隔内含气空腔,该腔近端与左主支气管相通(图1,箭头),远端与食管-胃吻合口处相通(图2,箭头),食管内造影剂充盈至纵隔空腔内(图2,三角)。床旁支气管镜见左主支气管壁黏膜糜烂,覆脓苔,其间可见瘘口(图3,箭头)。诊断为食管-纵隔-支气管瘘,继发纵隔炎可能。患者家属要求保守治疗。2日后患者病情加重,出现重症肺炎、脓毒性休克,家属放弃治疗自动离院。气管食管瘘是食管及贲门肿瘤术后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好发于左主支气管和气管中下段,临床特征为吞咽后呛咳。上消化道造影、CT、MRI、支气管镜及胃镜有利于诊断和辨别局部解剖关系。对于适合患者,内镜下置入气管和(或)食管支架可作为封堵瘘口的治疗选择。本例患者于贲门癌术后并发气管食管瘘,结合瘘口位置,可考虑置入气管内Y型硅酮或金属覆膜支架,但家属要求保守治疗,后续继发严重感染,结局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